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李瀟軒,陳建清,韓飛,李志輝,張翠林,段貴平
(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江蘇 南京210017)
農業農村部已經將休閑漁業定義為五大重點支柱產業之一,觀賞魚則是休閑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錦鯉又是非常受歡迎的重要觀賞魚品種。現在以食用為目的的水產養殖漁業出現過剩的現象,而國家對環保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全國漁業也面臨轉型升級,錦鯉作為觀賞魚是非常符合漁業轉型升級方向。把握新舊動能轉換重要契機,提托錦鯉養殖產業基礎,將錦鯉文化產業與休閑漁業、旅游服務業融合開展,構建錦鯉全產業鏈,全力打造錦鯉文旅。依托錦鯉文旅,出臺一系列扶持措施,建設漁文化書畫藝術中心,讓高雅的文化創意在錦鯉全產業鏈上生根發芽,推進一產接二產鏈三產,加快形成全鏈條增值、全環節提升、全產業融合的漁業“新六產”格局,為鄉村振興輸入強有力的“漁業力量”。
為加快推進漁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漁業強國,今后一個時期漁業漁政事業發展方向要求如下。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為目標不斷創新發展機制。培育發展新動能,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完善管理措施,修復資源生態,防控發展風險,改善漁民民生,推動形成綠色高效、安全規范、融合開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漁業發展新格局[1]。
建設現代漁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發展休閑漁業,休閑漁業是產業扶貧和漁民就業增收的重要途徑,是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加快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發展休閑漁業要秉持內融外聯的發展理念,與漁業其他產業融合發展,與旅游、交通等外部產業聯動;要挖掘傳承漁業文化,突出文化靈魂;要為漁業轉型升級、惠民生和穩增長服務,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結構和轉方式等中心任務;要滿足城鄉居民休閑生活和產業轉型發展的需求,同時堅持需求導向[2]。
中亞細亞為錦鯉的原產地,傳入中國后于近代傳入日本并發揚光大,日本培育出許多錦鯉優良品種,因此錦鯉大多用日本名字來命名,為日本的國魚。錦鯉兼具極高的飼養價值和觀賞價值,被譽為“水中活寶石”、“會游泳的藝術品”[3],其寓意吉祥、體型威武、色彩華麗、泳姿優雅,是休閑漁業中最理想的契合品種。隨著中國錦鯉產業日新月異的發展,目前,我國的錦鯉產業已初具規模。錦鯉養殖企業(場)不僅在水族觀賞魚產業發達的城市有大規模的發展,而且在湖北、四川、云南、東北等地域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各養殖企業(場)的養殖標準和養殖面積大小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說,錦鯉養殖已經成為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新星,國內目前年產錦鯉魚苗達數百億尾,且贏得各國同行的廣泛關注,不僅得到我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的多家錦鯉專業雜志社的深度報道,同時還迎來了日本及其它國家同行前來考察、洽商。錦鯉還給國民經濟帶來了巨大收益,隨著人們對觀賞魚需求量的不斷增大,國內觀賞魚年交易額占全球觀賞魚交易額的比例大幅提升,2000年占比約5%,2009年占比約16%(約合8億美元)。國內錦鯉交易額占觀賞魚交易額的比例也大幅提升,2000年占比約6%,2010年占比約20%(約合人民幣12億元)[4]。直到現在,錦鯉消費持續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預計消費存量已超過人民幣150億元。
“鯉魚躍龍門”之說自古在中國就存在,比喻做人官運亨通、飛黃騰達。香港、澳門和廣東等地信奉水可生財,陽臺或庭院飼養錦鯉已成為一種常態。中國大規模養殖錦鯉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有紀錄為唐朝古代宮庭飼養錦鯉。1938年(昭和十三年),日本錦鯉首次傳入中國,也是日本錦鯉首次傳入境外,當時由偽滿洲國皇帝溥儀接受日本東京松岡氏贈送的一批名貴錦鯉。而同年由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日本錦鯉的美姿首次向世界展示,當時日本政府曾特地選送了100尾精品錦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3年,田中角榮先生時任日本首相以錦鯉作為吉祥物贈送給周恩來總理,該批錦鯉交由北京花木公司養殖。中日兩國恢復邦交25周年,1997年,平澤要作先生作為日本知名對華友好人士精心挑選108條錦鯉贈送給中國人民,該批錦鯉交由四川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養殖。
錦鯉養殖如果具備正確的飼養方法和鑒賞眼光,有可能以低價購買有留養價值的幼小錦鯉,經過精心飼養,參賽錦鯉品鑒會得獎則身價倍增,不僅能怡養情性、美化環境,而且可以享受飼養與玩賞的樂趣,還可以實現價值增值。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地成立了諸多錦鯉俱樂部,紛紛舉辦各種錦鯉品鑒會,錦鯉養殖技術和品質鑒賞隨之不斷提高,錦鯉養殖規模隨之不斷增加,錦鯉在全世界的交流與發展有了長足進步。
舉辦錦鯉品鑒會已成為廣東的常態,香港和澳門也如此。錦鯉為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也起到很大作用。日本是錦鯉的最大生產國,具備最先進的養殖設施,掌握最成熟的養殖技術,且擁有大量血統純正、品質高端的錦鯉親本。各國養鯉愛好者接踵而至,幾乎每年都要到日本錦鯉的發祥地尋找銘鯉(廣島、新瀉地區)。近年來,以色列、馬來西亞、新加坡及中國等養鯉新興國家異軍突起,有力地沖擊了日本一家獨大的競爭格局,產品競爭力與飼養水平直逼日本。
中國終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錦鯉市場,錦鯉市場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國目前目前錦鯉消費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北京,天津,上海等中心城市和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浙江,江蘇,山東這些富裕省份以及一些省會城市錦鯉消費也是剛剛起步,數百個城市錦鯉消費只有零星的消費客戶,所以從覆蓋人群的數量看,僅全國人口的十分一左右,發展的空間巨大。
錦鯉適合中國人消費,能較好的滿足中國人的消費需求。首先,錦鯉是最適合戶外養殖的觀賞魚,在我國尤其如此。我國大部分地區,熱帶魚在戶外無法越冬,戶外能夠養殖的觀賞魚僅有錦鯉和金魚,但是金魚在戶外養殖容易遭受病害、鳥類及溫差的侵襲,只適合養殖在小型水體中,往往用盆、缸、桶來養殖,不利于構建庭院景觀,故仍是在室內養殖為主,因此,錦鯉幾乎是唯一適合在我國庭院魚池養殖的觀賞魚。
按照中國傳統文化,住宅門向南,門前為庭院,庭院布局迎合左青龍右白虎的格局,而所謂青龍,就是水,因此講究風水堪輿,或者講究環境美觀的房屋主人,會在庭院左側修建魚池,而魚池內如果不養魚,會滋生藍藻、蚊蟲、產生臭味,不但不美化環境,還破壞環境、破壞風水格局,而魚池中養什么魚,還要看當地的文化習慣及主人的需要。在南方某些農村,庭院魚池可能被用來暫養食用魚,而城市居民以及中產階層的家庭水池,養殖對象只有錦鯉。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條件日益改善,越來越多的家庭將會用魚庭院水池,因此錦鯉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另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有一些其他元素加深了國人對錦鯉的喜愛,“鯉魚躍龍門”代表著奮發向上的精神,國人認為鯉魚是高貴的龍的后代,錦鯉的主要色彩--紅色和金黃色分別代表著活力和財富。由于錦鯉在很多方面迎合了國人的精神需求,使國人對錦鯉鐘愛有加,很多沒有庭院魚池的家庭也克服條件局限,采取多種辦法養殖錦鯉,比如住宅陽臺,還有室內魚缸。據估算,國內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家庭魚缸養殖的都是錦鯉而不是它本來應該養的熱帶魚。
利用公共品牌整合產品資源,嚴控產品質量,加大漁業品牌宣傳推介力度,不斷提升特色漁業品牌影響力,做大做強品牌。以錦鯉為核心,加大錦鯉繁育養殖力度,提升養殖技術,積極籌建集錦鯉科普宣傳、展示銷售、種質資源保護、技術培訓為一體的多功能漁業科技園,帶動錦鯉養殖企業、整合錦鯉產業資源,提升錦鯉的品牌影響,逐步將錦鯉打造成為銷往大江南北及海外的集散中心。
加快發展休閑漁業,同時推進現代漁業綜合園區建設,充分利用新型城鎮化和城市近郊景觀建設,抓好休閑垂釣基地或休閑漁業公園創建,推進一產接二產鏈三產,加快形成全鏈條增值、全環節提升、全產業融合的漁業“新六產”格局,為鄉村振興輸入強有力的“漁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