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墨
縱觀這1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先后經歷了概念導入階段、試點探索階段,以及如今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階段。新型智慧城市是獨具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設,其以人為本、成效導向、統籌集約、協同創新,本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措施與體現。
縱觀智慧城市概念提出的這10年,中國在智慧城市領域取得了巨大發展,已從最初的舶來品變為推動我國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抓手。隨著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不斷推進,經歷了概念導入階段、試點探索階段,以及如今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階段。
新型智慧城市是獨具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設,其以人為本、成效導向、統籌集約、協同創新,本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措施與體現。如今,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我國城市目前發展的重點方向。
應運而生
城市化進程加劇使得現代城市變得日趨龐大和復雜,對城市治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自2013年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公布以后,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各地紛紛試水。但快速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由于各部委標準不同,智慧城市建設亂象漸生,重復建設問題嚴重,一些工程成為爛尾項目,大量基礎設施搭建好后軟件系統和后續服務跟不上,硬件成為擺設。
傳統的智慧城市建設重于技術和管理,忽視了“技術”與“人”的互動、“信息化”與“城市有機整體”的協調,導致了“信息煙囪”“數據孤島”,重技術輕應用、重投入輕實效,公共數據難以互聯互通,市民感知度較差。
如何夯實城市運行“一網通管”,實現高效扎實的城市精細治理,是現代城市管理者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針對新時期的城市發展形勢和人民的需求,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城市發展賦予了新的內涵,為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響應新時期的建設要求、落實黨中央對城市工作的指示,2015年年底,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
2015年12月,經國務院批示,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24個部門聯合成立的“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部際協調工作組”更名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部際協調工作組”, 原有各部門司局級層面的協調工作組升級為由部級領導同志擔任工作組成員的協調工作機制,并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央網信辦共同擔任組長單位。
2015年12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烏鎮峰會開幕致辭中提出了關于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的四點原則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這對于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這一重大主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保障網絡安全等主張,指明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所在。
2016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設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
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4月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首次正式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明確了新時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設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發展電子政務,構建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通信息壁壘,構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科學決策”。
隨后,由國務院2016年12月15日印發并實施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明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行動目標:“到2018 年,分級分類建設100個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卓著成效”。
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以及國家相關部委、各地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拉開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大幕。
新在哪兒
相較于傳統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強調以數據為驅動,以人為本、統籌集約、注重實效,重點技術包括NB-IoT、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智慧城市平臺和操作系統等,信息系統向橫縱聯合大系統方向演變,信息共享方式從運動式向依職能共享轉變。推進方式上逐步形成政府指導、市場主導的格局,國家多部委全面統籌,電信運營商、軟件商、集成商、互聯網企業各聚生態。
和傳統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在于打通傳統智慧城市的各類信息和數據孤島,實現城市各類數據的采集、共享和利用,建立統一的城市大數據運營平臺,有效發揮大數據在“善政、惠民、興業”等方面的作用。同時,更加注重城市信息安全,保障城市各類信息和大數據安全。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張學穎認為,新型智慧城市是統籌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促進城鄉融合、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綜合載體。深入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一要強化體制機制創新,發揮統籌協調效能,建立高效順暢組織機制、管理機制和運營機制;二要加強數據融合共享,打破部門信息壁壘,激發數據要素價值,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三要推動系統整合集成,促進治理能力提升;四要創新數字科技應用,加快數字經濟發展,以大數據優化產業合作方式,以“互聯網+”提升產業組織效率,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就業提質擴面。
對于傳統智慧城市與新型智慧城市的區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總結:“智慧城市的主要目標是——讓城市及作為城市主體的人更聰明;新型智慧城市,應該是智慧的、互聯的、融合的。”
可以說,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城市發展實際,順應信息化和城市發展趨勢,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培育新的增長點、增強發展新動能而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各顯身手
2020年4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出“實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動”,要求完善城市數字化管理平臺和感知系統,打通社區末端、織密數據網格,整合衛生健康、公共安全、應急管理、交通運輸等領域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支撐城市健康高效運行和突發事件快速智能響應。
近年來,全國各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在政務服務、交通出行、醫療健康、公共安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和進展。
智慧城市定義寬泛,幾乎涵蓋了各行各業。在政策支持及基礎設施完備的基礎上,智慧城市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例如智慧物流體系、智慧制造體系、智慧貿易體系、智慧能源應用體系、智慧公共服務、智慧社會管理體系、智慧交通體系、智慧健康保障體系、智慧安居服務體系、智慧文化服務體系,等等。而每一個體系又可以分為若干個領域。
在智慧城市建設上,主力企業打法也不盡相同。譬如阿里巴巴主要以云為起點和支撐,通過業務中臺+數據中臺,參與建設城市大腦;華為因其網絡設備廠商基因,更強調從5G端,切入智慧城市數字基礎建設;騰訊則在“社交+內容”應用服務之外,開始通過騰訊云、算法平臺等向基礎建設滲透,更強調連接和賦能作用;平安智慧城市則以“i深圳”產品模型為切入點,另辟蹊徑,將包含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教育等在內的不同場景濃縮在“i深圳”這一完整的產品之中。
“AI智道”發布的2015年-2020年科技巨頭中標的117個智慧城市(城市大腦)項目信息顯示:華為系中標11個項目中標金額38億元,騰訊系中標33個項目中標金額35億元,阿里系中標68個項目中標金額23億元,百度系中標1個項目中標金額1.4億元。
可以說,智慧城市的萬米長跑,如今正迎來中途加速階段,不論是城市主體意志,還是身置其中的玩家發力,都是這個加速期的核心。
智慧城市建設擁有無限的可能。
中國新時代 202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