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喜
(甘肅省臨澤縣平川水利管理所,甘肅臨澤734200)
地下水作為人們生產生活中必需的自然資源,在水生態系統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如何加強地下水資源有效監管,杜絕地下水資源超量取用和預防地下水資源污染,已是平川灌區乃至臨澤縣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經過多次進村入戶,全方位深入走訪調查,結合多年來灌區地下水運行管理具體工作實踐,就平川灌區如何加強地下水監管、規范農業灌溉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臨澤縣平川灌區地處黑河中下游,受地理條件限制,水資源分布時空不均,河源來水量受氣候和上游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黑河調水等影響,季節性缺水嚴重,在農田灌溉高峰期易形成“卡脖子”旱。為了有效緩解農業灌溉缺水問題,灌區先后建成了農業灌溉機井524眼,保障了灌區0.32萬hm2耕地灌溉,實現了灌區耕地地下水灌溉80%的覆蓋率。由于地下水靜水位埋深較淺,離地面10~20m提取方便,費用低廉,監管困難,灌區地下水取用量多年來一直居高不下,最高達到2000萬m3/年以上,無節制取用對灌區農業灌溉用水的規范管理造成了嚴重影響,制約了灌區水資源的統一管理。2009年以來,關于嚴格地下水資源管理的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陸續出臺,灌區通過積極宣傳引導,充分利用行政、經濟、工程、法律等手段,進一步狠抓了地下水取用管理標準,采取了一系列地下水取用管理措施,使新鑿機井和機井總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杜絕了濫開荒、亂打井、亂取水等肆意取用水資源的現象。按照臨澤縣人民政府《關于轉發張掖市加強地下水統一管理實施方案》(臨政發〔2009〕171號)的通知,自2011年起灌區開始全面征收地下水水資源費,地下水取用標準逐步走上規范化管理道路;2013年灌區將機井全部納入取水總量計劃管理,核發了機井地下水取水許可證165個,使灌區地下水取用總量得到了基本控制;2015年將全部機井納入取水年度申報和審核管理,審核地下取水單位及用水戶147個,2016年起開始全面征收農業地下水灌溉水費,到2018年累計征收地下水費291.55萬元。2018年依托臨澤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架設農業機井智能化計量水表141套,建立后臺控制管理系統1套,實現了機井的遠程監控、收費管理。隨著灌區逐年對地下水資源管理的不斷完善和加強,目前灌區地下水管理基本實現了總量核定、臺賬管理、規范用水、依法納費的良好局面。
近年來,隨著灌區水利工程設施的不斷改善和用水管理措施的不斷加強,灌區在地下水監管、用水總量控制、水費水資源費征收、灌溉運行管理方面等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按照“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改革發展總要求,灌區在地下水資源總量控制、機井運行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制約和影響發展的主要問題。一是地下水取用量大,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難度大。平川灌區建有農業灌溉機井524眼,逐年報廢37眼,現存完好機井487眼。根據近年來運行實際,每年正常開啟使用機井380眼左右,機井日常使用量高達機井保有量的78%。客觀上受灌區夏季河源來水量不足、土壤土質和設施農業、種植、黑河調水等條件的制約,主觀上受灌區地下水埋深淺、取用成本低等因素的影響,部分農戶使用地下水灌溉傾向性大,每年農業灌溉地下水提用量在1200萬m3左右。由于灌區尚未全面建成機井智能化計量設施和其他有效的機井取用水管控設施,致使地下水總量難以管控,灌區地下水總量超出核定指標,擠占用地表水總量指標,給計劃用水工作的落實、水資源總量控制和水費收繳帶來較大困難。二是機井計量設施管理維護技術人員欠缺、設施設備維護力度跟不上發展需求。2018年5月,灌區依托臨澤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機井計量設施建設工程項目,通過廣泛動員群眾、多方協調落實,采取試點先行、以點帶面、整村推進等措施,先期選擇了機井運行頻繁、用水量相對較高的村和部分農林場經營戶進行了智能化計量設施架設。經調試,計量控制設施基本正常運行。但是尚有10眼機井因技術問題和其他原因不能正常運行,同時灌區在電氣設備維修管理方面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致使部分機井出現的設備故障不能及時解決。因此,灌區機井智能化計量設施的后期技術服務和維修管理已成為當前制約機井計量設施正常發揮作用和實現地下水資源規范管理的一個難題。三是水行政執法工作相對滯后,執法力度與“水利行業強監管”的總體要求有差距。灌區現具有水行政執法資格從業人員6人,但多年來灌區水行政執法只是停留在建制編制上,在依法處理灌區水事糾紛、打擊破壞水利設施和干擾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上并未發揮實質性作用,致使在群眾中產生了水利執法不嚴格或無執法的視角盲區。灌區個別用水戶惡意拖欠水費、隨意侵占水利工程保護范圍、傾倒垃圾污染水體、私接旁管開口取水、阻撓破壞機井智能水表架設安裝等情況時有發生。經多方面協調處理,仍有個別農戶無視相關水規,擾亂灌區水利管理秩序。由于缺乏常態性執法和執法力度不嚴,給灌區水資源和水利管理帶來一定的負面社會影響,嚴重制約了灌區水利管理事業的健康發展。
針對當前制約灌區發展的主要問題,應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求對策抓落實為目標,圍繞調研查找出的主要問題,緊盯問題整改落實。通過認真學習政策法規、深入調研分析問題,多方征求意見建議,集中討論解決辦法,全面解決困擾當前灌區地下水管理中的難題,為推動灌區水利事業健康長足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根據2020年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機井計量設施建設項目,臨澤縣平川水利管理所對395眼機井架設計量設施,主動與項目建設部門加強溝通配合,現已全面完成了前期作業現場勘查工作,全面完成了機井計量設施建設任務,實現了灌區常用機井精準計量全覆蓋,以機井計量設施項目建設推進地下水取用的規范管理,促進灌區水資源的統一調配,實現地下水資源取用總量的精準控制和水票制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
在落實機井計量設施建設任務的同時抓好未架設計量設施機井的水費、水資源費征收工作。計量設施架設后,嚴格按照先費后水的要求,在機井使用前及時督促各用水單位繳納地下水水費、水資源費,確保機井計量設施的正常使用。同時,根據工作人員分工,加強對機井計量設施的監管,確保地下水農業水費、水資源費及時足額計收到位。通過強化地下水水費、水資源費征收管理,促使廣大用水戶轉變用水觀念,遏制地下水無序取用,逐步推進地下水資源的規范化管理。
在機井計量設施架設過程中,選派技術人員跟班學習智能計量設施的架設、監測、調試、維修技術,聘請上級部門和項目建設單位對灌區機井管理人員開展相關業務技術培訓,組織機井管理技術人員到其他灌區或鄰縣學習機井管理方面的經驗做法,充分運用各種學習方法和學習機會,培養出一批能夠快速掌握機井計量設施維護管理的專業性技術人員,為灌區地下水規范化管理培養儲備人才,確保灌區機井智能化計量設施的正常運行。
充分發揮灌區水行政執法隊伍的作用,依法開展水行政執法檢查工作,確保水行政執法規范化、制度化。積極組織參加水利執法人員專業培訓,增強執法人員依法開展工作的主動性和運用法律的準確性。積極配合縣局水政監察大隊依法開展聯合執法活動,公開查處在水費、水資源費征收、機井水表架設、水利設施管理和水環境保護中干擾水利管理的違法行為,營造濃厚的依法治水管水工作氛圍,充分發揮農民用水者協會的職能職責,加強對地下水資源運行管理的監督、宣傳,促進灌區地下水管理工作逐步向規范化、法治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