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到
(莊浪縣農業經營服務中心,甘肅莊浪744600)
近年來,莊浪縣強化組織領導、完善組織體系、加強宣傳培訓、多措并舉全力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穩步提升合作社整體水平,在組織農戶發展生產、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專業化程度、助推脫貧攻堅方面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莊浪縣委縣政府堅持把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主體,立足縣情實際,結合農村“三變”改革,提出了“整體工作黨委政府行政推動、產業發展公司化運作、組織生產專業合作社實施、貧困群眾入社入股分紅”的發展思路,在293 個行政村逐村成立了種植業、林果業、養殖業3 個專業合作社,實現了貧困村黨的工作、合作社建設、產業發展、農民入社和貧困戶入股“五個全覆蓋”,構建了“黨組織+國有公司+龍頭企業+專合組織+貧困群眾”的產業扶貧“莊浪模式”,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2019 年莊浪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向高質量運營上做了以下工作。
莊浪縣建立了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分管領導劃片包干、聯系鄉(鎮)縣級干部具體指導、相關部門協調配合、100 個農業科技服務隊具體負責的工作機制,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和發展壯大的實施意見》《莊浪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席會議制度》《莊浪縣產業發展指導員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制度》《莊浪縣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為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向高質量運營建立了責任體系,提供了制度保障。
莊浪縣按照“國有公司推進型、龍頭企業帶動型、村班子帶領型、能人大戶領辦型”4 種模式,建強自然村合作社,組建縣、鄉、村三級聯合社,創建國家和省、市、縣四級示范社,有機結合實體經濟,精細化管理,高質量運營,實現聯合社、合作社與國有公司、龍頭企業“抱團”發展。截至目前,莊浪縣累計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135 個,累計創建國家級示范社6 個、省級示范社40 個、市級示范社50 個,認定縣級示范社129 個。
依托莊浪縣100 個產業技術服務隊,抽調熟悉合作社政策法規、業務能力強、工作作風實的37 名農業農村局干部、90 名鄉鎮干部和293 名包村干部共703 人組建縣、鄉、村三級合作社輔導員隊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平臺,大力宣傳發展合作社的意義,強化業務培訓,積極組織合作社理事長學習考察,定期召開社員大會,提高了管理人員和社員的整體素質。
堅持“立足實際、分類指導、逐社規范、整體提升”的原則,按照核實注銷一批“空殼社”、變更登記一批“休眠社”、規范提升一批“運營社”的“三個一批”的要求,指導合作社健全基礎臺賬、完善管理制度、創辦經營實體、優化聯結機制、訂單式營銷。目前累計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 627 個,核實注銷“空殼社”323 個,變更“休眠社”認定為家庭農場240個,現有較規范以上合作社1 064 個,196 個貧困村共有合作社826 個,較規范以上的合作社達到620個,占75%。
近年來,莊浪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不斷探索實踐中逐步發展壯大,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和困難。
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重建輕管,制度機制不完善,運行不科學,存在社務管理不民主,社務建設不規范,社員參與合作社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等問題。
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缺少懂經營、善管理的專業人才,合作社理事長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社員文化程度、綜合素質普遍偏低,政策觀念、法律意識不強,存在“等、靠、要”的現象。
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主動對接市場、開拓市場、培育市場的意識淡薄,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較低,市場信息缺乏,品牌意識不強,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浪潮中難以從容駕馭。
部分合作的形式僅停留在簡單名義入社,合作社僅對社員開展服務,在擴大生產規模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鼓勵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原則,實行股份制合作,依托經營主體組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縱橫交織的合作社聯合社,形成優勢互補、服務互助、組團發展的良好機制。
3.1.1 依托公司組建 吸納縣內外龍頭企業、種養大戶、電商中心等經營主體,組建產業化發展聯合體,以分工協作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融通要素、合理分工,穩定合作、聯合發展,實現高質量運營、全產業發展、多元化銷售、多渠道增收的目的。
3.1.2 跨行業組建 指導合作社主動轉變經營理念和思維方式,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大力開展一體化農業經營組織聯盟,跨行業組建多元化運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聯合社,優化資源配置,開展“強強合作”,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擴大市場份額。
3.1.3 跨區域組建 著眼區位優勢,突破區域界限,打造多要素集中、跨區域合作聯合社,配置優質資源,延伸產業鏈條,集中集約發展,全面加快現代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技術化、品牌化和優質化發展步伐。各類聯合社根據產業發展、主體培育和市場營銷實際,多方探索基本股、混合股、交叉股、調節股和限制股體現方式,大力發展混合制實體經濟,努力實現貧困群眾、村級積累和主體發展“三個全優化”。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合作社能不能辦實辦好,能否持續經營運轉,帶動能力強不強,關鍵要選準選好領班人。有了好的領班人,自然就會抓住當前的好機遇,利用好目前的好政策,找準好產業,調動社員的積極性,把合作社辦規范。
3.2.1 選強領辦人 在實踐中,多年從事種養能人與村干部建辦的合作社發展比較規范,因此合作社理事長要在村干部或者能人中選派,依靠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充分發揮黨組織凝聚群眾的主心骨作用,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以黨建促合作社發展,以合作社發展促黨建,實現互促互進。
3.2.2 加強教育引導 堅持把教育、管理和提高成員素質作為規范提升合作社的根本性任務,依托新時代農民實踐中心和“百姓宣講團”等載體,深入開展農業產業集約化發展、股份化合作、產加銷提升、標準化管理和誠信化生產經營等教育培訓,定期召開社員大會,推行成員“紅黑榜”管理、積分制管理,有效融合德治、法治和自治,激發成員內生動力,增強自我脫貧、自我發展能力。
3.2.3 建辦經營實體 立足合作社發展實際,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確定產業發展方向,開展訂單式發展、標準化生產、鏈條式延伸、商務化合作,多途徑增強實力。組織社員圍繞主導產業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種養和標準化、精細化生產,組織農戶大力發展“短平快”特色產業,實現多元化發展,真正做到“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同時,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認證,打造合作社農產品自主品牌,形成品牌聚集效應。
3.2.4 配優輔導員隊伍 在農業、林業、鄉鎮技術干部和各幫扶工作隊及“土專家”“田秀才”“農創客”中抽調聘請一批熟悉合作社政策法規、業務能力強、工作作風實的骨干人員,調優配強合作社輔導員,加強政策法規和技術培訓,包鄉包村包區域包聯合社、合作社,指導合作社規范提升,切實提高合作社生產經營、服務帶動和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