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建
(高臺縣三清渠水利管理所,甘肅高臺734304)
農田水利灌溉對保障農業正常生產和完善產業結構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更好地開展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需分析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證其能發揮正常的效益。
各個地區現行的農業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其制定環境為計劃經濟時代,與現代社會發展并不適應,深受傳統理念和思想的局限,制度職能單一體現在收繳水費、工程看管、抗旱防汛上,而沒有基于市場主體地位出發,創新體制建設,導致農業水利灌溉管理至今仍舊未充分融入市場經濟大循環中,存在環保部門、城建部門、水利部門等相關部門多頭管理的現象[1]。
農田灌溉過程中,想要最大限度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水資源利用價值,就要保證完善的水利灌溉設施建設。但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做好這一點,有些地方政府不夠重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不愿投入過多資金,導致灌溉設施損壞、老化、荒廢現象嚴重,其作用無法充分發揮。
有些地區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項目規劃與建設地點在地勢不平坦、交通不便利的丘陵區或者山區,由于當地財政資金有限、經濟水平不高,所以建設施工的項目資金嚴重不足,加之存在較大難度的建設挑戰,部分工程在完成主體建設后至今沒有健全配套工程,施工技術水平和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造成大量水資源只能被閑置浪費,極大降低了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價值[2]。此外,多數農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普遍存在防滲襯砌率低的問題,以土渠為主要的渠道形式,在運行一定年限后容易出現滲漏、堵塞、垮塌等現象,不僅降低了水渠利用價值,也埋下了諸多安全隱患。
隨著人口數量的日漸增長,對農業生產水資源的供應需求也不斷提高,給水利灌溉管理提出了嚴峻考驗,加之水污染現象的頻頻發生,嚴重威脅著人們生活以及農業生產用水的質量,農田水利灌溉效益無法得到保證。部分水利水庫的管理單位因為交通不便問題,加大了征收水費的工作難度,導致單位經濟收入難以保證正常運行。
目前水利部門基層干部多為沒有接受過專業農業教育培訓的專科學歷生,無法憑借扎實、專業的農業知識基礎和較強技術水準指導當地農民更好的進行農業生產,對于在農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技術性問題,只能發現問題,卻不能很好的解決處理問題,難以有效提升農田水利灌溉的實效性。
以科學管理理念為指導,加強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建設,制定科學可行的現代化灌溉管理方案,采用合理手段全面推進工作開展[3]。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農業生產企業和生產農戶實際情況,采用針對性的管理方法,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滿足不同農業生產主體對于水利灌溉管理方面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此外,通過制定配套的獎懲機制和晉升機制,調動管理人員工作熱情,使其能夠用飽滿的情緒、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創新的思維投入到工作中,成為推進農田水利灌溉管理質量的生力軍。
地方政府不能只依據產業GDP 作為資金投入的指標,要從大局和長遠出發,重新定位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重要地位,將其納入到地方建設的要點工作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能夠及時保養和維護農田水利灌溉設備設施,及時發現并盡快解決渠道、設施故障、老化問題。同時,積極爭取國家配套資金,以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現狀。
現階段所采用的灌溉方式以漫灌為主,直接從水源處進行施工開挖渠道,向田間引入水源,由于土質渠道以及渠道過長問題,引起大量水資源的浪費,加劇了水資源短缺[4]。因此,要積極引進節約型灌溉技術,在不同的農作物成長階段靈活使用微噴灌、噴灌、管灌、滴管技術手段,提升水資源的利用價值。同時,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擴大灌溉面積,調查并了解當地糧食產能,合理規劃具有潛力的新罐區建設工程。
加大現代農業生產的宣傳力度,并且積極組織對新型農民的教育培養,一方面通過現代化農業灌溉技術培訓等專業培訓,提升農民的農業生產管理技術水平,另一方面通過給予農業生產企業、農戶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和扶持幫助,讓更多企業與農民主動參與到農業生產過程中,充分發揮農田水利工程價值。同時,水利管理部門要注重人才培養,打造高素質、高水準的農田水利灌溉管理隊伍,使其可以創造出更多價值,提高工作的效率。
綜上所述,深入改革創新農田水利灌溉管理體系、重視并加強農村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不僅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農民水利灌溉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農田水利相關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及時發現并深入分析目前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缺陷和制約因素,采用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盡快解決問題,促進當地農田水利工作效率和質量的不斷提升,為農業生產提供充足的水資源灌溉及配套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