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進華 趙曼曼 (畢節職業技術學院)
自時任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同志1988年6月倡導建立畢節試驗區以來,經過近30年的發展,畢節試驗區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自試驗區建立以來,在黨和國家、地方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職業教育在辦學規模、基礎設施、師資隊伍、服務能力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在面對“互聯網+” 帶動的創業創新浪潮時代背景下,畢節試驗區職業教育在粗放式的發展中暴露了不少問題,比如頂層設計不夠、培養目標不明確、專業設置不合理、體制機制不完善和政校企行協同創新缺乏動 力等問題。
本文以畢節職業技術學院(畢節電子商務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充分依托畢節職業技術學院辦學實力與專業積累,整合政校企行等各方的先進理念、技術、研發實力與資源優勢,積極尋求構建“一體化電子商務應用人才培養為基礎——電子商務創新創業服務為依托——綜合性電子商務產學研協同創新為支撐”的三位一體發展模式,打造面向貴州的區域電子商務協同創新服務平臺,深入貫徹落實“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行動計劃,以電子商務為特色,為農村電商、旅游電商、電商大數據等領域發展提供創新支撐與人才保障;著力培養“電子商務+”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和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同時為學生及返鄉人員創業就業、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精準扶貧提供有力支撐。立足創新驅動、服務產業行業、培養技能人才、推動轉型升級,助推區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電子商務協同創新不是一個新詞,它是指通過學校、政府、企業、行業的有效聚集和“聯姻”,充分發揮各方優勢資源,打通各主體間的協同通道,構建產學研用創為一體的創新平臺,由各協同創新單位組成共同體,各方均有明確的任務分工,并以此為基礎展開協同創新的各項工作。
(1)國外協同創新發展情況。在美國、英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協同創新起步早,發展快,已經積累了較為成功的協同創新模式經驗,比如英國的開放式創新模式,日本的產學研一體化模式,美國的企業孵化模式及科技園區模式,大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達到真正意義上協同創新的目的。
(2)國內協同創新正式提上日程。2011年,正式提出真正意義上的協同創新,積極鼓勵學校、政府、企業、行業間要進行有效聚集和“聯姻”,充分發揮各方優勢資源,建立協同創新聯盟。2010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促進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教育資源共享,推動高校創新組織模式,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團隊……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在2012年高等院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工作部署視頻會議上提出:“打破分散封閉、加強協同創新、促進科教結合和產學研用結合等發展理念,必將對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
(3)協同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創新,建立創新型國家,是世界各國必經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開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4)協同創新是助推畢節試驗區快速騰飛的助推器。畢節試驗區30周年的發展巨變,本身就是一個協同創新的生動典型。試驗區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積極參與畢節試驗區各項事業建設,經過30年的同心共建,畢節已成為統一戰線服務科學發展的試驗區,多黨合作示范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統一戰線更加聚力畢節,奮戰畢節,全力參戰畢節脫貧攻堅。畢節已成為多黨合作助力脫貧攻堅的典范。2018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試驗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畢節試驗區的飛速發展,成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一個生動典型。在這一過程中,統一戰線廣泛參與、傾力相助,作出了重要貢獻。
(5)協同創新是實施鄉村振興、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通過基于新型信息技術的賦能,協同創新,能將農村電商與扶貧工作相結合,促進貧困個體(家庭)與貧困區域協同發展,根植發展基因,激活發展動力,阻斷貧困發生的動因。貴州省在《關于扶持生產和就業推進精準扶貧的實施意見》中也提出了通過“電商扶貧”工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積極加快農業轉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等多種途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6)優質的辦學資源是實現職教扶貧、精準脫貧的有效手段。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教育是挖掉窮根的關鍵,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方式之一。職業教育要助力精準扶貧,自身辦學質量首先要“脫貧”。畢節職業技術學院是在原畢節農業學校的基礎上建立的,涉農專業、財經商貿類專業一直是學院的優勢專業,專業服務產業能力較強,已為全市各行各業培養培訓涉農專業、財經商貿類專業技術技能人才達3萬余人,實現精準脫貧5000人次。同時實現“精準招生”“精準資助”“精準培養”“精準就業”和“精準培訓”,真正實現“職教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的精準脫貧模式。
(1)政校企合作共建畢節市電子商務運營中心,開拓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015年9月,畢節市商務局、畢節職業技術學院、中國郵政集團畢節市分公司三家共同簽署《政校企聯合建設畢節市電子商務運營示范中心及實訓基地合作協議》。該中心位于小壩經濟開發區,旨在發揮各方優勢,形成政府、學校、企業資源整合、協作共享、共同發展格局,穩步實施網絡購銷平臺的建設、縣鄉村干部及電商業主的能力提升、專精特新電子商務“育苗扶壯”工程和打造物流倉儲配送體系,真正讓電子商務發展有保障、就業有優勢、支撐有余地、創業有基礎,共同打造集“全開放電商平臺+人才培養實訓基地+物流倉儲配送中心+電商創業孵化器”為一體的畢節市電子商務發展示范基地。學校充分利用自身的電子商務專業群及師資等辦學基礎開展人才培訓工作,組織學生全程參與電商各環節實踐,全面提升學生與市場接軌的專業運行操作技能;組織抽調優秀教師,利用中心場地開展全市縣鄉村及經營業主各層級電子商務的實體培訓,提升全市各層次人員電子商務的專業技能,同時為中國郵政“郵樂網”電商平臺建設、推廣培養電商專業人才。
(2)校企協同共建電商專業,拓寬就業渠道。2016年1月,我院與武漢偉創聚贏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簽署《畢節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偉創聚贏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協議》,共建“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偉創聚贏學院”(以下簡稱“共建學院”),共建共辦的專業為電子商務、網絡營銷專業,從2016年開始對外招生,目前在校生58人。秉承“以產業帶教育,以教育促產業”的理念,根據產業標準將人才培養過程分成四個階段,即基本技能積累階段、專業技能提升階段、真實項目實訓階段、頂崗實習就業階段,培養企業行業所需的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共建學院實行“HBL”人才培養模式,即在第一、二、三、四學期在校內完成技能儲備階段和技能提升階段課程,由學院師資根據企業標準授課,并確保考核合格;在第五學期進入武漢偉創聚贏產學研創新創業基地,由偉創聚贏項目經理、工程師帶領完成項目實訓階段課程教學,提升專業技能,偉創聚贏完成期間教學培養及考評工作;第六學期進入偉創聚贏各項目組或合作企業進行生產實習,積累行業和實踐工作經驗。專業建設積極踐行教學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教、產、研深度融合。確保學生學有所成,實現精準就業。
(3)政校企共建大數據云服務外包基地,承接企業項目訂單。為更好貫徹執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五個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的指示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大數據產業相關要求,推動金海湖新區教育脫貧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經多方協商,畢節金海湖新區(畢節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及貴州慧與有限公司共同簽署《大數據服務外包示范實訓基地合作框架協議》,預計共建1000個席位,目前第一批200個席位已經建設到位,并投入使用,首批200名同學參加了四個月的培訓,已經開始接單,企業根據其完成情況,按要求支付薪資待遇,真正實現學生本地就業,進一步服務于區域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4)校校聯合,勇于擔當區域發展智庫。學院先后得到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科技職業學院、天津職業大學、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等國內一流職業院校的對口幫扶,使得學院在辦學理念定位、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師資團隊提升、教學資源建設、實習實訓條件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以“校政-校企-校校”協同為路徑,通過產、學、研的有機結合,開展學術交流研究,促進電商相關領域理論、實踐應用,在技術轉化、大數據研究、人才培養、創新創業、產業推進等多方面取得成效。
(5)建設電子商務開放實訓基地,打造校園電子商務平臺,提升區域整體創新創業與就業能力。目前我院在建電子商務開放實訓基地,項目總投資300多萬元,項目建設從電商的發展、現狀、熱點、趨勢,再到貴州、畢節區域電商產業的介紹,從而延伸至畢節職院電子商務專業開設及人才培養的情況。承接文化體驗,通過對畢節職院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的論證,從中職、高職兩個層面來鋪開電商的專項技能及綜合技能的訓練并融入企業實戰的特點,構建兩個理實一體化的實訓室。學生經由技能訓練而轉入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其中以小型孵化企業為原型,打造多個典型的、先進的、前沿的創新創業中心,以點帶面,構造一個體系化的協同創新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的建立為社會化人群提供了豐富的社會化技能培訓和鑒定服務,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同時提升區域社會化人員的創新創業能力,對促進整體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保證社會和諧穩定有重要的促進意義。
本文通過對畢節試驗區職業教育電子商務協同創新發展幾點思考,以電子商務職業教育資源共享為前提,結合金海湖新區的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規劃努力吸納行業、企業的產業優勢,實現“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有效聚集優質的學校、企業、政府機關單位等組成協同創新團隊,吸納優質創新要素和資源,通過強強聯合與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各參與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