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甘肅省民勤縣水務局,甘肅民勤733300)
人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參與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員的心理、生理和能力3個方面。其中,對農田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管理影響最大的是能力上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從事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的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由于知識技能、應變能力不足及無證上崗等導致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是指從事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的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缺乏安全意識,不熟悉操作規(guī)程,沒有工作責任心和責任感,違章指揮、違規(guī)操作、違反勞動紀律,無視安全法規(guī)而導致的不安全因素。
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主要包括用于農田水利工程的材料、機械設備存在質量缺陷,施工機械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安全防護不到位,作業(yè)方法不當,施工材料放置方法不規(guī)范;施工現場無安全防護、安全警示標識;從事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員勞動防護用品質量不過關等導致的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
一是施工技術方面。把不成熟的施工技術、工藝直接用于項目施工之中,主要單項工程無安全生產專項施工方案,沒有配套的安全防護措施等。二是安全教育方面。對參建人員不進行“三級”安全教育、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參建人員無證上崗等。三是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安全措施監(jiān)管落實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安全資金投入不足等。
水利工程往往建在山谷地區(qū),地形較為復雜,為安全生產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項目管理者必須針對項目所在地的施工環(huán)境對不同的項目、工種提出不同的安全防護措施,認真抓好落實。
全企業(yè)、全員、全過程抓安全的氛圍還沒形成,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培訓教育跟不上,職責不清,制度不健全,安全措施費用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投入不足,全員安全意識不強,抓落實的力度不夠等,以上這些問題在施工企業(yè)普遍存在。
施工管理人員對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隱患及風險沒有足夠的認識,在安全生產管理中存在僥幸心理。
由于安全生產措施費用的不足,導致各項安全措施無法落地實施。
缺乏有效的安全運行機制,絕大部分施工企業(yè)雖然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健全,但紙上談兵的多,落實的力度不足,沒能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安全運行激勵機制。
雖然各施工單位安全管理人員配備齊全,但接受過系統安全專業(yè)知識培訓的人員并不多,加之平時缺乏安全應急救援演練,管理人員專業(yè)素質參差不齊,不能完全適應安全生產管理的需要。
在施工過程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形同虛設,安全生產管理職責不清,導致許多制度、措施不能很好地落地生根。出了問題推諉扯皮,推卸責任,不能嚴格按“四不放過”原則處理問題。
項目開工前,參建人員的三級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走過場的多,導致參建人員在作業(yè)過程中違章指揮、違規(guī)操作、違反勞動紀律的行為經常發(fā)生,安全事故頻發(fā)。
應從組織、制度、技術、投入和信息等方面確保農田水利工程施工安全。
組織保證體系是負責施工安全工作的組織系統,主要包括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工作機制。施工企業(yè)必須在施工現場設置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配備足額的具有相應資格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實行目標管理。
制度保證體系主要包括安全生產的崗位管理制度、措施管理制度、投入與供應管理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4個方面,為安全生產各個環(huán)節(jié)提供制度支持與保證,用來規(guī)范全體參建人員的日常行為,約束參建人員按章指揮、依規(guī)操作、嚴格遵守勞動紀律,也是項目經理對各級項目管理人員實施監(jiān)管的重要依據。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基礎,關鍵是要抓好落實。
技術保證體系由安全保證技術和安全保證管理組成。在農田水利工程實施過程中,項目管理者必須根據不同的項目、不同的工種分別提出不同的切實可行的安全保證技術,以此來指導項目施工中的安全生產管理。
投入保證體系是為確保施工項目安全生產要求施工企業(yè)必須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并發(fā)揮其投入效果的保證體系。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水利施工企業(yè)必須按合同要求足額投入滿足本項目安全生產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材料和資金,并對其使用實行監(jiān)管,確保各項安全措施落到實處。
信息保證體系主要包括相關的文件信息、標準信息、管理信息、技術信息、安全施工狀況信息和事故信息等。要求各類信息準確、可靠、翔實,以便項目管理人員通過分析各類信息,查找項目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查漏補缺。
一是做好安全教育培訓,組織員工系統學習安全管理基礎知識。二是在全體員工中廣泛開展典型案例教育,在案例中吸取教訓。三是定期開展安全應急救援預案演練,提高全體員工的應急救援能力。四是做好新員工的崗前三級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工作。五是做好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繼續(xù)教育工作,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用現代化的安全管理技術措施防范和化解安全風險。
農田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產會議制度,安全生產投入、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及使用制度,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安全生產責任考核、獎罰和責任追究制度,安全生產操作規(guī)程及崗位標準化管理制度,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危險源檢測、監(jiān)控管理制度,勞動保護用品配備和管理制度,安全設施、設備管理和檢修維護制度,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工程安全措施“三同時”制度,特種作業(yè)人員管理制度,安全生產事故報告、應急救援、調查處理、檔案管理制度等。再好的制度若不抓好落實,就是一紙空談。因此,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管理者必須加大制度檢查落實力度,嚴禁“四無”施工;對于安全事故的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嚴格按制度規(guī)定處理,不姑息、不遷就,以制度的威懾力來增強各級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責任感。
足額的安全措施費用投入是保證各項安全措施落到實處的基礎。因此,施工企業(yè)必須為項目管理者提供足額的安全措施費用,并對費用使用加強監(jiān)管,做到專款專用。一是安全措施費用要及時撥付。二是“安全三寶”必須落實到位。三是安全警示牌、安全操作規(guī)程必須懸掛在醒目位置。四是加大檢查力度。安全措施“三同時”制度未落實的,不準開工建設,安全隱患未整改的,禁止復工,將安全隱患和安全風險降到最低。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水利施工企業(yè)到各級管理層對安全生產層層負責的制度。施工企業(yè)是安全生產的主體,企業(yè)法人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項目經理是項目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實踐證明,凡是健全了安全生產責任制的企業(yè),各級管理層就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工作,且職責明確。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就會采取積極的措施,工傷事故和職業(yè)疾病就會減少。所以,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是企業(yè)安全生產管理層層傳導壓力、強化安全責任、降低安全風險的主要手段之一。
對于施工企業(yè)來說,大數據在安全生產中的應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從大量的安全生產數據中尋找事故發(fā)生的規(guī)律,從而對癥下藥,預測未來,有效遏制事故的發(fā)生。同時,大數據在提升安全監(jiān)管能力和明確安全責任方面也可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企業(yè)和企業(yè)之間可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享,企業(yè)內部可通過大量的安全生產信息數據的分析,找到安全生產管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時調整管理重點和方向,及時制定措施,查漏補缺,從源頭上杜絕或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安全生產管理是一項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疏忽都將直接影響項目效益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安全生產并非不可控,只要項目管理者高度重視,心中裝著安全,堅持以人為本,對安全生產常抓不懈,安全警鐘長鳴;社會、政府監(jiān)管部門、企業(yè)齊抓共管,人人重視安全;在施工過程中安全預防措施得當,安全制度健全且落實到位;作業(yè)人員持證上崗、依規(guī)操作,安全風險就一定會降到最低,項目安全生產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