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發鑫
(慶陽市太白木材檢查站,甘肅慶陽745000)
油松是一種重要的常綠喬木,在我國東北、華北以及西北很多地區都有分布,主要生長在海拔1000~2900m高度區域,油松樹姿挺拔,枝干優美,秀麗端莊,一年四季常綠,不僅耐寒,而且耐旱,適應性非常強,生長過程當中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不論是中性土壤還是微酸性土壤均能良好地生長。同時,油松在微堿性的土壤條件下也能生長。油松在防風固沙、水土保持方面作用突出。近年來,隨著甘肅省慶陽市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油松在當地城市園林綠化過程中應用越來越普遍,常常作為街道綠化、庭院綠化以及公園綠化樹種,成為慶陽市建設“綠色家園”的首選樹種之一。為了更好地保證油松成活率,本文介紹了油松育苗栽培技術及相關管理措施,希望能為油松栽培提供參考。
油松是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造林樹種之一,也是甘肅省慶陽子午嶺林區廣泛種植的一種樹種,種植時間較早,當地氣候條件及土壤條件非常適宜油松種植。但受各種立地條件的影響,在油松生長方面存在差異性。通過對油松生長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油松在溝谷中進行種植,胸徑、冠幅以及樹高等方面都有著較好的生長態勢,其次為陰坡、半陰坡、半陽坡、梁峁,陽坡生長最次。雖然在不同的立地條件下油松都能生長并郁閉成林,但在生長狀況上存在很大差異性,為了保證油松成活率,應對油松育苗栽培管理技術給予充分重視,在實際種植過程當中,必須要嚴格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進行種植。
選擇長勢良好、發育健壯、樹齡達到20年以上的母樹采種,當進入9月份之后松塔變為黃褐色,便可采集種子。種子采集之后通風晾曬,使其自然開裂剝落,選擇高品質的種子,并合理保存。
將種子中的雜物和空粒去除,優選種子,并將種子置于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h,控制和減少病蟲害的侵擾,之后用清水進行清洗,然后用溫水(45℃)浸泡24h,撈出后放在草袋或者濕麻袋上,覆蓋好,保持良好的溫濕度,并定時翻動,種子有超過70%以上咧嘴后便可播種。
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力較好、具有良好排水性的中酸性土壤進行育苗,育苗地可以重茬。由于油松根系頂部有根瘤菌共生,通過連作能夠促進油松生長,對提高其抗病能力有著重要作用。選擇好育苗地之后,合理整地,確保育苗地平坦、無雜質。結合秋季深耕施入充足的基肥,尤其是經過腐熟的有機肥以及廄肥效果更好,合理施用過磷酸鈣,保持油松育苗充足的營養供應。播種過程中用3%的硫酸亞鐵對苗床進行噴施消毒,并淺翻與平整,之后種植。
油松播種春秋2季都能進行,但春季播種更為適宜,4月份便可進行播種,播種過程中采用開溝條播形式,播種量300kg/hm2左右為宜,播種時必須要保證均勻性,以1.5cm為標準控制播種深度,之后在上面覆蓋厚度為1cm的細土,并進行鎮壓,通常7d左右種子便可發芽出土。
油松育苗期間應充分重視松土除草,通過松土能夠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地溫,為苗木生長創造有利條件;除草能夠有效降低各類雜草對油松苗生長造成的養分搶奪,除草過程當中,可以通過人工進行除草,也可選用除草劑進行除草,利用人工除草應避免對幼苗根系造成傷害。油松苗培育過程當中,密生更利于其生長,應當少間苗,保持合理密度。
2.6.1 播后控水 油松播種后保持土壤溫度非常關鍵,通常情況下不用灌溉,播種后為了提高土壤溫度,可以合理地應用增溫劑,有利于種子發芽,同時還要保持苗床合理的水分供應,灌溉過程中通過浸潤的方式進行灌溉,以免由于大水漫灌引發土壤板結問題,對出苗造成不利影響。油松幼苗階段比較耐旱,此時不需要進行大量灌水,對幼苗生長造成不利影響,6—7月由于氣溫不斷增高,可以合理地進行灌溉,在大量降雨后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造成浸泡。
2.6.2 間苗中耕 間苗過程中應合理控制時間,通常在6—7月份進行,在灌溉后或是降雨過后進行間苗,將一些長勢不良的幼苗、病苗、殘苗及時拔除,為健壯幼苗創造有利的生長空間。中耕能夠有效改善土壤條件,優化土壤的理化特性,減少各類雜草,利于油松幼苗生長。
2.6.3 預防工作 剛出土的油松幼苗由于還沒有木質化,其莖葉都非常的嫩,時常會受到啄木鳥的啄食,應充分重視鳥害防治工作,并合理應用一些保護措施,防止鳥害對油松幼苗生長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夏季高溫時段應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高溫高濕條件會加重立枯病的發生,對苗木生長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引發苗木死亡,可選用硫酸亞鐵溶液或者退菌特進行噴施防治,10d重復1次,不僅能夠起到降溫作用,還能有效殺滅病菌。7月份之后幼苗逐漸木質化,便可停止噴藥。
選擇1.5~2年生幼苗進行出圃造林,若用2.5年以上樹苗進行造林,需要開展移植培育,選擇具有飽滿頂芽、長勢良好、根系發達、沒有病蟲害的苗木進行栽植。移栽過程中利用宿土蘸漿叢植的方法進行栽植,嚴格控制苗木移栽過程中的各個操作環節,特別要控制好苗木水分,移栽之后的油松應當進一步強化撫育管理,充分重視松土保墑工作,為苗木生長創造有利的生長環境,實現定向培育的效果。
子午嶺林區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引種栽培油松,油松因其較強的適宜性以及較高的成活率,在當地荒山造林當中普遍種植,同時也廣泛應用于次生林改造。子午嶺林區油松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已成為林區的重要林分類型。在油松栽培過程中受天氣、土壤以及人為因素等影響,加上未能嚴格控制油松栽培過程中的各個操作環節,致使油松成活率出現下降趨勢。因此,在子午嶺油松育苗栽培過程中,應結合當地實際,對各種影響因素進行詳細分析,科學調整育苗栽培管理技術,進一步提高油松栽培的科學性,提高其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