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國虓
(甘肅省古浪縣大靖河系水利管理處,甘肅古浪733100)
我國農村自來水管理存在2種模式,即分散式管理和集中式管理,2種模式各有優劣。其中,分散式管理就是當地建設以自然村和行政村為小單元的小型供水工程,實行自主化管理;集中式管理就是由當地政府直接全權管理自來水供給渠道,或者直接外包到指定的企業或組織部門,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但由于我國農村地域分布比較廣泛,且不同區域的水文地質以及經濟水平存在差異。因此,在自來水管理過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一,管理規范有序,統一集中。采取集中供水模式,相關部門對供水工程或者農村用水標準統一下發文件,直接進行管理,無需繁瑣的程序,杜絕了相互推諉責任的現象出現。此外,集中管理還能促進供水工程建設、提升供水水質、穩定供水價格以及強化供水服務4個領域同時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每一位用水戶的知情權,做到了資源的集中分配和統籌管理[1]。
第二,動態監測水質,保障用水安全。在農村自來水集中式管理過程中,居民用水都是來自同一水源地,經過統一凈化和消毒,具有極強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監管部門也會安排相關單位對自來水的水質進行定期或非定期抽檢,提升了供水效率,降低了重大傳染疾病的發生幾率等。
第三,統一收費標準,供水系統穩定。集中式供水的成本相對較低,水費中的折舊費或是運行費都必須經過聽證會后決定,具有很強的民主性,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了胡亂收費的情況。
第四,人才的培養具有極強的專業性。農村自來水集中式管理人員在很大程度上為農村經濟發展以及縮小城鄉間差距建設作出了貢獻,其受到過專業培訓和指導,無論是營業抄表還是地理信息系統劃分等,都能夠合理安排工作內容,保障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
第一,管理體制不夠完善。我國幅員遼闊,各個自然村都分布在不同的地域,經濟水平也具有較大差異。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加大了自來水工程集中式管理工作的難度。如一些地區依然采取行政事業單位所采用的管理辦法對整個供水系統進行監管,沒有做到與時俱進,也沒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影響了集中式管理效率。
第二,管理力度不足。由于農村經濟水平的差異,部分地方政府財政緊張,難以籌建或者招標到規模相當、質量較好的供水工程或企業,給居民的用水安全埋下了隱患。同時,財政匱乏導致人才吸引力不足或是部門監管力度不到位。例如,一些供水工程由于前期管理經費不足,監管工作不到位,直接降低了后續供水系統的運行效率,使人們的正常用水受到了影響[2]。
第一,因地制宜,管理較為靈活。我國農村人口分布較為分散,各地的資源擁有量、經濟水平以及技術條件存在差異。因此,采取自來水分散式管理模式,不僅滿足了因地制宜的供水需求,而且能有效控制供水量,具有較強的便捷性。
第二,村民自行監督,積極性不斷提升。在分散式自來水管理中,管理者大多為村委會負責人,農民群眾則相互監督、相互制約,一方面監督供水站是否存在越權;另一方面監督各家是否存在相互徇私、水費繳納有差異。這樣一來,有效調動了村民們的積極性,為農村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群眾基礎。
一是管理效率低。在農村自來水分散式管理中,受文化水平和社會歷史因素的影響,無論是管理條例的制定還是管理內容的執行,農村都具有極強的隨意性、不科學性和非專業化,導致供水需求達不到預期目標。此外,農村水利工程設計水平難以滿足設計需求,與實際用水量存在較大差異,會產生浪費。分散式管理模式的構建,會導致工程分包給不同的組織或個人,如果有徇私舞弊的情況,就會激發與群眾的矛盾,最終影響供水效果。
二是供水方式存在安全隱患。一些農村飲用水主要來源于河水、井水等,水源在飲用前未經消毒處理,所謂的自來水實際上只能算是方便水。由于村民缺乏安全意識,沒有考慮到水井周圍廁所或牲畜圈的污染情況,地表的污水通過滲透或直接流入井中,農民喝了受污染的水而發生疾病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是缺乏專業人員的管理和維護。在農村自來水分散式管理中,行使管理權力的主體一般是農民,其本身并不具備抄表、識表或者是維護水站的能力,在協調各方利益關系的時候也比較隨意。因此,供水安全和供水效率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同時,供水工程的建設需要后期維護,但分散式管理模式下的農村供水工程供水量少,工程效益不明顯,相關人員對工程的監督和維護也不及時。一些供水工程由于年久失修或者無人監管,直接荒廢,占用了土地和公共資源,不利于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
農村自來水管理關系到農民是否能獲得高質量的水源以及用水安全等。因此,無論是分散式管理還是集中式管理,都需要相關單位切實做好前期考察和意見匯總工作,在保障群眾能夠獲得有效用水的前提下,滿足其對水費、管理等相關內容的需求,在強化農村供水安全和提高供水效率的同時,為農村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