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喜憑著敏銳的眼光和百折不撓的韌勁,引領代村干部群眾腳踏實地、艱苦創業,把一個負債累累、民心渙散的貧困落后村,建設成為集體經濟強大、文明富裕、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
21年前,山東省蘭陵縣代村集體負債380多萬元,矛盾錯綜復雜,群眾信訪不斷,是眾人眼中的“落后村”。如今,代村集體產業總產值26億元、純收入1.1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高達6.5萬元,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模范村”。這一巨變背后,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代村社區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傳喜帶領干部群眾21年如一日,大干苦干得來的。
臨危受命調整土地聚民心
時間撥回到20世紀90年代初,代村當時人心散、治安亂、環境差,村委會一度癱瘓,是全縣出了名的上訪村、落后村。
生于斯,長于斯,王傳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9年,31歲的他臨危受命,當選村主任,此后又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憑著一腔熱情,王傳喜立志帶領全村,干出個樣子來。面對村民的信任,他毅然辭掉了蘭陵縣第二建筑公司項目部經理的職務,回村擔起了“領頭人”的擔子。
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干,為啥要拾這樣一個“爛攤子”?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家自然有這樣的疑問,當時王傳喜的心中早就已經有了答案?!凹热蝗宓睦仙贍攤兿嘈旁?,我就要對得起他們這份信任,決不辜負大家的期望,讓代村改變面貌,使村民走向富裕之路?!蓖鮽飨舱f。
誰承想,剛一上任,面對他的就是村集體欠債被起訴、法院送達的出庭應訴傳票。
“我是4月13日當選的村主任,只隔了一天,4月15號就開始接傳票。在后面的一兩年間,我出庭100多次。代村欠下外債380多萬元,大概相當于現在的幾千萬元,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p>
怎么辦?王傳喜要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父老鄉親沒有看錯人。針對債務纏身問題,王傳喜制定了“講事實講誠信,分期分批還款”的原則。
跟債主說好話、做工作,欠款一次還不清,就東挪一些、西湊一點分期還。同時,王傳喜立下了規矩,拖欠了村集體的錢要交,強占了村集體的財產要退。他回憶說:“以事實為依據,講事實,講誠信,只要賬目上有這個賬,我們就認。我們制定了分期分批還款計劃,加上誠懇的態度,再注意一些工作方法,在幾年時間里,分期分批、分輕重緩急地把賬還清了?!?/p>
對代村老百姓來說,耕地分配不均比債務更堵心。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地多人少”與“人多地少”在代村同時存在,全村2600畝耕地分配嚴重不均、零散經營。
對于群眾反映最強烈的人地不均問題,王傳喜帶領班子一邊依法走程序,形成文件報告報到鎮里縣里;同時,做群眾思想工作,走民主程序。王傳喜下決心解決土地問題,以重整土地為突破口,破解代村發展難題。
“莊戶人最關心土地問題,當時人均最少的是不到三分地,最多的二畝七八,相差近10倍,確實大部分群眾感覺不平衡、有意見?!痹诖逯Р课瘑T宋桂云看來,動土地是傷筋動骨的事,人少地多的戶、組肯定不干,解決土地問題合理但不現實。
“為啥合理還能做不成?”王傳喜不信邪,要干就得干成。王傳喜帶著村干部臨時設了個后勤組,夜間發大衣,白天發草帽、送水送飯。村干部和村民小組成員吃住都在地里。村民起初不理解,有人登門叫罵,飛石、恐嚇信接連而至,內外交困的王傳喜,頂住巨大壓力,沒有退卻,咬著牙背水一戰。“這事干不成,我們就成了代村的罪人!”他堅定地說。
一戶兩塊田,一塊好點的一塊差點的,所有村民抓鬮選地,公開公正透明。老百姓私下議論:“這回分地有真事兒?!蓖鮽飨惨煌胨似剑瓦@樣,以情動人,以真動人,大家都認為該干卻干不成的事兒,干成了,土地問題迎刃而解。
“這件事兒,樹立了村干部的威信。”回憶起這段往事,王傳喜十分感慨。群眾工作好不好做,關鍵是看黨員干部能不能“真”和“公”,只要沒有任何私心,干的是一碗水端平的真事兒,一定能把事干成。
“公生明,廉生威?!蓖鮽飨步洺D眠@句話告誡村干部,并“約法三章”:村里的工程絕不許親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絕不因沾親帶故徇私,干部選用絕不讓直系親屬沾光。建立了以黨支部“提事”,村委會“議事”,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定事”,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事”的工作機制,以及村務公開制度,真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勇于創新鄉村振興開新路
一手解近憂,一手謀遠略。在解決外債、土地的同時,王傳喜制定了代村第一張發展規劃圖,開始仔細謀劃代村的未來。
王傳喜深知,發展產業,方向須對路。他上任不久,便帶隊去華西村等地取經,堅信帶領農民增收致富,必須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子。憑借敏銳的嗅覺,他當機立斷:不走老路,發展現代農業。
“我們的土地集約經營模式,在當時是走在了前面,是具有前瞻性的決策,可以說是起到模范作用?!蓖鮽飨不貞浾f。
王傳喜積攢了200多本工作記錄,詳細記下代村20年來的發展和改革之路。
2005年,王傳喜搶抓機遇將全村2600畝土地流轉歸村集體經營。2007年又從周邊5個村莊流轉了7000多畝土地,請中國農科院的專家進行規劃,高標準建起了現代農業示范園。
由于具備了良好的現代農業基礎,2012年,代村邀請山東省旅游規劃設計院做了一個規劃,建成了蘭陵國家農業公園。
建設蘭陵國家農業公園是王傳喜的“得意之作”。走進坐落于代村的蘭陵國家農業公園,滿眼都是各種特色蔬菜水果。這里有異域風情的熱帶雨林王國、花香撲鼻的蘭花館和古色古香的沂蒙山農耕博物館,也有熱鬧非凡的沂蒙老街和對應不同時節的美麗花田。無土栽培、海綿栽培、管道培植、輪式栽培、浮板式栽培等先進種植技術,讓人們大開眼界。
這座蘭陵國家農業公園,還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農業公園,先后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園區。2018年游客就已達150萬人次,光門票收入就有4500多萬元。企業、合作社、經營戶的收入超過了6000萬元。
利用城鄉接合部的優勢,2010年王傳喜帶領大家規劃投資建設了代村商城,把目光投向發展商貿物流。商城投入使用后,憑借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這兩張名片,經營興旺。在此基礎上,開發建設了“代村商貿物流城”,圍繞商貿物流服務增加就業6000多人,年交易額60多億元,集體經濟獲得收入4000多萬元。
王傳喜用10年時間完成了舊村改造,建起了65棟居民樓、170戶小康樓。社區醫院、小學、幼兒園、老年公寓拔地而起。村民年人均純收入6.5萬元,全村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實現了人人有工資性收入,家家每年都有村集體分紅。
“村集體經濟的增收,最終要體現在村莊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上,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蓖鮽飨舱f。舊村改造完成后,由村集體出資保障村民各項福利,全體村民基本食物無償供給;全村60歲以上老人住進設施完善的老年公寓,按月享受“老年優待金”;村民100%參加“新農合”“新農?!保栀Y金由村集體全部負擔;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年享有村集體發放的助學金、獎學金。如今的代村,實現了幼有早育、學有優教、勞有所得、老有所養、住有宜居、弱有幫扶。
一串串亮閃閃的數字,一項項輝煌的成績,讓人不禁嘖嘖稱嘆。是什么讓代村變得如此富裕?王傳喜的秘訣在于:他選擇了一條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堅持集體與個人同步增收,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
不忘初心清正廉潔守底線
“當村干部就是給群眾‘打工’的,要舍得出力多吃苦,要不貪不沾多‘吃虧’,你付出的多,群眾得到的實惠也就越多。”這是王傳喜經常對村兩委干部說的話,更是他的座右銘。
任職21年來,王傳喜始終堅持“一天兩會”的辦公制度,村“兩委”每天早6點、晚8點雷打不動地開辦公會。不閏年干365天,閏年干366天。一年放假的時間僅2個小時,除夕早下班1個小時,初一晚上班1個小時,其他時間全部在崗位上。
2005年,南方一個高污染、高耗能的化工項目到北方選址,看中了代村。這個公司的老板拿著200萬元現金來找王傳喜,請他幫忙讓項目落地,遭到王傳喜斷然拒絕?!澳菚r候種地沒錢可賺,如果王書記隨便出讓一點土地,就能得到很大好處?!贝逯Р课瘑T王傳海說,通過這件事,感覺王書記一是心不貪、手不伸,廉潔自律;二是有戰略眼光,想著村里長遠發展?!耙姘堰@個項目引來了,現在土地污染了,生態也破壞了?!?/p>
如今,代村年年搞工程建設,資金往來多,對王傳喜來說,想來錢唾手可得。面對這一領域的“潛規則”,一些外地的建設單位不放心,臨簽字前要“表示表示”,但王傳喜說:“我們一頓飯不吃你們的。如果你們按質按時完成,我們請你吃飯?!泵康侥旯?,很多人都想給王傳喜送錢送物,拉關系、辦事情。為了避嫌,只要臨近節假日,王傳喜就讓妻子緊閉大門,裝作不在家,任誰敲門也不開。年終開會,代村兩委班子經常轉移開會地點。會議不是跑到園區辦公室開,就是在商城辦公室舉行。“要是收了這些不該收的錢,就突破了我做人的底線。”王傳喜說。
打鐵必須自身硬?!白詮膿未甯刹恳詠恚瑥奈聪蛉罕娚爝^一次手、從未吃過群眾請的一頓飯,從未收過群眾送的一次禮?!蓖鮽飨灿脤嶋H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社會責任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忘黨員身份,不負群眾重托,不僅對自己要求嚴,對村干部要求也嚴,時刻嚴于律己,做到手不長、嘴不饞、心不貪。在王傳喜的示范下,兩委班子經歷過6次換屆選舉,除正常退休外,沒有一人因非正常原因落選。村干部經手的錢物上億元,沒有一人因此栽跟頭,更沒有群眾在背后戳脊梁骨。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21年來,王傳喜憑著敏銳的眼光和百折不撓的韌勁,引領代村干部群眾腳踏實地、艱苦創業,自力更生,把一個負債累累、民心渙散的貧困落后村,建設成為集體經濟強大、文明富裕、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
21年來,這位勤勞樸實的農村干部,不忘初心,始終肩負使命,從未想過停下奔波的腳步。他殫精竭慮地思考著代村未來的發展,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群眾的衣食冷暖,用自己的心血譜寫了新農村建設的華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