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隴珍
(隴西縣引洮工程建設管理局,甘肅隴西748100)
隴西縣灌溉工程主要分布于渭河沿川一二級臺地和南部科羊河、西河、南河、遼西河和兩側臺地,北川大咸河流域馬河鎮至通安云田鎮段兩側臺地,渭河沿川以河水自流灌溉為主,機井、提灌灌溉為輔,大咸河流域以引洮水灌溉為主,全縣共有灌溉面積0.9萬hm2,灌區種植結構比較單一,糧食作物主要有冬小麥、春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胡麻、油菜、藥材、蔬菜等。
一是隴西縣境內無控制性調蓄工程,不能對河道來水進行調蓄。正當農作物灌溉季節無水可灌,嚴重影響優化配置和利用。
二是全縣灌溉工程基礎薄弱,工程設施年久老化,失修嚴重,渠系老化嚴重。長期以來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農田水利改造所需資金投入較大,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難度較大。
三是灌區各級渠道均無計量設施,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十分困難。
四是基層管理機構收入單一,財力薄弱,水利工程日常運行維修養護欠賬大。
五是群眾參與管理意識薄弱,沒有認識自身的權利和義務,灌溉水費收繳存在抵觸情緒。
為全面落實水利設施屬地化管理和專業化管理責任,隴西縣政府制定了《隴西縣灌溉工程運行管理辦法》《隴西縣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和《關于進一步加強水利設施確權及管理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各鄉(鎮)和相關單位水利管理職責范圍,切實建立健全全縣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的長效機制。在供水期間,實行由縣灌溉管理所統一調配,每年灌水前受益村社(農民用水者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對輸水管道、給水栓、檢查井及蓄水池進行全面檢查,并結合實際情況,由用水戶負責編制用水計劃,將用水計劃提交所在鄉(鎮)水利站,鄉(鎮)水利站再匯總本次灌溉面積及用水量,向灌溉站提交供水申請,并預購水票,水價嚴格依據物價局規定的計量收費標準,灌溉站同縣灌溉管理所合理制定調水、引水、配水計劃,并根據灌溉面積,科學調配水,確保供水量和供水時間。
為進一步完善農業水利灌溉工程設施,改善灌溉基礎條件,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隴西縣把高效節水項目與水價綜合改革緊密融合,其中隴西縣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在通安驛鎮高陽村、云田鎮安家咀村、神家川村實施,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56 hm2,其中通安驛高陽村發展灌溉面積99.27 hm2,云田鎮安家咀村發展灌溉面積66.53 hm2,神家川村發展灌溉面積90.2 hm2。在2018高效節水灌溉項目中,加強了供水計量設施配套,共計安裝了60套智能水表,確保在工程管理運行中能夠準確地記錄灌溉用水戶的用水量,以逐步達到農業綜合水價改革的初步條件。
農業信息化、自動化灌溉系統是由自動控制技術、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為一體的灌溉管理系統。系統主要向設施農業、農林等領域的日常灌溉控制和管理而設計,并通過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達到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自動化生產效率,節約水資源的目的,節水灌溉自動化系統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則,依據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灌溉設施,并利用計算機、無線數據通信、采集控制器、傳感器等先進技術對農田灌溉、土壤墑情、降雨量、土壤溫度進行監控管理,保證適時適量地滿足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從而達到節水灌溉及節水灌溉自動化的目的。在2018高效節水灌溉新建項目中,在高陽村建立了管理中心,在高陽灌區、安家咀灌區、神家川灌區各設置氣象站、土壤墑情儀、監控設備1套,管理中心可通過遠程控制各灌區的灌水,控制電動蝶閥的開啟或關閉,管理中心也可以將信息發送到用戶手中的手機終端,用戶根據手機終端收到的田間土壤濕度和氣象站信息判斷是否開啟或關閉閥門,達到提高用水效率、節約水資源的目的。
以村為單位組建成立了農民用水者協會,參與農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實現基層水利服務組織全覆蓋。截至目前,已組建成立農民用水者協會25個,(2013年6月由縣水務、民政部門完成批復),其中渭河灌區4個、引洮灌區21個。負責管理斗渠以下田間渠道37 km,田間灌溉工程及村級管網配套建筑物617座,控制灌溉面積0.21萬hm2,同時參與配合水管單位完成相應的水費收繳工作。
為了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產權,落實管護主體和管護責任,進一步加強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保障小型水利工程長期發揮效益。結合隴西縣實際,印發了《隴西縣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水利設施確權管理的通知》文件,進一步明確了縣屬水管單位、鄉(鎮)人民政府對水利設施實施專業管理和屬地管理的主體責任。全縣現有小型水利工程35處,其中,自流渠道17條(千畝以上12條,千畝以下5條),提水工程18處(千畝以上提灌3處,千畝以下提灌15處)。目前,全縣水利工程管理總體上實行國家、集體、個人或獨戶、聯戶承包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千畝以上自流渠道、提灌站15處由國有水管單位管理;千畝以下小型渠道及提灌工程20處由受益村社集體、農民用水者協會、個人獨戶、聯戶承包管理。
為認真做好供水成本測算工作,全面摸清供水工程現狀,切實加快引洮、渭河2大灌區供水全成本及運行成本測算進度,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供水成本、水資源豐枯程度及用戶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農業用水價格。渭河、引洮灌區骨干工程(斗口及以上)實行政府定價,其他小型灌區及末級渠系(斗口以下)實行政府指導價;特別對設施農業、大田滴管種植作物水價實行優惠,對傳統灌溉方式種植小麥、玉米等水價實行上浮等政策,切實以價格杠桿撬動水資源向低耗水、高產出、高收益作物的配置。同時,全面實施末級渠系水價,積極構建“產權明晰、責任明確、管理民主”的末級渠系工程產權制度,逐漸實現農民用水者協會等組織參與水費收取,進一步強化末級渠系水費的計收、管理和使用。
為確保隴西縣農業水價改革工作順利開展,水務局積極組織縣灌溉管理所、鄉(鎮)水利站工作人員進村入戶,廣泛宣傳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和實施步驟等重點內容,切實提高廣大群眾對水價綜合改革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加快制定完善水價綜合改革宣傳教育活動方案,將宣傳教育工作提上日程,全面強化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和水情教育,積極組織開展節水技術普及等專題培訓,認真做好政策解讀,全力引導農民增強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的意識,切實為促進農業節水和提升水環境質量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