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玲
(景泰縣農作物種子站,甘肅景泰730400)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已經在世界上掀起信息產業浪潮,以網絡協議以及信息傳感設備為主要介質,建立互聯網與物品間的聯系,實現信息的交換、儲存以及通信等功能。在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世界經濟已經有了新的增長點,各行各業的發展也找到了新的結合點,尤其是農業。因此,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就物聯網技術及其在農業上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
射頻識別技術屬于通信技術中的一種,該技術的應用原理主要是應用無線電信號感知檢測目標并將數據記錄下來。該技術的組成主要有3部分:一是閱讀器;二是應答器;三是應用軟件系統[1]。從實際的運行情況來看,閱讀器主要是起到檢測信號的作用,以相應的頻率散發射頻信號;應用軟件主要是接受閱讀器中發出的信號并處理信息;應用軟件系統中的芯片將儲存的信息傳輸出去,閱讀器接受頻率信號并處理信息,最后將數據傳輸到后臺系統中,達到控制信息的目標。
集成傳感器屬于傳感網技術的核心內容,是集中采集信息、分析處理以及傳輸的重要技術。該技術的應用通信部件與數據處理部件均為隨機分布,二者形成良好的傳感網網絡結構。傳感網中的節點數量很多,加之網絡環境相當復雜,各個部件都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雖然信息傳輸的能力不強,且信號之間也互相干擾,但是各個節點上傳輸的數據較少,因而影響并不大。此外,節點分布密集,且無法隨機分布,因此各個節點上的部件或多或少也有儲存能量的功能。總之,這一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實現物體間的連接,是信息傳輸與交換的重要技術,也是重要的核心技術。
WiFi技術可以將所有的設備都連接到局域網中,實現電子設備的聯網功能,可支持無線上網與無線傳輸網絡信息。這一技術的應用也能達到感知農業信息的目標,借助傳感器的作用完成信息的收集工作,從而實現信息交換以及信息傳輸。這一技術同樣是物聯網技術的核心內容,也是現代農業領域中實現智能化的重要基礎,假若沒有這一技術就很難發揮物聯網技術的價值。
農業物聯網是一種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政府部門要加大這方面的投資力度,創新運行機制,探索可持續的應用模式。積極鼓勵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以及相關生產單位融入農業物聯網建設中,創建以政府為主導的多方參與形式,以市場運作為手段、合作共贏為最終目標的現代化農業物聯網運行模式[2]。這一技術的保障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以實際需要為基礎,與各個領域開展針對性的規模化應用。通過強化整合互聯網中的感知與應用技術,建設行之有效的示范項目,為開發與推廣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促進農業物聯網的發展。
2.2.1 監測農業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對農業的安全以及農產品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必須要有效監控農業生態環境。應用物聯網技術采集信息、傳輸以及分析,找到適合于該土壤生長的農作物,監測出土壤存在的問題并改善土壤環境。這一技術的應用也能監測水環境、大氣環境等,比如監測水環境,確保水源中不存在危害人們健康以及農作物生長的微生物與重金屬;監測大氣環境,及時發現存在的有害氣體,便于管理人員及時采取改善措施,為農作物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2.2.2 監管農產品質量 當前階段農產品質量的監管已經逐步應用物聯網技術,比如應用在追溯農產品質量安全或者是畜禽疫病電子出證等政府監管中,因此可以應用視頻識別技術或者是二維碼有效監督農產品生產過程,確保農產品、生態環境的安全。
世界上淡水資源將日益短缺,淡水資源的短缺給糧食供應以及農業發展帶來很大的威脅,因此必須要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智能節水灌溉主要是應用田間布設的設備達到監測土壤信息或者農作物成長信息的目的,將監測數據傳輸到首部控制中心,應用相關系統進行分析與決策,給終端發出相關的灌溉管理命令[3]。具體的工作原理是應用各種傳感器監測農作物、土壤等數據,之后通過墑情信息采集站將檢測到的數據傳輸到中央控制系統,分析軟件中匯集的數值,比如在比較補償點、含水量以及灌溉飽和點之后確定是否應停止灌溉或灌水,之后應用中央控制系統將開啟或關閉閥門的信號傳輸到閥門控制系統中,最后控制閥門開關,從而節約水資源。
農業信息化程度對現代農業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物聯網技術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推動農業優質、高效發展。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農業行業,改變了傳統的生產管理模式與經營模式,使農業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