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鵡
(甘肅省會寧縣農業農村局,甘肅會寧730799)
近年來,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和農業生產模式的轉變,日光溫室對于保障蔬菜反季節供應、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業增效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成為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但隨著日光溫室的區域性大面積種植,大量的尾菜和剩余秸稈對當地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制約了鄉村整體人居環境的改善。尤其是日光溫室集中種植園區,大量尾菜堆積、自然發酵過程中散發出惡臭氣味,尾菜汁液溢出導致污水橫流,甚至還會滋生大量的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嚴重危害著日光溫室的安全生產和周邊環境衛生的干凈整潔。為切實加強北方地區日光溫室尾菜資源化利用,減少農村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實現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本文就北方地區日光溫室尾菜資源化利用模式進行探討。
尾菜不僅是指日光溫室種植過程中所產生的果實和葉片等廢棄物,還包括種植過程中產生的根莖、蔓須、根蒂、枝蔓,收購過程中產生的爛果、青果和包裝整理過程中產生的根蒂及不能食用的葉片等廢棄物。
日光溫室正常種植過程中,隨著作物的生長要進行整枝打岔、疏花疏果、摘心打葉等田間操作,隨之產生的作物莖葉、花果等廢棄物帶出日光溫室形成尾菜。這部分尾菜堆放于日光溫室周邊的空白區域易導致細菌性病原菌大量滋生蔓延。
日光溫室種植過程中拉秧時,拔除的作物根莖和莖稈上的殘留果實被帶出溫室外形成尾菜,這部分尾菜的產生量大、時間集中,是日光溫室尾菜的主要來源,也是尾菜綜合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在堆積發酵過程中汁液橫流,易滋生蚊蠅,嚴重影響周邊的人居環境和交通環境。
收購企業在進行分級篩選時,未達到收購標準的青果或半成熟果、外表損傷果,葉菜整理過程中的根蒂、下部葉片及分裝扎捆和修剪時產生的廢棄葉片等都會成為尾菜。
近年來,北方各日光溫室種植地區均推行了尾菜綜合治理項目,以堆積發酵、生產有機肥為主的尾菜綜合利用模式極大地促進了日光溫室尾菜的綜合利用步伐,但尾菜的綜合利用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發酵堆肥將零散的尾菜收集起來進行堆積發酵漚肥,提高了資源的綜合利用程度,但也存在著發酵程度不完全、綜合肥效不高等問題。同時,農戶僅對尾菜進行簡單的發酵處理,對發酵物的清理拉運、發酵池的維護保養不能有效跟進,作用發揮欠佳。
日光溫室尾菜含有大量的半纖維素、葉綠素、蛋白質、糖分和部分維生素,可作為畜禽青飼料進行利用。但北方地區的畜禽秋冬季均以飼喂青黃貯秸稈為主,飼喂日光溫室尾菜等青飼料極易造成畜禽貪青采食,引起肚脹、腹瀉。同時,在日光溫室種植過程中噴施的殺菌劑、殺蟲劑等農藥,易造成畜禽中毒。
還田也是一種較好的利用模式,但日光溫室尾菜的產生大多集中在秋冬季或冬春季,還田之前要選擇合理的地方進行堆放貯藏。不進行預處理的簡單還田,會導致土壤中未腐熟的莖稈過多,根茬滯留現象嚴重,影響次年的農作物種植。
尾菜的科學、合理、規范處置對于改善農村環境、遏制日光溫室病蟲害、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從源頭上進行尾菜分類、清理相關雜物,推廣應用發酵前預處理工藝和混菌發酵工藝,對于提高尾菜資源的綜合利用程度、緩解農村環境污染壓力至關重要。
日光溫室尾菜基本由莖稈、果實和根蒂組成,通常將上述尾菜混合在一起收集,給后期的加工利用帶來不便。應在清理過程中將果實、果蒂,根莖、枝桿進行分類,避免后期利用過程中相互混雜、清理分類費工費力。
受日光溫室清理時間的限制和種植戶思想意識的影響,部分農戶將尾菜與塑料、泥土、草屑混合在一起清理。應采取先尾菜后塑料雜物或先塑料雜物后尾菜的清理方式,注重果實、果蒂清理后根莖、枝桿的處理,使得工作有序進行,避免后期除雜和分類重復進行。
日光溫室尾菜中的果實、枝桿、莖葉含有大量的水分、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等營養元素,可作為畜禽飼料。應在掌握作物施藥狀況的基礎上,優先考慮尾菜的飼料化利用。通過打漿直接飼喂或混合秸稈青貯等技術措施,在提高尾菜營養價值、有效保存可利用營養元素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尾菜的資源價值,促進種植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對于無飼料化利用價值的根莖、枝桿可采取加畜禽糞便和酵素菌種混菌堆肥、高溫發酵的方式,在加快根莖、枝桿木質素分解的基礎上,提高土壤的腐殖質含量,同步實現溫室土壤改良與尾菜利用。尾菜產量大的區域可引進整套處理生產線,生產高效液態肥料和生長調節劑,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