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麗 (山東經貿職業學院)
目前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期間,已經開始和國際相互接軌,會計制度與準基準則成為交流與合作的商業語言,對市場的運行產生直接影響。只有制定完善的會計準則,全面落實相關的會計準則,才能使得企業在市場中完善相關的會計工作模式,結合市場的變化開展改革工作與創新工作,在市場經濟發展的環境中得到穩定發展。
當前我國會計準則性質理論主要表現為:(1)技術規范方面的理論。此類觀點主要就是將會計準則當作是客觀約束機制,屬于技術類型的規范措施,主要目的就是能夠提升會計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使其達到內在一致性的目的。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在構建相關的會計準則體系的過程中,已經開始重視基礎規范理論的應用,可以按照會計準則的情況開展相關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會計準則體系的構建和完善作用。(2)經濟后果方面的理論。對于會計準則而言,屬于公共合約,具備一定的經濟后果,而會計準則的經濟后果就是會計信息在政府方面、工會方面、投資者方面、債權人決策方面所產生的影響,個人與團體后果也可能會對其他的團體利益產生一定影響。正是因為會計準則有著相應的經濟后果,所以,單純在理論層面尋找完美準則根本無法實現,只有按照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準則,遵循公平性、合理性的原則,最大程度上考慮經濟后果,才能確保會計準則的高效化落實。(3)政治程序方面的理論。由于會計準則有著經濟后果,所以,各個利益相關者都可能會采用政治手段對會計準則的制定進行干預,使得會計準則成為政治程序。例如:美國在制定政治制度的過程中需要政治家進行談判和協商。所以,會計準則并不能代表著較為良好的會計工作規范,也無法成為會計工作的規律與原理。由此可見,對于會計準則性質而言,不僅具備一定的合理性,還存在片面性,在此期間,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改善會計準則的形式,完善會計準則內容,用來規范會計行為、工作手段。實際工作中還需將會計準則當作是基礎規范和標準,具有一定的規范功能、經濟功能,協調各方利益,通過對會計準則的完善,提升整體的工作水平與工作質量[1]。
對于會計準則而言主要目標就是將會計規范系統的運作當作是出發點,利益基本型的要求提升整體過程的規范性,滿足當前的時代發展真實需求。對于會計準則目標理論而言,主要涉及到以下的理論:(1)效率目標理論。不同的會計工作所生成的會計信息不同,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經濟行為,對市場中的各種行為主體會產生直接影響,尤其在選擇稀缺資源方面,稀缺資源的配置、應用效率方面,都會有著不同的影響。(2)公平目標理論。上述分析了會計準則有著相應的經濟后果,在生成相關的會計規范信息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各方經濟利益情況,協調相互之間的利益,使得會計準則在落實期間提升經濟后果的公平性與合理性。(3)穩定目標理論。就是在落實會計準則期間,能夠形成會計工作的規范性,在規范的情況下生成不同會計信息,促使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協調發展與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會計準則目標理論還可以分成最終、直接兩種層次,對于最終目標理論,就是效率性、公平性與穩定性,相互之間很容易出現矛盾,所以在選擇目標期間必須要全面的權衡處理,將效率作為最先考慮的部分,兼顧公平性與穩定性。對于直接目標而言,就是會計準則能夠明確服務對象,保證會計準則內容和財務會計的工作目標相互一致,在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同時,重點維護企業的利益,增強各方面的會計準則落實效果,打破傳統工作的局限性,確保會計準則的良好落實[2]。
目前我國部分企業在落實會計準則期間還存在很多問題,不能確保會計準則的良好應用。首先,部分企業在日常工作中,為了能夠獲得更多利益,隨意改動賬目數據信息,難以結合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等要求開展工作,不能確保會計準則落實的有效性。其次,企業管理人員尚未樹立正確觀念意識,缺乏法律觀念意識,未能充分意識到賬目數據篡改、作假的后果非常嚴重,或者是相關的會計人員未能結合會計準則的法律要求維護賬目數據信息,很容易出現隨意改動的現象,不能確保會計工作的高效化開展,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穩定進步造成不利影響。最后,部分企業在落實會計準則期間,尚未歸納總結相關的會計準則落實經驗,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難以確保會計準則的良好落實,導致會計準則的應用受到不利影響[3]。
為了能夠高效化解決會計準則的落實和應用問題,應該制定完善的會計法律準則,強化會計人員的教育力度,不斷調整相關的會計制度體系,確保在企業會計工作中可以高效化落實會計準則,保證會計準則的良好應用。具體的問題解決建議為:
在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應該完善會計法律準則,除了要應用制度規范會計市場和會計崗位之外,還應該嚴格制約會計行為,保證會計準則的良好落實。在此期間,應該注意結合國家市場經濟運行模式、企業發展水平等,編制關于會計法律的準則,嚴格規定企業偷稅漏稅行為的懲罰要求,在加大懲罰力度的情況下,從根本上杜絕出現偷稅漏稅的現象。在此期間,不僅需要從經濟方面進行處罰,企業也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在加大懲罰力度的情況下,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滿足企業會計的長遠發展和進步的需求。從個人情況來講,在制定會計法律準則期間,還應該強化造假會計人員的懲罰,一旦發現有會計人員出現造假行為,就應該吊銷從業資格證,規范會計人員的工作行為,利用法律準則提升會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使其積極落實會計準則[4]。
企業在落實會計準則期間應該完善職業道德準則,培養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升人員的專業素質,使其在工作中可以高效化落實會計準則,滿足當前的工作要求與標準。首先,應該強化對會計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素養培訓等等,在會計崗位工作中積極開展愛崗敬業宣傳活動,嚴格落實誠實守信的道德準則,從根本上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和道德素質,使其在日常的會計工作中按照會計準則嚴格執行工作,從根本上提升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其次,應該階段性開展相關的會計準則教育工作,引導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嚴格落實會計準則的內容,不可以出現違反規定的現象,在嚴格規范會計行為的情況下,形成良好的規范作用,增強整體工作的實施有效性,滿足具體的會計崗位工作標準。
企業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完善企業的會計準則體系,將企業當前的發展當作是基礎,在出臺相關會計制度的同時做出相應調整,和企業的發展相互適應,滿足具體的會計崗位工作基本要求。在此期間為了可以全面落實會計準則中的各項條例,應該全面貫徹落實政策要求、規章制度,形成規范性、系統性的會計工作模式,保證會計準則的有效落實。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創建相關的會計準則體系和機制,構建長效性、穩定性的工作模式,嚴格規定會計崗位工作行為,在合理落實相關會計準則的情況下,建設相應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改善當前的工作現狀,形成良好的會計準則應用模式,促使企業在會計工作方面的長遠發展和進步,保證工作的全方位、高效化開展[5]。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在會計準則實際落實和應用期間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不能確保會計準則的良好落實,對其長遠發展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這就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歸納總結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在落實會計準則期間全面分析會計基本理論,完善會計法律準則、人員職業道德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等,提升會計準則的落實效果,保證工作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