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銘思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各大巨頭企業的推動下,智能家居必然會不斷向更深層級拓展。智能家居的無限可能正逐漸被激發出來,爆發也指日可待。
清晨醒來,臥室燈光模擬成日出把你喚醒;下班回家,不帶鑰匙,指紋開鎖;下雨自動關窗,雨后自動開窗通風;你往床上一躺,傳感器抓到,燈開始變暗;當你的呼吸變得平緩了,燈光全部暗掉;當你下床要走的時候,傳感器抓到你的行為模式,走到哪燈就亮了……
此外,門鎖防撬報警、開門即時信息推送、非法入室報警、煙霧火災報警、燃氣泄漏報警、漏水報警……智能家居在全方位保障家庭安全的同時,也為家庭生活帶來便利和舒適。智能家居也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現代年輕家庭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以及對科技產品的熱愛。
在邁入5G時代后,智能家居無論是在消費使用還是產業生態方面都出現了較大變化。在技術層面,智能家居不再局限于簡單的遙控控制,而是逐漸擁有真正替人分憂的智能功能。設備之間的“感知”與傳輸速度將會更快,設備之間感知將更靈敏。從設備智能到場景智能,物聯網(IoT)到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正經歷巨大的質變,比拼的不再只是設備量和數據量,更是能否擁有更好的智能化體驗以及生態能力,真正讓智慧生活成為用戶習慣。
在2020年疫情期間,家居行業普遍陷入困境,不過市場對于智能家居的態度卻迎來了較大改變。36氪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在經歷居家隔離后,76%的受訪者對家庭生活品質的要求有所提高,會考慮購入更多智能家居產品。智能家居也不再只是“有錢人的玩具”,智能家居正“分批次”地走進消費市場的千家萬戶。智能音箱、掃地機器人等產品開始逐漸進入普通家庭,智能家居正式走向普及化。
雖然智能家居已經開始取得成績,但這也只是一個開始,智能家居所期待的大爆發還遠未到來。
智能家居的千億市場
與智能手機、智能汽車的逐漸普及一樣,人們越來越多地開始接受智能家居。智能在家庭中的運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智能化產品逐漸在覆蓋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智能家居被視為新的互聯網應用入口,應用場景相對廣泛,包括影音娛樂、家庭安防、智能衛浴、智能廚房、智能睡眠等。
IDC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累計出貨1.56億臺,同比增長36.7%。2019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出貨量突破2億臺大關,達到2.08億臺,較2018年增長33.33%。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智能家居出貨量增速放緩,預計同比增長3%至2.15億臺。
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19年中國智能家居的市場規模為1530億元,同比增長26.45%,預計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820億元。
2020年9月,36氪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指出:經過20多年的發展歷程,如今智能家居已經邁入4.0時代,巨頭廠商不再局限于智能單品的研發,而是構建基于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生態圈,積極打造可以自主感知用戶需求,提供智能化服務的全屋智能家居系統產品。
在2020年9月的上海國際智能家居展上,5G、AIoT全面賦能的智能家居大放異彩。
當前,物聯網、人工智能 、大數據、機器人等技術應用正從理念走向智能家居實踐。同時,隨著消費者對家居產品的科技性和便捷性訴求逐漸提高,智能家居的便捷性和無接觸交互方式的優勢日益凸顯。
政策穩助推
智能家居作為國家重點關注的一項新興產業,政策對于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作為物聯網領域的重要部分,在國家大力支持物聯網技術應用發展的背景下,智能家居一直以來備受政策支持。
有關支持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的政策早在“十三五”規劃中就已提及。
2016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印發的《智慧家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符合我國智慧家庭產業發展需要的標準體系。
2017年年初,智能家居又由原九大升級為六大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之一。同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中也提出,要加大培育智能產品的力度,優先推動智能家居等產品的突破。
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重點發展適應消費升級的中高端移動通信終端、可穿戴設備、超高清視頻終端、智慧家庭產品等新型信息產品。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及重點發展“智能+”,政府的政策支持為我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從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和頒布,不難看出國家在政策層面助力智能家居應用發展的意圖。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將智能家居列為未來中國高新技術發展領域的重點方向之一。在國家的利好政策驅動下,作為物聯網領域下的朝陽產業,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前景日益明晰。
技術促發展
國家對于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支持,可以從很大一方面解決物聯網的技術問題。物聯網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政策加持的背景下,智能家居企業越來越關注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專利搜索引擎(SooPAT)數據顯示,2010年-2019年,智能家居的專利申請數量逐年增加,至2018年達到最大值5574項;2019年,專利申請數量小幅下降至2391項。總體來看,近幾年智能家居企業對于技術研發的關注度頗高。
隨著“AI+IoT”技術的應用落地,消費者對智能設備需求旺盛,推動智能音箱、智能家電等智能設備呈現高速增長,使得智能家居邁入黃金發展時代。
前瞻產業研究院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隨著“AI+IoT”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廣泛應用,加之5G的普及,2020年-2023年正是智能家居行業的AIoT賦能期,2023年后為全面爆發期。
預計到2023年,智能家居與物聯網之間將會實現全面互通,全球智能家居設備的銷量有望達到13.9億臺。其中,中國市場的規模可能會占到35.9%,成為智能家居最大的銷售市場。
《2020年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也分析認為,5G技術有助于促進基礎設施構建,AIoT技術的加持則會使終端設備實現互聯互通和算力的迅速提升,而邊緣計算與本地存儲將更廣泛地應用于終端設備。
隨著這些技術分別作用于智能家居領域的產品端、云端和控制端,將為未來終端更加開放、跨界融合奠定基礎,智能家居也正真正能夠從“單點智能” 邁入“全屋智能”時代。
呈現百家爭鳴格局
巨大的市場蛋糕,讓智能家居市場這條賽道上聚集了眾多頂級玩家,各個企業從智能家電產品切入,占領智能家居場景和新的用戶流量入口。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將自身的產品線進行擴充,進一步完善生態,力爭實現自我生態互聯系統的構建。
如以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和科技企業。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三家不僅控制國內超過九成智能音箱市場,產業鏈企業也相繼加入三大巨頭的智能家居生態平臺。
需要指出的是,小米從智能硬件以及生態來說,依據財報所披露的數據,來自智能硬件營收規模最高。2019年,小米來自IoT生活消費品營收同比增長41.7%至621億元,2020年上半年該板塊營收282億元,已成小米最靚麗的業務板塊。其AIoT平臺連接了2.71億臺物聯網設備,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達7840萬人。在高速發展趨勢下,小米2020年年初還宣布未來5年投入500億元,主要圍繞5G+AIoT版圖,欲成為領導者廠商。2020年5月,阿里巴巴宣布將在2020年投入100億元,圍繞天貓精靈全面布局AloT和內容生態領域。
像傳統家電廠商企業海爾、格力、美的等,早在幾年前也都開始進軍智能家居領域。海爾的智能家居業務單元U-Home、美的M-Smart云平臺、以及“格力+”APP對所有產品的智能化控制,都順應著智能家居的行業趨勢。而2014年開啟的美的M-Smart系統,預計將擴展到黑電、娛樂、機器人、醫療健康等品類。
另外也有鹿客、斑點貓、歐瑞博、艾特智能等專注提供智能家居設備或解決方案的企業,加入了這場行業賽跑。眾多企業的涌入,讓整個行業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競爭格局。
從格局來看,互聯網科技企業、家電廠商、智能家居專業公司各有優缺點,合作將大于競爭、互聯網科技企業在互聯網服務上有顯著的優勢,如語言交互、機器視覺、AI算法等。
技術上,他們主要是做生態平臺,讓各個廠家的智能單品接入平臺,提供更強的云端服務,阿里巴巴就是主要代表;家電廠商主要利用的優勢是自身的供應鏈、產品、技術、渠道等等,做智能家電產品,搭建自家智能家居系統平臺,建立生態圈,但也是基于自身的家電產品,單品種類有限;智能家居專業企業的優勢則是聚焦,不論是單品還是全屋,他們雖然不生產智能產品,但他們卻將眾多單品聯合起來,將交互體驗、互聯互通、智能服務等等統統整合起來,將智能家居做到極致。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前智能家居還存在平臺割裂、技術互不相通等突出問題,各大競逐者都爭相構建自己的平臺和生態。《2020年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分析指出,大部分企業都希望自建平臺和生態,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平臺割裂的現象。另一方面,各企業間存在技術架構各不相同的問題。行業中沒有一套通用的技術標準,每個企業都在自己的生態閉環中有一套技術架構。
令人欣慰的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個部門都在聯手制定一系列的標準,促進智能家居行業國家標準的落地與應用,讓智能家居從業者更好地“學標準、懂標準、用標準”。
人們追求美好生活永無止境,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各大巨頭企業的推動下,智能家居必然會不斷向更深層級拓展,智能家居的無限可能正逐漸被激發出來,智能家居爆發也指日可待。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智能家居定將成為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實現智慧家庭生活的必需品。
中國新時代 202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