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思思 (文華學院人文學部品牌傳播系)
當今時代是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而城市則是身處新時代信息處理的中心。如何更加高效的處理這些信息,提高城市管理以及城市形象傳播工作的效率,并在新媒體環境下加強關于城市形象建設傳播則是所有城市建設規劃工作者必須面對的難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可以將傳統的人工傳播、文化宣傳模式轉化為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的模式,通過建立信息管理系統,使得不同城市之間的文化建設與形象傳播具有及時迅速、合理有效、安全健康的優點,極大地提高城市形象傳播效率。城市形象是一個城市面向對外發展的第一直觀面貌,因此,在當代城市的形象設計和傳播中應該在遵循綠色、健康的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的基礎上融入不同地區、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將現代城市形象傳播與歷史藝術傳承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促進地域性文化在城市形象傳播中的傳承與發展。
作為城市形象傳播管理工作者,在進行文化建設管理工作時,部分人員仍然存在著管理觀念落后的問題。城市作為一個地區發展和建設的重點領域和區域,應該在先進高效的理念指導下建設合理的城市形象,既要能夠結合城市發展的特點,又要能夠體現出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這其中既需要城市管理工作者的整體協調與統籌規劃也需要廣大市民朋友的配合。城市形象傳播建設工作者更應該學會傾聽市民的想法和意見,以朋友的身份去聆聽他們的傾訴,而不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去要求和告誡他們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在信息化時代的當下,觀念的轉變至關重要,城市形象傳播工作者更應該與時俱進,嘗試用新媒體手段進行傳播,如:通過建立城市文化傳播管理合理機制,通過各種多媒體手段發布城市信息,實現信息的高效便捷傳遞;在城市的宣傳傳播上可以采用抖音短視頻等形式發布,既提高城市形象傳播建設工作的時效性又增加高校校園生活的趣味性等。
城市形象傳播建設傳播手段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按文化內容管理、杜絕不良文化現象制度等傳統管理制度的執行。這些依靠人工方式的管理費時費力且低效率,而且一些已經不合時宜與時代脫節的管理方法更容易使市民產生逆反心理,增加管理的難度。城市形象傳播建設管理人員內部管理機制也存在著分工不明確、管理過程反饋不夠、獎懲制度不完善等問題,使得文化建設工作難以開展。內部管理機制的執行度不夠表現在城市形象傳播建設管理上就包括管理手段單一、管理人員思維死板等。城市形象傳播建設管理工作人員的獎懲激勵機制形同虛設,導致他們的工作積極度不高,工作的開展不及時。
傳統城市形象傳播管理模式中,相關工作人員、管理人員是由文化建設指導部門統領,再由城市形象傳播管理人員對工作人員進行分部門管理。管理組織構架的復雜化、層級的設置導致管理難度增加,人力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表現在文化建設管理上為:處理思想作風問題不及時、反饋路線曲折、市民朋友服務感下降。在職責分工上不夠明確,導致不良文化現象問題發生時相互推諉責任,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不到位。程序化的管理模式容易使文化建設管理人員產生疲憊感,從而導致瀆職、失職等現象的發生。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我國傳統城市形象傳播設計中,尤其是在城市景觀相關的設計中,往往會結合山石與流水的概念。要么傍山而建,挖溝渠而引山泉之水;要么依水而修,取山石以填塊壘之意。山水往往具有沉靜、自然、悠遠的內涵,在景觀設計中更能展現出設計者寧靜淡泊的心性。因此,在現代化城市建設景觀中,也可以適當參考古人在景觀設計中的意象,將山水元素融合進景觀之中,這樣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城市形象傳播既能結合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又能更好地吸引城市外來游客。針對城市形象傳播文化建管理問題,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微博、微信、官方網站以及不同的即時通信平臺對高校媒體進行全方面的建設,并將新媒體通信手段,如各大社交軟件上建立相關通知群,及時反饋城市內部發生的實時新聞、動態以及思想狀況。當前的新媒體環境可以在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前提下,對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設做到實時動態的更新。通過互聯網媒介的形式,使得高校內部的信息、文化、資訊傳播更加的及時和快捷,與此同時接收信息的渠道也變得越來越方便。高校師生、行政人員、管理人員只需要通過移動互聯終端就可以實現對文化的傳播、交流以及傳遞。
在當前我國現代化大都市建設中,由于受到人口基數較大的限制,往往在進行城市形象設計規劃時會優先以寬敞舒適的環境為主,從而忽視了城市歷史地域性文化在其中的融入。以成都市為例,成都市天府廣場作為成都市最為繁華和擁擠的景點之一,每年會吸納成千上萬的游客。因此如何在滿足客流量的前提下進行景觀合理設計,則顯得至關重要。對此,成都市政府在籌備天府廣場的建設初期時就開始規劃地鐵1、2號線的途徑路徑,保證在實現較為完整的客運吞吐量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廣場景觀設計。天府廣場其一的水鄉廣場則就很好實現了人與建筑的共通性。水鄉廣場呈現“之”字形下沉的建筑模式,從高于地面的三級臺階開始,一直到深入地下地鐵的月臺上,呈現出起伏高低的建筑特性。與此同時,水鄉廣場在引入成都市當地四季花卉的基礎上將各個隧道布置成鮮花隧道,并以玻璃棧道的形式進行裝飾,加強了觀賞性。由于水鄉廣場四通八達的出入口,可以保證在8個地鐵出口實現最大人流量的吞吐,游客甚至可以在廣場之上透過玻璃看到地下腳下的地鐵川流不息的長河,極大地提高了游玩的觀賞性。這樣的城市形象在新媒體環境下可以采用更加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宣傳,既提高了城市形象傳播的效率,又使得城市形象傳播變得更加便捷。傳統城市形象傳播文化建設管理形式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開展時效性較差、接受度較差以及認可度較低等現象,同時城市人口流量大、人員密集,口舌混雜,容易給有心之人企圖渾水摸魚傳播不良文化提供可乘之機。建立信息化新媒體的城市形象傳播可以有效提高開展城市形象文化時效性、功能性以及特點性的傳播。而且通過新媒體技術可以做到準確無誤的情況下將相關的思想動態傳達到相應的人員手中,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保障城市居民思想安全;針對部分城市區域新媒體應用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篩查,并通過相關的互聯網系統進行培訓和跟進處理,提高文化建設管理效率。
結合新媒體技術的城市形象傳播文化建設管理可以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實現一個部門控制整個城市的文化中樞,一棟樓連接整個校園,甚至可以實現全自動智能化的文化系統。城市文化工作管理者只需要在控制中心就可以指揮城市所有市民的日常文化管理問題、重大事件教育管理問題等,在相關文化問題或不良事件和意外發生的第一時間就可以安排相關人員前往協調;無人式的隱形管理也可以提高市民自我文化意識的培養和自我管理的積極性,讓廣大市民成為城市形象文化建設真正的主人。
綜上所述,由于我國城市內部的復雜性,城市形象傳播文化建設道路任重而道遠。因此,需要在結合時代發展相關的技術特點的前提下,不斷加強對于城市居民的思想文化教育、政治意識教育以及城市形象傳播文化的傳播,才能在城市內部形成較為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圍。城市形象傳播文化建設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城市工作管理者、市民朋友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合作協調之下進行才能合理高效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