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彩虹
(甘肅省和政縣水務局,甘肅和政731200)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隨之增加,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率逐年升高,強度也明顯上升。一些嚴重的山洪災害會導致大量的人員傷亡,還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山洪災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且需要長期進行。
為了加強山洪災害防御和治理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山區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2006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我國十分重視山洪災害防御工作,近年來在很多山洪災害危險區開展了山洪災害防御試點工作,啟動了全國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
山洪災害防御的目標是在山洪災害重點防治區建立后,對其進行監測、預報預警,與工程措施結合起來,達到減少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的目的。非工程措施主要是以山洪災害調查評價為基礎,將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結合起來。工程措施是在開展非工程措施建設的基礎上,選擇一些比較嚴重且沒有辦法實施搬遷的地方開展防洪治理工作,從而有效提高防洪能力。
山洪監測系統監測降雨量,對暴雨以及山洪災害進行實時監測。一些發達國家采用雷達技術監測降雨量,提供洪水預報的精確度,其具有時效性高、時空分辨率高的優點。如果降雨強度比較小,雷達的波長就會短,信號就很強,適用于復雜地形。但其也有缺點,降雨監測的精確度下降較快。監測技術是用無線通信基站監測降雨的技術,通過建立通信線路信號與降雨強度的關系,采用通信基站監測降雨,對通訊基站進行改造,并且建立信號衰減與降雨強度的算法,不用再投資,可以達到與雷達監測相同的精確度。
山洪災害一般都有預警系統,因為其發生比較突然,所以預警信息傳輸的時間必須非常迅速,一般采用電話、短信、無線廣播等進行預警。山洪災害防御中心主要是以縣為單位建立,其預警系統是核心。對于一些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如旅游景點、商場等,要建立特殊的、封閉式的預警系統,當災難突發時,這個小區域的防御預警系統可以及時發出信息。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為了打破一些區域界限,一些地方也實行了山洪災害預警網絡化管理,對防御山洪災害進行網絡劃分,分成不同的小組并任命負責人。負責人及時接收到上級預警,做出有關防御措施,把預警信息再傳遞給所負責網絡區域的所有居民,并配合相關部門完成人員轉移的安置工作。
對于山洪災害防御技術的發展,應深入探索縣級監測預警平臺,監測預警平臺硬件設施全面,具有監測信息、實施和發布預警的能力。現在我國已經開展了山洪災害調查評價項目,可以利用多種資源向廣大人民群眾發布山洪災害防御信息。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一般都為電子產品,須經常對這些設備進行檢查,如果出現故障,要及時排除。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很多監測站采用了高科技,如遠程維護技術,在建立設備運行狀態監測的基礎上開發遠程診斷維護以及故障診斷軟件,對山洪災害監測預警進行遠程監測,實現遠程維護的目的。
我國十分重視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因為山洪災害的發生是十分突然的,并且對人們的傷害十分嚴重。一旦發生山洪災害,就會有人員的傷亡以及基礎設施的中斷,經濟損失也十分巨大,所以一定要完善監測預警系統,提高預測水平,實時監測降雨以及洪水,預防山洪災害的發生,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盡量減少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積極探索一些科學的、有效的方法,讓我國山洪災害防御技術水平越來越高,發展越來越好,更好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