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007—2019年國內(nèi)收集到的與舒伯特藝術歌曲相關的760篇文章為依據(jù), 對這些論文的研究角度、內(nèi)容、發(fā)表情況以及學術問題進行細致的統(tǒng)計與分析,同時就研究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了總結與思考。
【關鍵詞】舒伯特藝術歌曲;研究角度;作品
【中圖分類號】J61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20-0013-03
【本文著錄格式】徐曉潔.舒伯特藝術歌曲文獻研究綜述[J].北方音樂,2020,10(20):13-15.
藝術歌曲是浪漫主義時期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茲·舒伯特(1797--1828)的創(chuàng)作中心,其自幼音樂才能出眾,音樂才華涉及廣泛,被稱為“歌曲之王”,其大約15年的時間寫了600余首歌曲,為德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我國音樂學研究者對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也是備受關注。本人從知網(wǎng)搜集資料入手,對2007年后舒伯特藝術歌曲的研究進行綜述。文章基本發(fā)表于我國普通期刊、各大院校學報,少數(shù)發(fā)表于核心期刊。文章大部分的研究方向如出一轍,就研究高度而言,缺乏學術交流價值。本文從十幾年來,舒伯特藝術歌曲的研究情況入手,作一客觀分析整理。
一、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據(jù)知網(wǎng)顯示,舒伯特藝術歌曲為研究課題的文章(2007—2019年)共發(fā)表了292篇。其中,2007—2012年共發(fā)表201篇,之后,2013—2019年共發(fā)表559篇,參表1和表2。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發(fā)表文章的篇數(shù)逐年遞增,而且增長的量非常大。從表3可以看到:收錄于國家核心期刊的文章少之又少,碩士論文占到多數(shù),普通刊物占到多數(shù)。這也體現(xiàn)了我們的研究水準。
二、研究方面
(一)學術書籍及論文
《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和聲研究》,作者試圖對和聲技法進行探索;《唯詩是尊:舒伯特藝術歌曲的詩學背景》,闡述了詩歌與音樂的情感;《關于舒伯特藝術歌曲研究的綜述》《舒伯特藝術歌曲的藝術特色及其演唱分析》,視唱練耳中由“和”向“合”的拓展教學研究——以舒伯特《F大調(diào)八重奏》第四樂章為例,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也有部分鋼琴奏鳴曲的演奏研究,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二)研究角度
1.鋼琴伴奏
德國藝術歌曲首開鋼琴為主要伴奏樂器的先河,成為藝術歌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曲家強調(diào)鋼琴伴奏與歌唱部分融為一體,使之協(xié)調(diào)平衡,達到完美的藝術表現(xiàn)。而舒伯特將二者完美的融合,并賦予鋼琴伴奏形象性,使作品的和聲豐富厚重。碩士學位論文《舒伯特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研究》,以藝術歌曲作為研究基礎,闡述舒伯特將鋼琴伴奏的地位提升的重要性,從伴奏音型和表現(xiàn)作用兩方面進行分類。所選歌曲為舒伯特三個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作品:早期的作品明快、清新;中期的作品多元化、民族風格多樣化;晚期的作品思想深刻,體現(xiàn)了舒伯特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論文很好地聯(lián)系實際應用,所選的25首歌曲囊括了舒伯特藝術歌曲伴奏音型的類型,并具代表性。論文從多個視角深入剖析,舒伯特是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他融入浪漫主義的時代背景,承認詩人的權威,努力為詩詞配上音樂而已,實際上他將和聲及器樂伴奏運用到極致,做到器樂伴奏與詩歌、旋律一樣的地位,他給歌曲造成了一個重要的音樂氛圍或者說是背景,從而保證它們之間的平衡。最終,他成就了人聲與器樂的美妙結合,有點像交響樂的管弦樂隊,他的器樂伴奏更是為聲樂的發(fā)展提供了養(yǎng)分,從而成就了聲樂套曲《冬之旅》等。
2.表現(xiàn)手法
舒伯特的作品——藝術歌曲的歌詞均出自著名詩人如席勒、繆勒、歌德的作品,如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和《冬之旅》的歌詞都來自繆勒的詩集。其中詩人歌德的詩集對舒伯特的影響深遠。如《紡車旁的瑪格麗特》《魔王》《野玫瑰》。舒伯特將詩詞與音樂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利用詩的情感來渲染旋律,使作品更富哲理性。
舒伯特是一位將詩與音樂及器樂伴奏高度融合的詩人,是他使音樂更加崇高,作品的旋律簡單、清新、優(yōu)美、調(diào)性豐富多樣,常常形成大小調(diào)或三度調(diào)性的對比。如歌曲《鱒魚》,首尾開朗明亮,中間暗淡柔和,利用這樣的調(diào)性轉(zhuǎn)換形成色彩對比,豐富了旋律,跳動的音符,仿佛鱒魚躍出水面歡呼。充滿了熱情,也伴隨著悲哀。他偏愛色彩的襯托或和聲的變換,音樂在他的心靈中是富有神秘的色彩、自然的力量,他本人具有無限的靈敏,在作品《路標》《幻影》中,都植入了幻想的底層。
3.聲樂教學
碩士學位論文《論舒伯特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從藝術歌曲的概念入手,談到藝術歌曲的發(fā)展歷程,直到浪漫主義時期舒伯特將它發(fā)展到高潮并最終成形。緊接著從藝術歌曲的基本特征出發(fā),闡述了三方面的內(nèi)容:第一,詩詞與音樂的完美結合及重要性;第二,旋律與伴奏完美結合,伴奏處于次要地位,依從旋律,襯托氣氛,強調(diào)調(diào)性的作用;第三,增加抒情性,注重個人情感的享受。聲樂套曲《冬之旅》的伴奏,讓我們沉浸在曲目中,歌唱部分的風格獨具特色。接著文章從幾個方面分析了演唱舒伯特藝術歌曲對聲樂教學的作用:第一,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作者指出,興趣是掌握演唱技能的催化劑,首先增強自信心,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取材民間素材,具有流暢性和簡樸的特點。因為歌詞來源于優(yōu)美的詩詞,所以歌詞郎朗上口。一些簡短的樂句可以訓練學生控制氣息,穩(wěn)定喉嚨位置。通過演唱舒伯特藝術歌曲使學生掌握一種好的歌唱狀態(tài),樹立演唱自信。來自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中的《流浪》,作者從旋律、和聲、結構以及樂句都一一做了分析。歌曲帶來的美感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如《薔薇花帶》《水上吟》《春之夢》《林中恬靜》等都充滿了對大自然的贊美;第二,掌握德國藝術歌曲的風格。作者將德國藝術歌曲與法國、俄國藝術歌曲作了對比研究。德國藝術歌曲取材于德國歌曲和民間舞曲,體現(xiàn)出德意志民族的獨特氣質(zhì)。在演唱時需要把握古樸、理性、高雅的風格。因此,聲音的把握對演唱德國藝術歌曲很重要。如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中第五首《憩息》,用厚重沉穩(wěn)的聲音模仿磨坊主人的聲音,用輕聲磨坊少女的溫柔羞怯。詩人席勒、繆勒、歌德、莫里哀等著名詩人的作品成為舒伯特藝術歌曲的歌詞,完美地將詩歌與音樂合二為一、注重音樂語言的抑揚頓挫和節(jié)奏。保持德語元音的豐滿純正,輔音要清晰,不能含糊,準確地把握德國藝術歌曲的韻味;第三,掌握音色和氣息的能力以及與鋼琴伴奏的均衡。作者對氣息控制作了闡釋,指出在實際教學中,高音區(qū)表現(xiàn)弱音的問題。鋼琴伴奏是完成藝術歌曲必不可少的部分,鋼琴伴奏可以為演唱者把握節(jié)奏、音準、烘托氣氛;鋼琴伴奏與演唱者相互依托,才能使樂句表現(xiàn)清晰,完美地表現(xiàn)歌曲意境;還可以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心理,為我們教學提供了很好的聲樂教材。演唱藝術歌曲必須會傾聽鋼琴伴奏,并要在力度、速度、情緒的控制上達到統(tǒng)一。作者舉例說明《魔王》15小節(jié)的鋼琴伴奏。學生能否密切配合鋼琴伴奏是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也是能否演繹好一首藝術歌曲的關鍵所在。第四,奠定學生學習聲樂演唱的堅實基礎。舒伯特藝術歌曲情感細膩,又來自名人名詩,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如《搖籃曲》《致音樂》曲式結構清晰、音域較窄、音樂布局短小精悍,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氣息控制。如《紡車旁的瑪格麗特》歌詞優(yōu)美,學生在體會大量優(yōu)美意境,不僅提高文學修養(yǎng),也潛移默化的提高了鑒賞能力,促使學生演唱技巧與藝術修養(yǎng)同時發(fā)展,也是聲樂教學的最終目的。
(三)學術弊端
大家對這位偉大的音樂家舒伯特有太多誤解。一般大家都會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歌曲之父”,這個稱呼妨礙了我們對這位杰出音樂家做出正確評價。甚至將幾首歌曲作品作為典型,但真正體現(xiàn)音樂家水準的作品是器樂與合唱曲的創(chuàng)作方面,從游戲音樂一直發(fā)展到大規(guī)模的交響樂結構,從民謠一直發(fā)展到大型的帶管弦樂的彌撒曲,然而我們卻只看到藝術歌曲。
近年來,學術論文的篇目大幅度增加,但是,相當數(shù)量的論文還是存在很多問題,90%的文章介紹舒伯特生平,但卻很少涉及自己相關領域的專題研究;80%的文章總是抓住藝術歌曲的特點、音樂風格以及旋律、和聲、曲式等方面進行分析,缺少新鮮感,沒有新方向的注入,且論點論據(jù)重復,大家觀點千篇一律,缺乏創(chuàng)新點,新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而且舒伯特的作品范圍之廣泛,我們卻只對熟悉的幾首歌曲感興趣,作者選用同樣的片段進行重復性描述;為什么不去接觸其他的作品,加深我們對這位音樂詩人的探索。舒伯特從外表看,不夠吸引人,舉止笨拙、不夠文雅,但他是真正的詩人,他的一些重要作品不是不為人所知,而是不為人們正確理解。人們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感覺到歡樂,但人們并未理解舒伯特成就的偉大之處。
三、思考
舒伯特的時代,音樂雖然豐富多彩,旋律、織體、和聲變化多端,多種因素和力量襯托著,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文學。文學與音樂相互影響、互為一體,相處融洽,認識到了詩人與音樂的關系,他有意識地讓和聲、器樂與詩歌、旋律擁有同樣的地位,讓詩與音樂達到均衡。他為席勒的四十一首詩配樂,這是世人認為做不到的,然而他做到了,他用音樂解讀征服了詩中富有的哲學。
舒伯特的交響樂一樣成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第八交響曲》第一樂章采用了憂郁的浪漫派典型色調(diào),飽含濃烈的激情;第二樂章情緒寧靜、意境虛幻,和聲厚重,兩個樂章盡顯舒伯特對音樂的敏感,用不同的樂器賦予音色鮮明的情感意義,這符合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追求的境界。《第九交響曲》是一部充滿力量的、感情充沛的作品,雖沒有貝多芬式的矛盾沖突,但以優(yōu)美的旋律和豐富的管弦樂色彩獲勝,這部作品的真實、勇氣體現(xiàn)了貝多芬式的昂揚。
舒伯特永遠保持著新鮮的氣息,他將藝術歌曲發(fā)展到頂點,他的歌曲筑起了一片天地,這其中除了樸素的民歌,還有對人生哲學意味的表白,曲調(diào)簡單,極具戲劇性。舒伯特是貝多芬世系的最后一人,舒伯特的作品受益于貝多芬比任何人都多。他遵從貝多芬,卻不敢同貝多芬講話。貝多芬的逝世,使他心靈深處備受煎熬,尊崇貝多芬,仰視貝多芬,欣賞貝多芬,潛心鉆研,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在靠近偶像的同時,保持著獨創(chuàng)性。
舒伯特的鋼琴作品,早期結構冗長、松散,他極力擺脫貝多芬的影響,鋼琴性成了他作品中“結構的因素”,這成為他早期作品的唯一可取之處。在鋼琴奏鳴曲方面,舒伯特沒有像交響曲、室內(nèi)樂那樣的把握,對于零散的情緒處理卻無能為力。當然,他的鋼琴奏鳴曲中有一些章節(jié)是美麗動人的,但是樂章之間缺少聯(lián)系,沒有統(tǒng)一的主題思想。但是,舒伯特的抒情鋼琴曲《即興曲》和《音樂瞬間》卻呈現(xiàn)出他最大的優(yōu)點,每一個作品都像是一幅風景畫,更是一位音樂詩人情到深處的表白。
四、結論
通過以上研究,我清晰地認識到我們的研究水平有待提高,我們應該對舒伯特藝術歌曲進行有針對性的全面研究,不要僅僅描述一些重復的資料,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其次,我們應該研究一些和自己研究領域相關的問題,而不是反復介紹性質(zhì)的闡述,對我們的科研發(fā)展毫無意義。我們還應該重視參考文獻的重復利用,有的文章甚至沒有參考文獻,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我們應多方面研究舒伯特,比如他的器樂方面,不要單一地去研究他的藝術歌曲,可以多領域、深層次去探究,豐富我們對他的認知,從最基礎的層面去了解舒伯特,通過多領域的探索研究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把握研究角度,加強對國內(nèi)外資料的收集整理,從而拓寬我們的研究視野。無論歲月怎樣變遷,舒伯特的音樂成就需要我們?nèi)魇冢尭嗟囊魳窅酆谜吡私馐娌馗嗟淖髌罚皇莾H限于藝術歌曲。
參考文獻
[1]李潤生.對我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舒伯特藝術歌曲研究狀況的研究,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6(3).
[2]陳榮.《舒伯特獨唱歌曲之研究》臺灣全音樂譜出版社,1984(4):1.
[3]保羅·亨利·朗著.楊燕迪,湯亞汀等譯,西方文明的音樂,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徐曉潔(1983—),女,山西陽泉,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