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林,張滏恒,喬彥芬,董 磊,郝向麟
(1.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2.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建設分公司,天津 300143)
目前,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環境監理工作仍集中在施工期,且承擔單位仍多為工程監理單位,導致環境監理的全過程管理、提升環評有效性和完善性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出來[1]。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為減少施工過程中發生環境污染現象和環保投訴事件,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逐步加強了對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的精細化和規范化監督管理,其環境監理工作不能僅片面的重視施工階段的環境監理[2],必須擴展到包括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和帶電試運行階段的全過程環境監理。此外,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環境監理工作內容由各服務單位獨自編制,沒有統一的環境監理體系規范可參考。
因此,本文在分析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的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和帶電試運行階段污染防治設施和生態保護措施等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的基礎上,構建了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和帶電試運行階段全過程環境監理體系,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提供完整的環境保護管理規范,同時也為銜接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竣工環保驗收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持。
輸變電工程環境監理工作總體工作程序如下:
(1)環境監理服務單位中標后,與建設單位簽訂環境監理合同,同時組建環境監理機構,明確人員、職責和分工。
(2)在前期研讀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及其批復文件的基礎上,結合收集的輸變電工程的相關基礎資料后,在初步踏勘現場后制定環境監理實施方案。
(3)為保證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及其批復文件中的環保要求落實到設計文件中,環境監理機構在施工準備階段應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緊密配合溝通,積極參與環保設計審核工作。首先對輸變電工程主體工程設計核查、施工圖環保專題設計文件審核,特別關注工程在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以及生態保護紅線等生態敏感區域的施工工藝、施工組織方案,以及工程與其相對位置關系。其次,在主體工程設計和施工圖環保專題設計文件審核基礎上,核實輸變電工程是否發生重大變動。第三,對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審核。
(4)在(2)和(3)工作基礎上,環境監理機構編寫環境監理細則,進一步明確環境保護工作重點,并向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進行環境保護工作交底。
(5)進入施工階段后,環境監理根據環境監理細則和相關文件要求,按照輸變電工程施工工序以旁站、巡視、文件審查、環境監測等方式開展施工期環境監理工作。按時編寫旁站記錄、巡視記錄、環境監理月報、季報等,同時協調各方的關系,確保輸變電工程有序、綠色、文明地實施。
(6)竣工驗收后進入試運行階段(帶電調試),協助建設單位完善主體工程配套的環保設施和生態保護措施正常、有效地運行,健全工程的環境管理體系和環境風險應急預案等。協助建設單位進行工程的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準備工作,編制環境監理總結報告,向建設單位移交環境監理檔案資料。
環境監理工作的總體程序[3]見圖1。
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環境監理工作主要從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和帶電調試運行階段等三個階段進行,確保工程的環保設施(措施)從圖紙到落地環節的有機銜接。
(1)主體工程設計審核
依據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及其批復文件中工程內容和建設規模,核對輸變電工程的主體工程變更情況,核對主要內容如下:
①輸變電工程的電壓等級是否變化;
②變電站(換流站、開關站、串補站)建設地點、占地面積、總平面布置、設備規模及數量、進出線路數量及位置等與環境影響報告及批復文件的一致性;
③輸電線路長度、導線高度、導線型號與排列方式、塔基數量及塔基占地面積等內容與環境影響報告及批復文件的一致性;
④輸電線路路徑走向與環境影響報告及批復文件的變化情況,復核線路路徑走向橫向位移超出500 m的累計長度。
(2)環保專題設計審核
環境監理人員掌握環境影響報告中工程評價范圍內的環境敏感目標的分布情況、環境現狀、施工期環境影響及預測、環境保護措施、環境管理與監測計劃等。重點核查建設項目輸變電工程環保施工圖專題設計文件中采用的環境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以及污染物處置措施是否全面、有效地落實了環境影響報告及其批復文件的要求,尤其是涉及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護紅線等生態敏感區的特殊保護措施,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3)重大變動審核
按照《關于印發<輸變電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試行)>的通知》(環辦輻射〔2016〕84號)相關要求,逐條核實輸變電工程是否發生“重大變動”。
(4)施工組織設計審核
輸變電工程開工前,環境監理機構對施工單位的施工組織設計進行技術審核。審核主要內容為環境保護組織管理、臨時施工場地選址、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各施工工序的環境保護措施等四個方面。
施工階段是輸變電工程的實現階段,同時也是對周圍環境影響的形成階段,施工階段的環境監理工作是整個輸變電工程環境監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工程實現“綠色施工”,建設“環境友好”型輸變電工程的落地環節。施工階段的環境監理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環境保護達標監理
為了加強輸變電工程施工管理,及時了解和掌握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范圍和程度,環境監理機構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要求及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對輸變電工程施工區排放的噪聲、廢水、揚塵等進行監測,并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以確保各種污染物滿足相應的標準要求。
(2)環境保護設施(措施)監理
按照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其批復文件中的環保設施(措施)要求,監督檢查施工單位不打折扣依據圖紙及環保專題設計要求落實,將施工活動對自然環境、農田環境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確保環境保護設施(措施)既要滿足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及其批復文件的要求,還要遵循《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3)生態敏感區監理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規定,輸變電工程涉及的生態敏感區主要為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等[4]。
①核實特高壓工程與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等的實際穿(跨)越位置與環評報告書及其批復文件的一致性,是否取得行政主管部門的許可文件。同時審核施工單位編制的環境保護控制措施合理性和針對性。
②生態環境保護設施或措施、施工固體廢棄物收集處置、施工廢污水收集處理、施工降噪防護等環境保護措施是否按照環評報告書及其批復文件、生態敏感區主管部門的環保措施要求全面落實,并以旁站方式監督檢查環保措施的有效性。
③核查施工永久占地或臨時占地面積與環評報告書及其批復文件要求的變化情況,監督并嚴格禁止隨意擴大施工范圍;同時監督施工人員的施工行為遠離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飲用水源保護區一級區等法律法規禁止建設的敏感區域。
④涉及列入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名錄的動植物資源時,結合施工單位編制的環境保護控制措施旁站監理受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區域的施工作業行為,監督施工作業盡量避開動物繁殖、哺乳等特殊時期;全過程見證受保護植物植被的就地保護、異地移植等保護措施,并監督施工單位按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批復文件要求及時完成臨時占地的跡地恢復。
(4)環境敏感目標監理
①當輸變電工程涉及密集居民區時,應旁站檢查施工噪聲防護措施和施工作業時間安排情況,并檢查核實變電站(換流站、開關站、串補站)及輸電線路與住宅、學校、醫院等環境敏感目標的相對位置和線路高度是否符合環境影響報告及批復文件要求[5]。
②核查環境敏感目標與輸變電工程的實際相對位置關系,并與環境影響報告中環境敏感目標對比分析變化情況。
(5)環境保護糾紛協調處理
①當施工單位與外界發生環境保護糾紛時,環境監理人員應做好配合協調工作。
②涉及環境保護投訴時,環境監理人員配合建設單位做好環境保護相關統計分析;核實檢查環境影響報告中對社會環境影響提出的有關要求的落實情況,重點關注公眾關于環境保護問題投訴、上訪事件的處理情況[6-7],以及政府部門、社會團體有關環境保護的意見[8-9]。
輸變電工程帶電調試后,環境監理機構主要采取巡視檢查、文件審查方式,針對主體工程和環保設施的試運行情況、環保管理制度、事故應急預案執行情況、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恢復效果等方面開展環境監理工作。編制環境監理總結報告,配合建設單位進行輸變電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同時整理環境監理資料歸檔并移交建設單位。
受建設單位委托進行環境監理服務工作后,及時成立以環境監理總工程師(簡稱“總監”)為核心的環境監理組織機構,代表環境監理機構承擔環境監理合同的責任,并配備必要的人員和設備,監理環境監理制度,并明確人員職責[10-12],全面開展環境監理工作。
環境監理工作實行總監負責制,采用總監負責的直線職能組織形式,實行總監領導下的由各專業環境監理工程師支持的項目組管理形式,充分利用專業技術資源,執行統一的技術質量標準,便于施工過程及時的組織協調,保證指令及反饋信息的快速傳遞及工作的實效性。
環境監理組織機構詳見圖2。
3.2.1 環境監理文件審核
環境監理組織機構建立三級審核體系,具體為:初審由環境監理工程師對報告(旁站記錄、日志、巡視記錄、見證記錄、環境監理月報、專題報告、總結報告等)進行全面校核,對報告中數據應檢查,發現異常數據應及時判斷和處理;二審由環境監理副總工程師對報告進行技術審核,并簽字;三審由環境監理總工程師或專家組成員對報告進行最終審核,無誤后簽字蓋章發出。經此三級審核后出具的報告方為有效[5,9]。
3.2.2 環境監理文件管理
環境監理文件資料管理必須收集及時、真實齊全、分類有序[13],有專門的信息管理人員負責整理、保管;資料分類編目、編號,便于跟蹤檢查[14-15],并建立規范的調閱和歸還流程。
本文建立了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環境監理工作流程,并詳細總結了不同階段的環境監理工作內容,明確提出了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環境監理工作應該在施工準備階段介入,著重在施工階段進行環保監督檢查,在帶電試運行階段復核效果,從而確保環評報告及其批復文件的環保要求落實到圖紙之中,避免了施工階段的落實環節與施工準備階段的圖紙脫節,實現了不同階段的有機銜接。
環境監理工作的組織及質量管理確保了環境監理工作有序、準確的進行,使環境監理資料進行科學、系統的整理歸類,形成環境監理文件檔案庫,便于為迅速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而有針對性地及時提供完整資料,不但在工程的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時可向建設單位移交完整、詳實的工程檔案資料,而且可在工程運行后,出現環保問題時,通過查閱環境監理資料以追溯原因。
本文構建了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和帶電試運行階段全過程環境監理體系,為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環境保護管理思路,同時也為后續的“三同時”竣工環保驗收監管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