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凱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百花林場,甘肅天水741020)
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百花林場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利橋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6°15′~106°30′、北緯34°16′~34°25′,是嘉陵江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總經營面積29 100 hm2,山體相對高度不大,坡度為26 ~45°,海拔為1 442.0~2 489.2 m,境內年平均氣溫10.9℃,極端最高氣溫38.3℃,土壤以山地棕壤和山地褐土為主,年均降水量800 mm。
百花林場轄區范圍內的種質資源有喬、灌、藤本、竹類共67 科、147 屬、395 種。其中野生種56 科、123 屬、316 種(17 個變種),栽培種25 科、51 屬、79種(4 個變種)。
森林與林木是林木種質資源的載體,負載著野生植物、野生動物和微生物的種質資源,是陸地生物基因的“庇護所”和“主基因庫”。森林植物種質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遺傳物質基礎與必要前提,林木種質資源保護不僅關乎著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發展,還直接影響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護、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廣泛宣傳林木種質資源原地保存的重要意義;結合林業法規,廣泛宣傳與種質資源相關的法律法規,將法治觀念落到實處;加大區域巡護力度,加強必要的保護措施,防止種質資源流失或滅絕。
在百花林場轄區發現分布的野生國家珍稀瀕危樹種有連香樹、華椴、少脈椴、紅豆杉、糙皮樺、華榛、黃楊、槲櫟、遼東櫟、連香樹、色木槭、刺楸、春榆、大果榆共14 種,其中紅豆杉、連香樹分布稀少。
珍稀瀕危動植物種群所受的生存壓力較大,面臨著分布區和種群縮小、天然更新不良的現狀,需通過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的方法,就地繁育、恢復和擴大種群數量,達到繼代保存的目的。建立生態觀測站,對其群落及生態系統進行長期監測,及時總結相關數據信息,為保護工作提供數據基礎??稍诿娣e較小的地方建立自然保護小區;一些典型又易受人類干擾的森林生態系統,可通過封山育林來保存林木種質資源。
對于天然更新不良、面積小、分布窄的樹種,可通過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的方法就地繁育、恢復和擴大種群數量,達到繼代保存的目的;通過采集種實或無性繁殖進行人工圃地培育試驗,逐步擴大栽植面積,使其擴繁延續。
隨著人們對美好環境渴求的日益劇增和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要提高國土森林覆蓋率、擴大綠化面積、阻擋土地沙漠化進程等,就要以優質的林木種質資源為支撐。百花林場的油松、華山松、五角楓、茶條槭、甘肅山楂、暴馬丁香等樹種極具發展潛力,可適度的進行人工栽培試驗,使其逐漸形成一定的規模,走向市場。
加強良種基地建設是當前環境保護的必然要求,可加快良種樹木培育進程,應加強與林業科技單位、林業專業院校的合作,運用當代生物研究新技術不斷進行林木遺傳改良,如加速育種進程、縮短育種周期、提高抗病蟲害能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等,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針對優良林分的樹種、密度、郁閉度、胸徑、樹高等因子條件進行適度結構調整,以疏伐的方式建立母樹林,培育良種、擴大繁育,為林業生態建設奠定基礎。
根據不同優良單株樹種的特性,通過實生培育或嫁接等方式保持、延續、優化其優良特性,并對其優良特性進行開發利用,實現優良單株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百花林場的鄉土樹種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已經非常適應當地的氣候和生態環境,且生長狀況良好,具有當地植物的特色和一定的文化內涵。如銳齒斛櫟、遼東櫟、油松、華山松等,集適應性、抗逆性、觀賞性及珍貴性等特性于一身,應重視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