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軍
(甘肅省永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永靖731600)
永靖縣的百合種植區主要分布在海拔為2 200~2 500 m 的陳井、關山、徐頂3 個鄉(鎮),均屬二陰地區。目前百合留床面積0.36 萬hm2,預計產量1.65 萬t。
蘭州食用百合因鱗莖潔白純厚、質軟味甜、清香可口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產品遠銷各地,經濟效益較好,已成為了永靖縣東部山區3 鄉(鎮)的特色支柱產業。百合產區90%以上是梯田地,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氣候冷涼,很適合蘭州食用百合的栽培。土壤屬于黑麻土、黃綿土,其中黑麻土腐殖質、有機質含量高,通透性能好,是百合生長的理想土壤。但近年來百合栽培存在農藝操作粗糙、連作頻繁、施肥不當、品種退化、土傳病害蔓延等問題,導致百合生長受限、品質下降。
百合根腐病、葉枯病、黃化病等土傳病害的發生越來越頻繁,嚴重影響了其品質和產量,每年的經濟損失約為300 萬元。發生土傳病害后6 月份就開始變黃、枯萎,6 月底變成黑褐色并干枯。感病球莖邊緣出現褐色、稍有凹陷的病斑侵染鱗莖基盤,潮濕條件下鱗片病斑上產生青綠色霉層,內部鱗片逐漸腐爛,最后引起鱗莖干腐;外部感病鱗片上出現褐色、略凹陷病斑,嚴重時呈腐爛狀,病斑部有粉白色霉層。經組織分離、純化和病菌形態鑒定,初步鑒定為青霉菌和鐮刀菌。
一是減少機械損傷。種球采收、運送過程中盡量減少鱗莖傷害,避免病原菌通過空氣、雨水、土壤等從傷口侵入。當地菜農在采收時,為了減少種球擠壓摩擦及鐵鍬挖傷造成的病菌侵染,應使用不超過10 kg 的食品筐,并在里面墊上棉布,盡量減少機械損傷。
二是加強栽培管理。避免高溫高濕、土壤水分過大、使用堿性水漫灌、氮肥施用過量等易造成土壤板結、通氣性差、排水不良等有利于病原菌侵染的環境條件。一級百合種球栽植深度為14~16 cm,二級種球栽植深度為12~14 cm,永靖縣的雨水多集中在7—9 月份,雨水較多時土傳病害可通過莖桿感染莖盤。因此,栽植的深一點可降低病害發生率。
三是進行輪作。應對土壤進行消毒或采取輪作措施,可防止菌核在病殘體上或土壤中越冬,成為第二年的侵染源。要意識到輪作帶來的好處,通過種植玉米、馬鈴薯、胡麻、黃芪等作物進行輪作,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
種植前可用多菌靈、高錳酸鉀、福美雙等藥劑將種球浸漬處理15~30 min,并在陰涼處陰干后播種。發病期間可施用50%咪鮮胺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250 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根據病害發生情況適當調整藥劑濃度,或采用藥劑復配的方法每隔7~10 天防治1 次,連防2~3 次,可有效減輕病害的發生。永靖縣為了有效防控百合土傳病害,從6 月下旬開始用20%噻菌銅+43%戊唑醇+70%啶蟲瞇+磷酸二氫鉀+噴霧增效劑進行葉面噴施,隔7~10 天后用必達姆鐵+必達姆潤亮+噴霧增效劑進行葉面噴施,再隔7~10天后用69%烯酰錳鋅+40%嘧霉胺+70%啶蟲脒+噴霧增效劑進行葉面噴施。貯藏前需對種球和貯藏室進行消毒處理,貯藏室消毒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或陰干的艾葉。
可使用生物制劑防治木霉菌等病原真菌。
種植丹蝶、京鶴等抗病品種。百合由于長年種植,導致品種抗病性下降,永靖縣在助推產業振興和脫貧攻堅的關鍵節點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百合組聯系,準備從脫毒百合種球繁育基地調運脫毒種球,以緩解當地種植品種單一、土傳病害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