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德慶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西營河水利管理處,甘肅武威733000)
西營河灌區位于石羊河流域水系中上游,是一個以農業灌溉為主的大型自流灌區,位于東經101°45′~102°04′、北緯37°30′~38°10′,地勢較平坦,地形自然坡降為1/30~1/500,農業灌溉區海拔高程1 600~1 850 m。流域屬大陸性溫帶干旱區,具有寒冷、干燥、多風的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179 mm,多年平均蒸發量2 000 mm,屬結構性缺水區域。西營河灌區多年平均徑流量3.7億m3,已形成蓄、引、提相配套的灌溉工程體系。灌區承擔著10個鄉(鎮)、74個行政村和農林場、16.67萬人的安全飲水任務,計劃實施高效節水面積0.73萬hm2。
在西營河灌區豐樂鎮實施滴灌工程建設,針對工程施工地塊涉及農戶多、面積分散、種植作物種類多等情況,重點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對技術人員進行滴灌工程施工管理培訓,讓施工人員充分掌握滴灌工程施工、設備安裝和運行的方法。二是在工程實施前深入到用水小組,通過多種渠道做好宣教工作,讓施工項目區用水戶了解滴灌工程知識和其在經濟生產中產生的效益。只有廣大用水戶了解到滴灌工程的優點,才能互相配合順利完成建設工作。
滴灌工程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到現有的林、渠、路在控制系統內的所占面積。如果沒有考慮到實際種植面積,設計面積在施工中就會有較大誤差,這種誤差會在后期施工和工程運行管理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費用。如西營河灌區在豐樂鎮滴灌工程建設中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滴灌項目區設計建設面積為333.33 hm2,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農民實際耕種面積為366.67 hm2,另有33.33 hm2土地為林、渠、路、田間土埂等非耕種面積,結果造成各系統在施工中實際控制面積比設計面積大。所以在滴灌工程設計時,要多與鄉(鎮)、協會、用水戶溝通,充分了解設計區域內耕地、林地的基本情況,結合實際完善設計。
在高效節水滴灌工程建設中,如果系統面積太大,各種管網的輸水距離就會相應增加,在作物灌溉時會相對延長滴灌輪灌(地塊滴灌的先后順序)的時間,在特殊的年份會造成作物不能及時灌溉而受旱減產。如在西營河灌區豐樂鎮2017年實施的333.33 hm2滴灌工程中,只有5個控制系統,其中大1號、2號系統下游地塊輸水距離長6 km,在運行時雖然滴灌系統維持了正常運轉,但總體上很勉強,尤其是在作物需水3~4輪用水高峰時,管網供水能力無法滿足應灌作物的需水要求。所以就西營河灌區豐樂鎮而言,滴灌工程每個系統控制面積在33.33 hm2左右較為合適,可以使配套的各種設備發揮最大作用。
西營河灌區豐樂鎮高效節水滴灌項目區在系統的首部設計過程中,由于該項目區屬西營灌區下游,渠系提供的水質時常渾濁且雜質較多,在保證蓄水量的前提下,為增強首部水池沉淀與防凍裂,該沉淀池采用30 m×15 m×8 m的鐵制水池,且在四周有8個排砂閥。在2018年7—9月,該水池的沉淀與蓄水達到了預期效果。但僅靠首部水池進行沉淀,還存有部分雜物無法處理,水質達不到滴灌所需的理想效果。因此,要根據該首部的實際地理情況,充分利用現有的輸水渠道,在干、支進水渠道上游修建攔污柵和沉污池,對進入沉淀池的水進行第一級、第二級沉淀,然后再引入水池進行第三次沉淀后向下游管網供水,沉淀效果十分明顯。
西營河灌區豐樂鎮高效節水滴灌項目區針對建設時間短、任務重、施工人員對滴灌知識不熟悉的實際情況,及時成立了高效節水滴灌建設管理處,統籌協調工程建設,檢查驗收項目建設的每個階段、每個步驟,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在西營河灌區豐樂鎮實施的滴灌工程建設中,設置了3個施工作業區,面積333.33 hm2。3個施工作業區之間跨度十幾公里,具有距離遠、面積大、作業點多的特點。在施工過程中,監理人員無法時刻盯著每個作業點,出現了如管網接頭不牢、安裝沒有清理管網內的雜物等影響系統運行的安全隱患,在試運行中出現了滲水、漏水、過水不暢等現象,不能及時灌溉滴灌區的作物,甚至影響到了整個滴灌系統的運行。建管單位發現了此問題,及時調整了工作方法,加強了監理人員工作力度,嚴格落實施工報驗制度。所以,現場監督作用十分重要。
在西營河灌區豐樂鎮滴灌工程建設中,地埋管網普遍都在秋、冬季前完成施工。為了不影響項目實施區農田秋、冬季儲水灌溉,大部分地埋管網都沒有注水試壓就進行了管網回填。在來年的灌溉運行中,時常有地埋管網破損、爆裂等現象發生,給灌溉期滴灌運行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所以,不能省略地埋管網注水試壓回填措施。
為提高西營河灌區高效節水滴灌項目區協會的運行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協會的日常職能作用,一是灌區在每年灌溉前組織項目區各滴灌系統管理經驗不足、業務能力弱的協會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以提高協會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二是與項目區各系統用水小組簽訂安全用水協議、管網維護協議,以保證本小組所轄管網的安全運行和長期效益發揮。三是根據年度《灌區水資源使用權配置及用水總量控制方案》,按照“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的原則,制定符合該協會實際種植面積與作物的《供用水方案》《輪次分類作物用水臺賬》等。做到協會在每輪水開灌前向用水戶小組下達供水告知單,告知用水戶本輪配置的水量、定額、灌水時間、流量等。
西營河灌區高效節水滴灌工程的實施,促進了水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加快了灌區農業產業化結構的調整步伐,控制了高耗水農業的種植規模,加大了高水效作物的種植比例,提高了農作物種植收益,為全面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奠定了堅實基礎。只有打破傳統的灌溉制度和灌溉方式,構建新型水市場格局,創新灌溉制度,在“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的原則下,破解灌區在現代化農業發展中的用水瓶頸,才能切實做到作物用水隨需隨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