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闞廣濱 (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公益宣傳畫也叫公益招貼畫,在創作與繪制的過程中,應以文化為依托。每一個地域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人們與其血脈相融,我們稱之為本土文化,它是創作者探尋地域文化特色的根源。在信息與科技發展的新時代,公益宣傳畫創作在傳達觀念的基礎上,表現技法達到了新高度,甚至更傾情于數字化的效果,但它必須汲取本土文化的養分,才能更好地發展。
將本土文化融入公益宣傳畫,本質上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借助本土文化的符號來豐富自己獨特的造型語言,達到畫面凸顯地域特色的效果。手法以青銅鑄造而成,包含龜、蛇、鶴三種動物,栩栩如生。蛇纏龜形成一體,合力守望長江;一對黃鶴穩穩地踏龜蛇注目遠方,悠然自得。第二,美食。特色美食也是城市的一張名片,武漢熱干面、周黑鴨在國內有一定的知名度。第三,方言。方言是聯系情感的紐帶,評書表演藝術家何祚歡先生曾稱“地道的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反映,表達的是地域特點和地方性格,武漢話特別能顯示武漢人的熱心快腸和急性子。”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積淀,有自己的城市精神。武漢作為一個重要的中部城市,有著3500多年的歷史,武漢北部黃陂區的盤龍城,是公元前15世紀商朝早期古城遺址,在當時,它是一個地域性的軍事和政治中心,也是南北經濟和文化的交匯中心;東漢末年,在現址漢陽月湖,修筑了武漢歷史上第一座軍事城池月城;三國時期,孫權修筑黃鶴樓,當時起到了望軍情的作用;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漢口被指定為漕糧交兌口岸,水運繁盛,逐漸成為當時遠近聞名的中國內河最大港口;清中期,漢口茶葉出口額全球排第一,歐洲人贊譽漢口是“茶葉港”,1861年成為英租界;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厚重的歷史,孕育了武漢“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武漢文化涉及廣泛,有“木蘭文化”“首義精神”、美食文化、古建雕塑、方言文化等等,以下列舉比較有代表意義的文化樣式:第一,建筑雕塑。武漢有特色的建筑與雕塑眾多,比如黃鶴樓、戶部巷、起義門等等。以《黃鶴歸來》銅雕為例,它由雕塑家采用寫實
手繪畫面除了達到宣傳效果,同時具有靈動的畫面感。創作過程中融入了作者情感,相對于機械化的電腦制作畫面,更具有溫度。另外,電腦制作的宣傳畫,在許多時候屬于圖形的拼接,顯得牽強、呆滯、圖不達意。手繪畫面得形于整體創作和繪制,更具有整體感和生氣,創作的時候立足“中心思想”,因意塑形,更具有深度。
電腦制作的宣傳畫,受電腦軟件的制約。電腦的圖形處理軟件的功能是有限的,不能完全取代人的思維,制作出來的畫面效果難免模式化。手繪的宣傳畫,從構思到繪畫語言完全由繪制者決定,可以充分表達個性,更好地抒發情感。
文化精神是城市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城市精神。當地主流媒體積極宣傳“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倡導“武漢每天不一樣”。尤其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役取得全面勝利后,又提出了“英雄的武漢”,是對武漢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肯定,也是對武漢人民生活的激勵和鼓舞。
應用本土的文化符號,受眾覺得有親和感。在繪制公益宣傳畫的時候,將本土文化符號融入畫面,能更好地起到導向性作用。在快節奏的當今社會,人們接受事物幾乎是走馬觀花,要引起人們的關注,借助圖形才能達到目的。在公益宣傳畫中繪制出人們耳熟能詳的事物,符合當地人的“胃口”,關注度將大大提升。這些接地氣的畫面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在頌揚公益的同時,也將本土文化符號廣泛傳播,逐漸成為城市文化特色。
當下中國宣傳畫創作研究基本上停留在歷史的梳理和套用方面,創作角度的研究少之又少。畫面是最直觀的視覺語言之一,它的本義非常明確和肯定。公益宣傳畫創作中,圖形的第一功能就是傳遞信息。不同的圖形傳遞不同的信息,用索緒爾語言學的術語來說就是不同的“所指”;圖形本身是公益宣傳畫的語言符號外在形式,即“能指”;特定的意義即“意指”,它是主體的訴求。圖形語言作為公益宣傳畫中的重要的語言形式,完全可以借用索緒爾理論,根據具體“意指”,在心中定位“所指”,再采用合適的“能指”。也就是說,公益宣傳畫的創作,只要在圖形意義和訴求之間找到一個合理的結合點,就有可能比較完美的達到目標,而只有繪制出合適的圖形,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
武漢作為一個有多年文化積淀的中部核心城市,需要有更多有自己獨特面貌的文化形式和符號來豐富和夯實其文化底蘊,進一步為城市推廣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