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曼曼 張進華 (畢節職業技術學院)
截至目前,畢節試驗區仍是全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18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試驗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試驗區廣大干部群眾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方面大力支持下,盡銳出戰,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區。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農村電商已經成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畢節試驗區作為貴州省人口大區、農業資源大區,如何充分利用政策紅利,發揮農業資源、人力資源優勢,助推精準扶貧,提升職業教育農村電商人才培養質量是關鍵。
隨著電子商務在畢節試驗區三農方面的應用不斷拓展和深化、相關服務業蓬勃發展、支撐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創新的動力和能力不斷增強,正成為畢節試驗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但畢節農村電商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極度匱乏,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不完善的現實情況嚴重制約著畢節試驗區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畢節職業技術學院擁有涉農類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結合自身職業教育辦學優勢,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緊扣區域經濟,服務三農,協同政行校企各方優質資源,積極探索區域農村電商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路徑,助推精準扶貧、有效脫貧,服務鄉村振興。
國外對農村電商的研究較早,多數學者主要以農產品為載體來研究農村電商,Akridge J認為電子商務使農產品的銷售方式由線下轉為線上,解決了農產品銷售渠道的難題(Akridge J,2001);Poole B從企業的角度認為,開展農產品電商活動是為了減少中間流通環節,提高市場效率,通過網絡互連,解決供需雙方信息對稱問題等(Poole B,2001);Baourakis G等人認為電子商務對農業的影響很大,借用電子商務手段,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容易滲透國際市場(Baourakis G,2002);還有學者認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政府財政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對相應的基礎設施、農產品電商平臺前期運營給予資金支持,提高公眾參與度。
隨著農村電商的發展,國內研究農村電商人才的文獻非常多,不過很多都是在強調農村電商的重要性、現狀及原因分析和發展戰略。王沛棟提出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乏、物流體系薄弱、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等問題(王沛棟,2016);史雅多提出農民文化水平跟不上,更多時間花費在田間耕種,難以掌握電腦操作,對網上開店賣農產品所需的專業知識更難以掌握,提出人才培養模式可以采用“政府+院校+企業”三者結合的形式(史雅多,2017)。總體來說,農村電商發展需要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不僅具有電子商務相關專業技能,還需要了解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檢測和包裝的農業產業供應鏈知識體系。
縱觀國內外農村電商研究現狀,農村電商的發展研究仍處于發展階段,如何讓特色農產品走出農村,走上廣大消費者的餐桌,解決老百姓買賣難的問題是農業電商發展研究的核心問題。在農業電商發展過程中,人才是推動電商發展的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當前農業電商人員職業技能素質普遍偏低和農村電商人才迫切需要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來說,學者們對于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研究程度還在不斷深化。基于產教融合背景下,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多部門協同發力,共同推進農村電商人才培養。
(1)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較難。農民是農村電商的主要參與者,但由于受到知識文化水平、當地傳統思想觀念等因素制約,要求傳統農民既要懂農業生產,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勞作,有一定實際動手能力,又要求農民會電子商務經營管理,學會用“互聯網+”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遠遠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難度非常之大。
(2)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變化速度非常快,網商培育難。如果僅僅是培育網上開店人員,相對不難,由于電商行業變化快,知識更迭速度快,做法多變且淘汰率較高,想要把個體小網店逐步培育成大網店甚至大型電商企業,非常艱難。
(3)由于受不同區域地理環境、氣候生活條件等因素影響,邊遠地區農村電商企業留人、引人難。畢節市現有就職于電子商務崗位的人才多數是通過短期培訓或相關專業轉型而來,并不能完全發揮電子商務應有的作用。各職業院校應加大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特別是立足于服務地方經濟,培養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技術技能型電商人才。
(1)構建農村電商助推產業扶貧的協同創新體制機制。通過行業、企業、高等職業院校、企業與行業聯合組建非法人實體組織,共同致力于推進產教學研深度融合,發揮教學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智力支持、專業平臺等優勢,服務農業產業革命,助推精準扶貧。
(2)探索職業教育現代農業類專業引領產業發展的融合方式。經過20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電子商務已呈現出融合化、全球化、數字化及智能化的融合發展態勢。電子商務+“雙創”催生了商貿服務業的新興業態和規模化就業新領域,作為區域職業院校,按照“結構優化、資源共享、水平提升”原則,依托畢節電子商務學院優質資源,瞄準農村電商產業扶貧方向,構建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主線,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專業為核心支撐,輻射帶動會計和財務管理等財會類專業協同發展的專業群,為畢節試驗區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人力資源開發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培養“懂財會、明市場、精電商、善管理”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同時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農業電商產業扶貧模式創新、農業電商人才培養、農技培訓為主題,協同政行校企多方資源與力量,搭建惠農信息化平臺與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基于區域山地特色農產品,圍繞主題進行技術技能與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電子商務技術與模式創新、農業電商孵化。再結合畢節試驗區職業教育優勢,培育電子商務技術技能型人才:一是開展農村電商直播培訓,通過聯合畢節頤高電子商務產業園開展多場電商直播培訓,與半湯鄉學院合作舉辦線上電商培訓,結合畢節農業發展特點,實施不同層級、不同類別的電商創業技能專題培訓。二是舉辦農村電商發展專題講座,邀請全國知名電商專家到校開展鄉村物流智慧生態的構建、農產品供應鏈的打造、高職院校如何打造電子商務協同創新中心等主題講座。三是開展畢節農特產品產銷對接會。邀請當地農產品生產企業及其他農產品供應商參與農產品產銷對接會,促進本地農產品上行、拓寬農產品企業銷售渠道。
(3)加強農業電商培訓,增強農民電商思維。借助區域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組成農村電子商務講師團,通過送教下鄉,開展政策宣講、電子商務基礎知識培訓、農村電子商務思維培訓,培養當地傳統農民逐步形成電子商務思維,學會用“電子商務+”思維來解決農產品上行問題,區域農特產品品牌推廣、打造問題,培養具有新時代“三農”情懷,又“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型職業農民。
(4)加大扶持力度,樹立電商創業典型。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返鄉創業,實現了農村人才的回流,通過對有一定文化基礎,又具備電商思維,愿意從事農業電商的返鄉農民工、有志青年或者退伍軍人,從技術、資金、運營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培育農村網商,樹立農業電商帶頭人典型,以點帶面,形成輻射帶頭效應。同時,立足畢節試驗區,以畢節市獨有的豐富的農產品品類優勢,職業院校電商專業通過聯合畢節七星關區工信局、畢節頤高電子商務產業園共同舉辦農村電商創新創業大賽,通過賽事活動及一系列的專業培訓、主題講座等為學生在農村電商創業方面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和契機,支持和引導青年參與農村電商創業,切實助力畢節地區特色農產品上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5)扎實推進政行校企合作力度,留好、用好電商人才。借助區域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結合當地職業教育優勢,通過集中性、專業化的培訓,分享、傳授當下最前沿的網絡直播知識和技能,不僅為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大賽提供賽前培訓,同時激勵學生奮發圖強,勇于創新和嘗試。同時有針對性地培養農村電商人才,把相關課程植入到職業院校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中,培養農村電商綜合服務站點運營管理人才,助推當地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鄉。同時,具備條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網點,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