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瓊 賈爭慧



【摘要】《西班牙組曲—阿拉貢》是西班牙民族音樂家、作曲家伊薩克·阿爾貝尼斯所創作《西班牙組曲》中的第六首作品。這部由八個獨立作品構成的組曲每個部分都擁有獨自的標題,每一首作品都向我們展現了西班牙不同地區的民族風情及音樂文化。而第六首阿拉貢正是向我們描繪了西班牙阿拉貢地區的美麗畫卷。本文旨在通過對作品音樂形態的分析,探索吉他音樂及西班牙其他代表性民族音樂文化在作品中的應用和對演奏的影響。
【關鍵詞】西班牙民族音樂文化;阿拉貢;音樂形態;吉他
【中圖分類號】J607?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20-0022-03
【本文著錄格式】林雅瓊,賈爭慧.文化視域下的民族音樂——《西班牙組曲—阿拉貢》[J].北方音樂,2020,10(20):22-23.
一、阿拉貢地區概況及作品創作背景
阿拉貢位于西班牙東北部,最初隸屬于法國,到后來才成為一個獨立的王國—阿拉貢王國。當時的阿拉貢王國不僅僅統治著現在的阿拉貢自治區,包括加泰羅尼亞、西西里島、那不勒斯也都隸屬于阿拉貢。因此,在多方文化相互交融的情況下形成的阿拉貢地區民族文化也是多元的。這樣的融合也使得阿拉貢地區的音樂文化不再單一,而是更具異域風情。后來,阿拉貢國王與卡斯蒂利亞女王結合使得兩國合并,這同樣也導致兩地的文化再次沖撞,包羅萬象。在這樣的文化大背景下,阿拉貢地區的人民能歌善舞,他們多用舞蹈來表現喜怒哀樂,人生百態。所以有大量的舞蹈、音樂在此地產生,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
伊薩克·阿爾貝尼斯是十九世紀杰出的西班牙民族音樂家。這一套《西班牙組曲》是他在遇到了自己的恩師佩德雷爾后,經由他的啟發而創作的。佩德雷爾對西班牙文化獨到的見解以及真摯的熱愛深深地激起了在外游學的阿爾貝尼斯對家鄉的眷戀之情,從而促使他創作了這套組曲。組曲共由八首作品構成,它們都是以西班牙地區的地名以及作曲家游歷過的城市命名,而這首阿拉貢正是其中的第六首。作品中融入了阿拉貢地區特有的民族音樂文化和西班牙其他地區的文化特征,向我們展現了阿拉貢人民的熱情與豪邁,溫柔與細膩,以及西班牙特有的民族風情,是一首成功的音樂作品。
二、西班牙吉他在作品中的應用及對演奏的影響
(一)西班牙吉他的由來
在西班牙的傳統樂器中我們最為熟知,同時也流傳最廣的就是西班牙吉他。西班牙吉他是吉他的祖先,早在公元十三世紀,就已經出現了由波斯語音譯而來的西班牙語“吉他”一詞。此外,我們在西班牙很多其他的音樂體系中也會尋到吉他的影子。巴洛克時期西班牙吉他已經成為西班牙宮廷音樂和民間音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僅可以作為獨立的樂器單獨演奏音樂作品,同時還可以作為舞蹈、聲樂以及其他樂器的伴奏樂器出現。因此,吉他音樂在西班牙音樂體系中占有很大比例,是西班牙音樂之魂。
(二)西班牙吉他與鋼琴的融合
吉他在流傳過程中一直備受世人關注,但是吉他作為獨奏及伴奏樂器因其材質的特殊性,導致其不能產生特別震撼的音響效果,也就更不能和當時的主流樂器提琴、管樂器等組成的樂隊氣勢所相提并論。因此,早在巴洛克時期,意大利作曲家D.斯卡拉蒂就將吉他音樂融入到鋼琴音樂中來,通過鋼琴的優勢向我們展現西班牙吉他音樂的魅力。斯卡拉蒂在西班牙居住期間,搜集了大量西班牙民族音樂素材,并將西班牙吉他音樂通過改編與再創作等方法運用到了鋼琴作品中。我們在斯卡拉蒂創作的《奏鳴曲》中就可以找尋到西班牙吉他的身影。
而在進入西班牙音樂黃金時期的十九世紀時,斯卡拉蒂對西班牙吉他的應用更是被繼續傳承并發揚光大。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音樂家,而阿爾貝尼斯就是其中之一。作為西班牙本土音樂家的代表,他更是將西班牙民族元素運用得爐火純青。他所創作的鋼琴作品中都運用了更為復雜的吉他音樂元素。除了將吉他的演奏技巧與節奏音型運用于鋼琴作品中外,更是將吉他頻繁使用的調式、和聲等都融入進來,并通過鋼琴來表現吉他所展現的音樂情緒,使吉他與鋼琴的聯系更加密切。因為鋼琴音域的特殊性,使得音樂在創作時不僅在構思還是情緒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同時也突破了吉他的局限性,使音樂所表達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這些帶有吉他音樂風格作品的問世使吉他音樂被大眾所熟知并源遠流長。
(三)西班牙吉他元素在作品中的應用
鋼琴作品對西班牙吉他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吉他演奏技巧的模仿。樂曲在進行到后半段中出現了大量的波音音型,這種音型主要集中在高聲部,而左手是如歌般的旋律聲部(見譜例1)。右手所出現的波音奏法就是吉他演奏中最為常見的技巧。吉他在演奏過程中通過左手在上方演奏旋律部分,右手在下方從低到高波奏和弦音也就是伴奏聲部。在演奏時它注重每個音出現的先后次序。因此,在樂曲阿拉貢中,右手的高聲部模仿了吉他波音的演奏方法,它是通過柱式的分解和弦來著重強調音出現的先后次序。在演奏時,我們需要用鋼琴演奏中波音的演奏技巧來模仿吉他的演奏技巧,考慮到吉他音色的柔和,我們鋼琴的音色也要做相應的處理。演奏時,手指要盡量貼鍵且均勻進行波奏,使音色盡量平緩,以免發出與吉他音色相悖的聲音。左手相對應旋律聲部也要盡量模仿吉他的音色。吉他演奏的旋律多空靈且緩和,仿佛溪水般緩緩流過,平靜且安寧。所以,左手在演奏時要通過手腕的帶動以及平緩的觸鍵,使旋律動感十足且清晰流暢。這樣的演奏使我們仿佛感受到一個孤獨的吉他演奏者將他靜謐祥和的音樂緩緩流進我們的心田,唯美而浪漫。因此,通過正確的演奏技巧將西班牙吉他文化融入鋼琴演奏中可以更好地展現西班牙民族樂器的魅力。
在吉他的演奏技巧中,拇指重音的波奏也是極為重要的。吉他在演奏過程中經常使用右手大拇指靠弦波奏,使其發聲。尤其是在演奏到音域較低沉的部位,更是要通過拇指重音波奏這一技巧將音樂深沉且厚重的音響效果體現出來。在作品阿拉貢中就有大量左右手交替進行的部分,用左手低沉的重音與右手形成強烈的對比,同時也體現了吉他拇指重音的演奏技巧(見譜例2)。因此,我們在演奏中要注意左手聲音的厚度,雖然它是單音,相對右手的和弦比較單薄,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其聲部的重要性。演奏時應注意左右手的比例,盡量將左手重心放低,進而突出左手聲音特點。
除了對吉他技巧的模仿之外,作品中還有對吉他常用音程的使用。吉他在發展到十九世紀時已基本趨于成熟,這時的吉他大都以六條琴弦為主,吉他在定弦過程中將弦與弦之間的音程度數規定為四五度,這也是吉他定弦的標準,所以吉他作品也頻繁使用四五度音程進行創作。在將吉他運用于鋼琴中時,四五度音程作為吉他定弦的標準音程也被大量運用,阿拉貢也不例外。四五度音程穿插于整首作品,不管是作品的伴奏聲部還是旋律聲部,在有和聲行進時,四五度音程總是必不可少的(見譜例2)。
三、其他西班牙民族音樂文化在作品中的體現及對演奏的影響
(一)霍塔舞曲的應用
阿拉貢是典型的復三部曲式結構,因此作品具有動蕩的中部以及材料較為相同的首部和再現部。我們瀏覽整部作品可以發現,作品的首部中就開門見山地向我們展示了作品的音樂主題(見譜例3)。這一音樂主題貫穿整部作品,而再現部中更是重現主題,僅對伴奏織體進行再一次變化,以此深化主題在我們腦海中的印象。音樂主題在行進過程中采用了X XXX XX|XX X X|的節奏音型,而這一節奏音型正是霍塔舞曲常見的節奏形態。霍塔舞曲發源于阿拉貢地區,是阿拉貢特有的舞曲種類。它是一種歡快的三拍子舞曲,常用于節日慶典等歡快場面,用于體現阿拉貢人民熱情似火的民族風情。霍塔舞曲同大多數舞曲一樣,著重注意音樂的節奏形態。因此,在演奏主題時,我們要注意舞曲的節奏律動特點,不能演奏得太過連貫柔和而失去節奏感,尤其是三連音和樂句開頭結尾的部分。三連音是霍塔舞曲節奏形態中最特殊的地方,我們在演奏時要對它進行著重強調,但又要不失俏皮,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霍塔舞曲歡快明亮的音樂風格。樂句的開頭大氣灑脫,結尾處進行相反的音樂處理,使音樂在大氣磅礴與若隱若現中自由轉換。這樣的處理正像是舞蹈表演一般,擁有一個精彩的開場和與之相反的戲劇性收尾,對比也更為明顯。在鋼琴音樂中融入舞蹈的戲劇性元素,使音樂更加靈動有活力。同時,在音樂中融合當地具有代表性的舞曲文化,使得民族元素更為豐富。
(二)西班牙響板的應用
作品的音樂主題除了運用到阿拉貢的霍塔舞曲之中外,還有西班牙民族樂器響板的影子。響板是西班牙的一種伴奏樂器,它經常為舞曲或其他樂器進行伴奏。類似于中國的快板,是一種擊打類樂器。而響板就是阿拉貢霍塔舞曲常用的伴奏樂器。在舞曲中它多用于節奏打點,所以作品主題中出現的節奏形態不僅是霍塔舞曲的常用節奏型,它同樣也是響板經常擊打的節奏形態。因此,我們在演奏作品時不僅要注意到其中霍塔舞曲的元素,同時還要注意到響板在音樂中的體現。響板的特點是聲響清脆明亮,節奏感十足,類似于中國擊打類竹板樂器——快板發出的聲響。將它運用到鋼琴作品中來,則確定了我們作品始進入時音樂力度記號pp的使用規范。它在鋼琴演奏中雖然代表的是一種極弱的音響狀態,但是考慮到響板的因素,我們在演奏時不能太過刻板,應要注意到它的聲音特點,不能太過強調“弱”的音響效果,還應注意響板音色的“脆”與“亮”。因此,在演奏時不應太過墨守成規,而要更瀟灑自如一些,才能更好地體現響板的聲音特色。此外,我們要更加精準地把握節拍節奏,使音樂更富有動感。
(三)西班牙傳統節奏的應用
在西班牙傳統音樂文化中,復節奏的使用也特別的頻繁。復節奏也被稱為交叉節奏,這一名稱也更能體現它的含義。交叉節奏也就是指在一段旋律中,從表面上看,它僅使用了一種節拍類型,而在實際演奏以及樂譜分析時,我們可以發現它不僅只代表一種節拍的律動感,而是有多個節拍混合交叉的感覺。在分析阿拉貢時我們可以發現,這種復節奏的形態在作品中大篇幅出現。在貫穿全曲的音樂主題中(見譜例3)我們可以看到,作曲家使用的是3/8拍,在此基礎上,音樂就是以八分音符為一拍,三拍為一個律動點。而當我們以樂句的形式分析音樂時,我們可以發現它的旋律進行是以兩小節為一個律動點,更具體地說就是它擁有了6/8拍的節奏律動特點。像這種兩個或多個節拍混合交叉使用的節拍類型就可以稱為復節奏。因此,我們在演奏的過程中就不能把它當作單一的節拍進行處理。我們既要注意3/8拍中三拍子的音樂節點,也就是三拍子的強弱規律,也要注意6/8拍旋律進行的節點。這也就代表著我們在演奏時要弱化第二次出現的3/8拍的強拍,因為它也同樣屬于6/8拍的第四拍,它的演奏應介于強與弱之間,以此同時保留兩種節拍的音樂節點。這種復節奏的使用不僅讓音樂節奏節拍更加多元化,同樣也豐富了樂句、旋律的層次。作曲家不僅在阿拉貢中使用了這種節拍類型,在其他的《西班牙組曲》中也運用到了相同的方式。復節奏是西班牙音樂中常見的寫作手法,它的使用豐富了節奏類型,同時也作為西班牙音樂特有的文化形式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四、結語
《西班牙組曲》作為西班牙民族鋼琴音樂的代表作,具有濃厚的異域風情。它給人的感覺不像是正統的古典派或浪漫派的音樂,而是在融入西班牙地區的音樂文化后形成了獨特的音樂風格,帶給我們以全新的感受。而這首阿拉貢中霍塔舞曲的熱情,響板的歡快,吉他的深情,則更為具體地向我們展示了獨具魅力的西班牙音樂和阿拉貢民族風情。
阿爾貝尼斯作為西班牙音樂的領軍人物,為西班牙音樂走向世界,邁向更大的國際舞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十九世紀那個歌劇和交響音樂風靡歐洲的時代,他將西班牙民族音樂與較之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的西方音樂文化相結合,創作了許多西班牙風格曲,使西班牙音樂得到了認可,同時也開辟了發展西班牙音樂的新道路,對后世有很深的影響。他的作品大多展現了家鄉的美麗畫卷,將他對故鄉的眷戀之情體現得淋漓盡致,而這首《西班牙組曲》就是其中之一。通過對作品的分析與總結,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他對家鄉文化的熱愛,同時也使我們對西班牙風格的音樂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對我們欣賞阿爾貝尼斯其他西班牙風格的作品有很大助益。
參考文獻
[1]張家耀.論阿爾貝尼斯《西班牙組曲》鋼琴的演奏技法[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6.
[2]徐唱.阿爾貝尼斯《西班牙組曲》的創作與演奏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
[3]童彤.解析阿爾貝尼斯《西班牙組曲》op.47節奏形態的民族性[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1(4):102-107.
[4]鐘臻.析阿爾貝尼斯《西班牙組曲》[D].重慶:西南大學,2010.
[5]蔣博彥.伊薩克·阿爾貝尼斯——西班牙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J].鋼琴藝術,2004(7):18-21.
作者簡介:林雅瓊(1996—),女,山西朔州,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