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
(甘肅省成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甘肅成縣7425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水平的進步,藥材質量問題逐漸引起社會大眾的高度重視,是一個極其敏感的話題。針對這一現象,相關部門需結合當地實際狀況,強化對中藥材質量安全的管控,構建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著重管理中藥材的生產環節、流動環節及使用環節。換而言之,就是對中藥材的種植、加工、采購、運輸、儲存、銷售全過程建立質量安全可追溯鏈條,一旦發現問題,能夠立即追溯到某個環節的主體責任。只有這樣,才可以從根源上提高中藥材質量。
目前,成縣藥用植物已達到137 科、479 屬、724種。適宜成縣種植的中藥材主要有桔梗、苦參、金銀花、黃芩、柴胡、杜仲、半夏、防風、豬苓、金銀花等。2018 年,成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到0.383 萬hm2(包括2017 年留存面積0.246 萬hm2,新發展面積0.137 萬hm2),種植戶28 000 多戶,13.96 萬人,采挖總產量達1 860 萬kg,銷售收入7 390 萬元。其中,全縣桔梗種植面積0.165 萬hm2,苦參種植面積0.055 萬hm2,柴胡種植面積0.033 萬hm2,優勢品種已基本形成規模。中藥材加工企業有3 家,其中成縣鑫園中藥材種植合作社是成縣中藥材龍頭企業,國家級示范社,主要從事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中藥材種子繁育等工作,始終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不斷提高生產質量,全力打造特色品牌,通過“電商+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積極引領群眾脫貧致富,為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構建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能夠實現地方乃至全國中藥材種植、加工、流通、運輸及使用過程不同環節重要信息的綜合管控與可追溯查詢,從而規范中藥材的種植過程,切實加強甘肅省成縣中藥材產品的安全與質量,提高產品競爭力,保障人民群眾都能用上安全放心的中藥材。
中藥有別于西藥,其是我國傳統特產資源之一,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有濃重而絢麗的身影。無論是野生,還是規模化種植,中藥在我國都有著較大的種植面積,其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為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從根本上提高中藥材產品質量安全,并創造“中國品牌”效應,建設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極其重要且必要,有助于相關部門實時掌握并把控各地中藥材的質量安全狀況,有助于構建一條原料種植規范、加工生產安全、使用標準規模化的產業鏈。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國內消費者對中藥材的認識度,潛移默化提高品牌效應。
當地有較多的中藥材集貿市場,可以把集貿市場和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結合起來,采取中藥材生產經營企業先行試點的方式。在這個環節中需要對中藥材流通的每一個環節實施索證索票,采用電子化的方式購銷臺賬。除此之外,還要提高對流通節點的管理,加強對中藥材的倉儲,防止出現售賣假貨、制作假貨、摻假的現象發生,從根本上保障中藥材的品質[1]。
對中藥材進行運輸、存儲和購買的企業,要建立完善的銷貨臺賬。臺賬中需要仔細記錄好產品的供貨商姓名、聯系方式、是什么產品、產品的數量、時間等。此外,在銷貨臺賬中需要確保記錄的真實性,產品的流向也可以記錄上去,方便進一步查證。在對中藥材進行運輸、收購時,不可以使用國家禁用的著色劑、防腐劑等,確保中藥材的質量和安全。
在中藥材購買、運輸和存儲過程中,應讓供貨方提供相應的產地準出證明,只有提供了準出證明才能進一步進行收購和運輸。在取得相應的農產品證件后需要建立檔案,接受相應機構的檢查和監督。
規范化、體系化是確保中藥材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重要保證,這就需要制定完善的中藥材標準化措施,確保中藥材產地生態環境規范化、對中藥材的選種栽培系統化、對中藥材的采購和初步加工完善化。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對中藥材的種植進行產地登記,使中藥材的種植更加規范化、系統化、規模化。除此之外,還可以鼓勵企業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從而實現原料到藥品的產業體系。
可以不斷完善中藥材使用的查詢體系,采取電話查詢、短信查詢和網絡在線等多種方式,不斷加強社會監督作用,進而確保中藥材產業的健康發展[2]。
在相應的中藥材集貿市場和中藥材生產經營企業進行先行試點工作。針對一些帶動能力比較強的企業,將其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主體。做好這些工作后,需要完善安全追溯體系,以甘肅省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平臺為基礎,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建設方案和標準,并招聘專業人員進行軟件開發,從而建立一個全國的中藥材門戶網站系統[3]。當中藥材原料轉變為中藥材產品之后,藥品企業可以在上面粘貼二維碼或者是可識別標簽,企業就可以實現信息的共享,確保產品從生產到流通的全部過程都可以查詢,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追溯體系,這個體系中包括種植、加工、生產、銷售全部環節。使用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之后,不僅可以大大提高中藥材產品的質量,還可以讓消費者放心購買,增加其對產品的信任度,從而全面提升中藥材的產品競爭力。
綜上所述,為了確保中藥材質量安全,甘肅省成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經濟、法律途徑,建立并完善了相應的追溯平臺,實現了監管方式創新,使中藥材的標準化生產更加規范,使中藥材產業得到了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