尚新華
(甘肅省和政縣水務局,甘肅和政731200)
水生態是生態系統的基礎和重要組成。水生態系統是指自然生態系統中由河流、湖泊、濱河等組成的河湖生態子系統。維護好良好的水生態系統,對促進自然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具有重要作用。
從縱向角度來說,水生態系統在河流的氣象、地貌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區域形態差異,從蜿蜒特點來看,上、中、下游區域都各有特色;從橫向角度來說,河流與陸地之間的沿岸形態有明顯的過渡帶與陸域,甚至在河流橫斷面上還能夠觀察出淺灘與深潭的多樣性;從垂向角度來說,由于水氣兩向性與河流底部的水泥兩向性,使河流對于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支持效應明顯增強,河流水生態為生物生存提供了固著點與營養來源。
就其余特性來說,還可分為流域性、復合性、多樣性與連續性。流域性是指以水文流域為整體,界限清晰、功能完整的生態系統,在河流地表以下所形成的完整水文循環過程,凸顯出其流域性。復合性是指由陸地河岸生態系統與水生生態系統等子系統所構成的復合性系統,彰顯出其復合特點。多樣性主要體現于河流與湖泊等水文地域中,多種生態因子構成的生態系統。連續性是指在水生生態系統從河口到河流源頭的空間形式上的生物連續性。
生態環境支持功能主要體現在水生態系統為相關生物提供生存固著點的基礎性功能,而水文循環與土壤、水源等方面的生存條件能夠進一步促進生物的多樣性發展。生物多樣性維持功能是依據水生態系統生存環境的多樣性對各類生物生存種類的豐富,由于生存條件的優越性,使該區域內的生物種類不斷增加。服務功能是指水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生存條件,在此過程中所形成的服務效應,也為人類社會提供了航運、發電、水產養殖及文化景觀等多個產業發展。
加強管理體系的完善是引導及規范各類開發行為的重要途徑,從我國主體功能分區及生態區的規劃形式來看,明確功能區的定位與空間選擇十分重要。對于水生態環境較為敏感和脆弱的流域,設置水生態紅線區,能夠嚴格控制敏感區域的污染情況,城市在規劃過程中也應留有一定程度的水文流域面積,為城市建設提供水文景觀或相關實際建設作用,控制用水總量能夠逐漸退還因占擠河道而造成生態環境水系統破壞的問題,合理控制地下水水位,從而保障人類生存環境。上中游干支流區域可以選擇相關的閘壩水量聯合調度控制,以此來緩解用水資源緊缺的問題。
對地表水與地下水的統籌管理,需要從全局去考慮。山水林田湖的綜合治理要對水量水質進行統一規劃,再確定水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制定科學的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要立足于山水林田湖的“生命共同體”理論之上,對流域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進行充分考慮,以達到實際的防洪減災和污染防治要求。對不同河段的不同空間尺度下的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應結合實際水文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實現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的水功能規劃,是建立防污治污機制的前提與基礎。只有全面協調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利益之間的關系,才能使該機制長久有效地維持下去。
在水利工程設計過程中,對工程的標準及流程應作以規范,并逐步強化,以協調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保護好生態環境,能夠使相關河道工程更具有天然河流的形態,維持河流的蜿蜒程度。對現代水壩等設施要根據河流生態需水量進行調動和運行,以清淤疏浚等手段進行溝渠整治,建設仿生態的友好型水利工程體系,從而實現河暢水清的水生態環境。
為優化水資源配置的格局,要進一步提升現代水利工程對水文環境的保障能力。實現河湖水系連通能夠有效促進水生態文明的融合與進步,在自然水系及大中型蓄調工程的基礎上,構建全新的流域生態水系網絡,加快發達地區的水系連通工程建設,率先構建現代化水系網絡。中部地區的水系連通工程能夠有效增強河湖之間的疏通性,可通過人工通道的形式,實現清淤疏浚作業,逐步擴大湖泊濕地的水涵養發展空間。
我國正處于社會生產力水平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而水利建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始終影響到社會的發展。水生態環境保護以及修復是實現水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對緩解水生態系統中的污染問題、保證水生態環境質量以及物種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正確認識我國水生態系統所存在的問題和面臨形勢,針對性地進行系統保護和修復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