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前
(甘肅省甘谷縣水務局,甘肅甘谷741200)
甘谷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西北,渭河上游。地處東經104°58′~105°31′、北緯34°31′~35°03′,東鄰秦安縣、麥積區,南接秦州區和禮縣,西與武山縣接壤,北與通渭縣相連。全縣南北長60km,東西寬49km,總面積1572.6km2,地表水資源主要有渭河、散渡河、藉河、西小河4條河流,集水面積1572km2,多年平均徑流量8860萬m3,地下水資源比較匱乏。甘谷縣轄13鎮2鄉405個行政村,總人口63.9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6.3萬人,縣域總面積1572km2,人均水資源量占全省的1/9,是一個干旱少雨、水資源匱乏、農村飲水十分困難的干旱縣。
目前,甘谷縣總灌溉面積0.99萬hm2,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009萬hm2,其中低壓管道灌溉面積0.003萬hm2,微灌面積0.006萬hm2。全縣共有灌區39條,其中萬畝以上灌區5條,干渠長88.2km,襯砌67.866km;千畝以上灌區9條,干渠長153.5km,襯砌31.95km;千畝以下灌區25條,干渠長72.3km。灌溉工程的建成與運行對當地農業的發展意義重大,但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對水資源需求迫切,對灌溉工程的建設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水利基礎設施投入的加大,甘谷縣灌溉工程的規模不斷擴大,但受經濟和技術條件的限制,灌溉工程設計標準低,建設起點低,施工質量不高,配套設施不完善,同時,工程在運行過程中因管理不到位,經費不足,致使工程效益和灌溉面積逐年減少,其抵御水旱災害能力不斷變弱,全縣萬畝灌區干渠基本全面襯砌,支渠及田間末級渠道襯砌率更低,渠系水利用率逐漸降低,水資源浪費嚴重。
隨著國家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強,除了水利部門外,自然資源局、農綜辦、扶貧辦及個別鄉(鎮)也開始建設灌溉工程,但由于有些實施小型灌溉工程的單位專業技術力量不強,在工程規劃及布局上缺乏整體考慮,對施工質量的監督多停留在目測上,憑直觀印象下結論,很少有先進的監測設備,導致建設投資標準不一致,造成甘谷縣灌溉工程建設難以形成合力。
灌溉工程是一個長期性、連續性的系統工程,點多面廣,管理難度大。由于現有灌溉工程建設水平低,規劃時對后續運行管理的問題考慮不周全,萬畝以上自流灌區由所在鄉(鎮)水管所管理,但并未真正落實對田間配套渠道的管理,形成了“重建輕管”的思想。此外,工程維修養護經費不到位,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給灌溉工程管理增加了難度。
灌溉工程不配套,計量設施不完善,特別是萬畝灌區灌溉面積大,涉及的鄉村范圍廣,配套設施落后,缺少必要的計量設施,按方收費比較困難。同時,由于農民收入低,有償用水意識不強,水費收繳很困難。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是保障經濟建設的重要手段,做好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工作,將生態環境用水、農業用水、人居環境用水等進行合理規劃,確保其能滿足甘谷縣長期發展的需要。一是對水資源進行綜合利用,加強甘谷縣水利工程建設力度,使其能夠健康穩定發展。二是做好項目論證工作,不僅要摸清項目建設規劃的整體情況,而且要協調相關部門整合所有灌區項目投資,擴大灌溉工程建設規模,提高所有灌溉項目下達資金的使用效率,確保其項目規劃建設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按照“統一規劃、分工協作”的要求,以項目規劃為依托,積極整合水利、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形成合力,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明確各責任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約束參建各方行為,規范建設程序。同時,要求施工單位定期對施工技術人員進行施工管理和質量安全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術水平,確保水利工程質量達標。
加強灌溉工程的運行管理,關鍵要提高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通過召開水利工程培訓會,邀請水利專業老師授課,提高基層水利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對灌溉工程運行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從根本上解決依靠傳統思維、傳統方法管水護水與現代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工作方法,提高基層水利管理人員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灌溉工程運行管理的能力。
只有合理的價格才能實現灌溉工程的良性運行。一是自流灌區水價改革。針對自流灌區水價偏低的問題,及時開展調研工作,編制水價核定標準,召開水價聽證會,提高自流灌區水價標準。在現行按畝收費的基礎上,逐步完善計量設施,實施終端水價。二是泵站及機電井水價改革。編制水價核定標準,適時召開水價聽證會,提高泵站及機電井的收費標準。
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國家,農業灌溉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我國農業發展的好壞,運行良好的灌溉工程可以帶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以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做好灌溉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工作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