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躍超 王芳 (平頂山學院)
“一帶一路”倡議規劃自提出以來受到各方的關注和支持,多個省市積極配合國家戰略、充分挖掘自身的優勢,在政策、基礎設施、資金等各方面出臺多項措施積極開展對外經貿交流。河南省地處中原腹地,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河南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提早謀劃發展布局,大力發展縱橫交通網絡,特別是抓住“一帶一路”發展契機,集中力量建設航空、鐵路和網絡三位一體的絲綢之路,從而推動開放型經濟的建設。2012年8月,河南就開始嘗試進行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經過幾年的摸索,2016年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成立,標志著河南外貿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河南外貿開創了新格局。
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從謀劃建設開始,就是以推動河南省對外貿易的發展作為戰略目標的,注重跨境電商和省內經濟的協調發展,因此主推的是B2C模式的跨境電商;以跨境出口作為突破口,幫助更多的河南企業和河南產品走出去。鄭州跨境電商綜試區自建立以來,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積極探索適合中原腹地的跨境電商發展路徑,從選品、報關報檢、倉儲配送等多個環節著手優化完善相關制度,形成了獨居特色的“鄭州模式”,推動了河南區域的跨境電商全產業鏈建設,豐富了“一帶一路”的倡議內涵,建成了河南聯通世界的網絡絲綢之路,提高了河南的貿易自由化程度和便利化水平,并進一步吸引了眾多省外企業的持續投資。
首先就是政策推動和機遇助推的效應疊加啟力。航空港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相繼成立,國務院和商務部、發改委、海關總署等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助力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同時,速賣通、阿里國際、亞馬遜、eBay等跨境電商平臺的蓬勃興起,使得跨境電商發展所需的支付、物流、報關報檢、結匯等環節的問題逐步妥善解決,我國整體經濟形勢的向好,也為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促成了鄭州模式的誕生和完善。
其次,河南作為中原交通樞紐,鄭州已經形成米字型高鐵網絡,京廣鐵路、隴海鐵路(新歐亞大陸橋)、京港高鐵(世界最長的高鐵線路)、徐蘭高鐵、鄭濟高鐵、鄭合高鐵、鄭渝高鐵、鄭太高鐵等融匯于此;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的石家莊、西安、濟南、合肥、南京、太原等節點的兩小時物流圈,以鄭州為中心的北京、武漢、青島、天津等節點的三小時物流圈,以鄭州為中心的長沙、南昌、杭州、上海、重慶等節點的四小時物流圈,以鄭州為中心的廣州、沈陽、福州、深圳、南寧、貴陽、成都、蘭州、銀川等節點的六小時物流圈,還有以鄭州為中心的哈爾濱、長春為節點的八小時物流圈;建成了鄭州站、鄭州東站、鄭州北站、圃田西站、鄭州西站、鄭州南站等六個交通樞紐,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鐵路“心臟”。截至2020年,河南的高速公路形成了九縱十二橫的網格,以及六條從鄭州放射狀出發的線路和區間聯絡線路,包括新建的鄭州機場至周口西華、商丘至登封、安陽西北繞城、渠首至老河口(豫鄂省界)、臺前(豫魯省界)至范縣、林州(豫冀省界)至焦作、息縣至邢集、濟源至洛陽西、周口至南陽、欒川至盧氏、濮陽至湖北陽新(河南境)、蘭考至原陽、澠池至欒川,路線總規模達到8070公里。同時,鄭州機場已經與將近三十家貨運航空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開通了二十九條國際航線,與二十七個海外城市建立了通航關系,每周貨運航班達到了一百一十多次,鄭歐班列運行狀況良好,打通了從中原出發連接五湖四海的空中絲綢之路。
同時,鄭州跨境電商的貿易便利化環境日漸完善。自鄭州獲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以來,河南保稅集團就開始研究并反復測試適合跨境電商的通關手段,經過五十余次修正,創新了通關監管模式,提出了“電子商務+保稅中心+行郵監管”,被國家海關總署命名為“1210”監管模式,并推行到全國其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保稅區、自貿試驗區等,逐漸成為中國跨境電商監管的主導模式。正是這多項措施并舉、多重利好疊加的形勢,讓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河南的對外貿易開創了全新的格局,一舉擺脫了原來水陸對外聯通不便的劣勢,真正具備了外貿彎道超車的條件。
雖然“1210”模式已經推廣到全國,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發展仍然存在著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在商業模式、商業形態等方面還處于摸索階段,對于如何將內部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和跨境電商結合起來等問題還沒有成熟的方案可以大規模的推行。
首先是物流網絡的效率問題。從國際范圍來看,國際多式聯運的成熟經驗都是在傳統外貿領域,是遠洋運輸、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的高效銜接和配合,然而跨境電商最主要的物流特點是以航空運輸為主導,由于不同國家在航空物流領域的基礎設施條件差異很大,航空運輸如何和水運、鐵運、路運有效銜接尚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所以還很難做到陸??斩嗍娇爝f,導致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包裹配送時間長達60天,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成為跨境電商的物流難題。
其次,目前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對于電子商務特別是跨境電子商務的相關法律問題并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對跨境電商交易的法律主體地位沒有明確的界定,個人賣家和企業賣家在第三方平臺上的合法權益并沒有實現,承擔的法律責任也無法追究;消費者跨國網購的權益難以保障,出現了維權困難;并且由于跨國網購的鏈條長、時間長,涉及了多方參與主體,信息泄露問題嚴重;第三方支付結算體系的介入,又導致支付結算的網格化和多元化,結算周期不同于交易周期,交易金額和應納稅收難以準確計量;技術支撐體系不完善,金融安全成為跨境電商各方主體最擔心的問題。這些都成為了制約跨境電商后期發展的因素。
再者,從河南自身的特點來看,河南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產業結構升級轉型進展緩慢,造成了跨境電商產業無法閉環發展,制造業、服務業和新興的電商行業不匹配,傳統外貿和跨境電商不融合,導致河南跨境出口的許多產品來自省外,省內多個地市并沒有享受到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紅利。而且,由于長期以來的農業、重工業比例偏高的產業格局,造成了產業轉型慢、人才素質低、知識技術結構不合理的局面,跨境電商的綜合管理人才極為稀缺,跨境物流、國際支付等領域的人才匱乏,更成為阻礙鄭州跨境電商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跨境電子商務從誕生開始,就區別與國內電子商務。由于跨境交易過程中涉及了多方主體、多個區域,交易主體復雜、交易環節眾多、交易過程曲折,因此,盡管我國的國內電商發展得非常快,但跨境電商的發展速度還遠不如國內電商。結合目前國內諸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經驗和相關從業者的意見,我們各個相關部門和企業應該充分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在現有的孤立的跨境電商服務平臺的基礎上,融入單一窗口、單一統計、單一后臺等技術,進一步打造綜合性的服務平臺,降低跨境電商相關企業的經營成本和時間成本,從而提高跨境電商的交易時效。這種綜合平臺要方便相關企業將紛繁復雜的跨境進出口交易信息自動轉化為標準的類別數據,并由綜合平臺將數據分類導入至海關和其他監管部門的數據系統。
同時,由于各個平臺的數據標準一致,也方便了各相關部門進行及時監督和統計,以及政府部門的相關工作,能夠及時指導相關產業調整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從而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各個企業也能比較靈活地接入信息共享平臺,根據平臺統計發布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從產品設計到市場布局都能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從而更能充分利用綜試區的優勢走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