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共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新經濟背景下,勢必會產生新的職業、就業生態。而勞動力的用工特點、人力資源管理方式等,從某種角度來說,會對企業的品牌管理效能、品牌影響力產生一定影響。企業在實際參與到市場經濟競爭的進程中,需人才作為核心競爭力。擁有一定數量、質量規模的人才儲備,才可確保建立良好的品牌意識。企業必須對勞動力用工特點進行全面的了解。從不同的渠道、平臺獲取更多、更全面的勞動力用工信息,能對當下市場勞動力的供需關系、就業形勢等進行客觀的預測與分析。運用行之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確保建立順暢的勞動力用工渠道。并將人才作為市場競爭的根本保障,并能夠逐漸加強品牌意識,促使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在此訴求下,企業管理人員必須學會針對勞動力用工情況進行全面的市場調研。通過掌握最具有參考價值、指導價值的信息,為企業引進與吸納最合適的人才。充分發揮崗位職能優勢,為企業獲取更多的商機與更大的合作機。由此,為擴大品牌影響力、產生品牌效益提供良好的堅實保障。
新經濟背景下,不僅轉變了人才的就業思想,還催生出更多的新型職業。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新收入的崗位中就明顯的感受職業設定方面的變化。即無論是人工智能技術人員、網絡直播銷售員、云計算工程技術人員、無人駕駛員等,基于新型職業的誕生,勢必會產生新的勞動力用工特點。尤其,從無人駕駛員這個職位的認定上,可更加明顯體現出社會用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各個企業依靠人工智能技術取代人力時,自然會形成新的勞動力用工特點。而具有智能化、現代化屬性的崗位設定,使得企業管理層必須對品牌意識形成新的思考。同時,基于陪跑師、酒店是試睡員等打破人們傳統認知的新型職業的出現,定會衍生出符合崗位需求、社會需求的勞動力用工形態。
基于人們傳統的工作理念與工作方式,在對勞動力用工的特點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會在第一時間考慮到“人”思想觀念、工作訴求方面的變化。但新經濟時代下,不僅豐富了職業分類,還改變了人的工作方式。例如,基于網絡平臺、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可利用計算機設備、移動智能設備處理工作內容。完全打破時間與區域的限制,使人們更自由地參與到企業的管理與經營活動中。而從職業素養角度進行分析,大部分崗位對員工的信息素養、大數據思維、計算機操作能力、英語水平等有了更高的要求。相關人員在對新經濟下勞動力用工的特點及品牌意識進行具體研究的過程中,必須對崗位的變化、新工作方式等建立正確的認識。由此,以新思路、新思維探索與分析勞動力用工特點,以及品牌意識樹立的有效策略。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進入到人力資源市場中的各種人才,受時代、年齡、觀念的影響,出現年輕人高度靈活就業的特點。新畢業的大學生在進入企業進行工作的過程中,常會基于自身的喜好、心情對自身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新經濟業態下,靈活就業顯然已成為目前大學生新的就業形式。部分大學生因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在選擇行業、企業、職位時具有一定的隨意性。而新的就業形態的出現,勢必會產生具有時代特征的勞動力用工特點。而現階段新一代人擇業方式、就業思想的改變,是多樣化、開放性社會的體現,更是完善與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的契機。從目前的社會調研結果上看,大多數95后、00后就業后,他們會因各種心理訴求不能獲得滿足而離職。或只因工作的“不開心”,就會跳槽到其他的行業或企業中。出現這樣的勞動力用工情況,主要是基于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新時代的年輕人崗步入社會,基于家庭的經濟支撐,使他們尚未感受到生活與生存的壓力。由此,導致這部分群體過于看重工作的自我體驗,而不會形成強烈的工作責任感與長遠的職業規劃。加之社會節奏的加快,使當下的年輕人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發現與判斷目前的職業是否適合自己、是否作出長遠打算。而一旦他們在工作的過程中感受到壓力與阻礙,就會引發其產生辭職的心理。受時代與大環境的影響,年輕人會基于自己的真實反映產生強大的執行力。當這部分人群明確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時就會選擇辭職,由此導致出現過于靈活的勞動力用工特點;其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們職業選擇增加。尤其,80后、90后、00后作為主要的勞動力,他們可從傳統的工作形式轉移到互聯網平臺上。無論是當下的網絡平臺的才藝表演,還是直播銷售,都可使他們相較自由的進入到工作崗位中。傳統企業若不能對自身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勞動力用工特點進行全面的了解,就會在人力管理層面失去掌控力與主導力。當更多具有挑戰精神選擇互聯網就業時,就會給傳統企業人才的招聘帶來挑戰。而新經濟業態下,勞動力用工所形成的不穩定性、過于靈活性的特征,都會給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帶來消極的影響。即當入職的員工沒有形成良好職業生涯規劃時,他們是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更不會對企業品牌建立、社會影響力的提升等,產生積極、深刻的認知。因此,企業若想能夠引導所有員工建立良好的品牌意識,必須結合勞動力用工特征,創新與挑戰人力資源管理措施。
新經濟背景下,基于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移動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與應用,衍生出新的職業。而所強調的“新”,不單一的體現在職業形態上,在求職、就業的方式上也發生較大的改變。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就業觀念、理想信念、工作理念等方面,相較以往都展現出較大的不同。一方面,基于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促使我國電子商務獲得快速發展。人們基于網絡平臺與相應的硬件設備,就可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更多的人會選擇在家辦公,以自媒體人的身份參與到新的行業競爭中。甚至,基于電子商務平臺,人們可進行自主創業,在線上開展商品銷售活動,以及其他服務業務。網絡技術、移動信息技術的發展衍生出的網絡直播、知識付費等業務,在工作形態、地點、方式等方面發生顛覆。新職業對地域、交通等方面的依賴程度明顯降低,導致大城市勞動力用工優勢被削弱。尤其,在新經濟背景下,我國為了在經濟上獲得健康、可持續發展,提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倡議。使得人們多有了強烈自主創意的意識,使得企業在招聘人才的過程中面對更大的挑戰與競爭。基于目前的現實勞動力用工背景,傳統企業受新型企業的沖擊與影響,促使他們必須在崗位設置、勞動力選擇、人才管理方面做出改革。因充分發揮傳統企業的優勢,即利用自身優質的資源、強大的晉升空間等,以及強烈的品牌意識,吸引更多具有才華、創新力、挑戰精神的人才。企業特殊崗位可通過強化就業與工作時間的彈性,為員工創建舒服、輕松的工作氛圍。通過制定科學的薪酬制度、晉升機制,使員工逐漸建立品牌意識。即將企業的發展與個體利益進行融合,基于不斷提升的品牌效益,使員工能夠實現自我價值。
總之,新經濟背景下,企業管理人員需對市場的人才需求保證、職業設定等進行全面了解。認識到新型職業的誕生所產生的勞動力用工新特點,并能夠對品牌意識樹立形成新的思考。企業管理人員必須從宏觀視野分析與研究新經濟下勞動力用工的特點及品牌意識,不僅要對自身的管理模式、經營范疇進行了解,還需切實掌握人力市場發展規律與變革。確保相關主題的研究具有客觀性、時代性,更能明確認識到新經濟帶來的勞動力用工新特點。由此,重新規劃品牌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