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于10 月13 日至17 日在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在12 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就即將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的部分法律案進行了介紹,并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
“對這一問題,大家的共識是應當管起來,既是矯正犯罪的需要,也是保護受害人正當訴求和利益的需要。”臧鐵偉說,對犯罪的未成年人,仍應堅持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
臧鐵偉介紹,即將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擬“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另一方面,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

在河北省故城縣運河中學,故城縣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向學生們發放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宣傳手冊
此外,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擬吸收公眾提出的包括加大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懲治等方面的意見,對奸淫幼女、猥褻兒童,以及特殊職責人員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規定作出修改完善。
隨著信息化與經濟社會持續深入融合,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更為廣泛。雖然近年來我國個人信息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在現實生活中,隨意收集、違法獲取、過度使用、非法買賣個人信息,利用個人信息侵擾人民群眾生活安寧、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等問題仍十分突出。
為及時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和期待,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會同中央網信辦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起草了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并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臧鐵偉表示,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深入總結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標準的實施經驗,并充分借鑒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地區的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準則、指導原則和法規,建立健全適應我國個人信息保護需要的法律制度。
臧鐵偉介紹,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將進一步明確個人信息處理活動應遵循的原則,完善個人信息處理規則,保障個人在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中的各項權利,強化個人信息處理者的義務,明確個人信息保護的監管職責,并設置嚴格的法律責任。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三審稿將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臧鐵偉介紹,草案二審稿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意見主要包括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教育矯治、強化監護人職責等。
針對草案二審稿,草案三審稿作出了修改完善。臧鐵偉說,草案三審稿進一步加強了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保障未成年人安全等方面的監護職責。
臧鐵偉介紹,草案還增加了關于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有關規定;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保護,強化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的保護責任;明確人民檢察院的監督職責,強化司法機關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職責;對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的法律責任等作出完善。
(楊維漢 王琦)
摘自新華網
鏈接
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將被認定為犯罪
10 月13 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二次審議。根據草案,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擬被認定為犯罪。
一些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部門、地方和社會公眾提出,社會上發生的冒名頂替上大學等事件,嚴重損害他人利益,破壞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正義底線,應當專門規定為犯罪。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采納上述意見,將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行為規定為犯罪,同時規定組織、指使他人實施的,從重處罰。
(張蔚然 張 素)
摘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