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李勇 青木 辛斌●本報記者 張旺 ●張靜

“中國提出宏觀政策不急轉彎”“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位列八大任務首位”“北京將為新的五年規劃爭取一個強有力的開端”……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備受外界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來都是外界探尋中國經濟政策方向和重點的“窗口”,而今年的情況尤其特殊:全球經濟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中國則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后,經濟得以逐漸回暖,被視為明年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21年又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在此背景下,外界對中國經濟動向更加看重。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既肯定中國在“極不平凡”的一年中交出了一份“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又坦言在目前的形勢下,“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要求明年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通過這次會議可以看到,在中國明年的經濟發展中,穩健性、結構性變化等指標一定會不斷強化、優化,但對于增長速度等指標會相對淡化。
宏觀政策“不急轉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講話中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并作了總結講話。
“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睍h指出,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中國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會議指出,經過5年持續奮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完成。
會議強調,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復蘇不穩定不平衡,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
新加坡《商業時報》18日稱,此前投資者猜測,隨著中國經濟從低迷中復蘇,北京將做出政策調整,因此這次會議備受關注。路透社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中國最高級別的經濟形勢分析和決策會議。
馬來西亞《星報》18日稱,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美國彭博社說,由于2021年是中國新的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此次工作會議意義更加重大。會后公布的內容概述中國政府預計會優先解決的問題,重新聚焦減緩債務增長速度、令經濟免受國際政治形勢影響。中國承諾將更多地關注高質量的經濟增長,而不是速度。今年兩會期間,中國首次沒有公布年度經濟增長具體目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1年八大任務,要求宏觀政策‘不急轉彎。”路透社說,會議要求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認為,這一表述是“很重要的亮點”。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今年,抗疫引領經濟表現,中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后,對于相關政策是否要“退出”,全球都非常關注。會議穩定了市場預期,避免市場對政策快速退出、經濟下行的擔心。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對路透社表示,會議提出財政政策要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這指明了明年財政政策結構性重點的發力方向。貨幣政策強調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要穩杠桿、而不是去杠桿,這也是“不急轉彎”的一個體現。
香港《南華早報》認為,在外部環境存在不確定性時,政策制定者往往尋求在風險防范和經濟增長之間取得微妙平衡,就像當前的情況一樣。國民經濟、金融體系和就業市場的穩定將在明年獲得更高的優先級。在中國共產黨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北京將為新的五年規劃爭取一個強有力的開端。
強調科技與創新
路透社說,中國提出的八項任務涵蓋科技自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擴大內需、改革開放、糧食安全、反壟斷、房地產、綠色發展等方面。對于這八項任務,外界18日各有關注的側重點。
臺灣“中央社”聚焦科技戰略,稱頭兩項任務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與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并且要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這兩項任務包括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對路透社說,“科技”和“創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文分別出現14次和16次,去年分別提了6次和10次;“安全”在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10次,去年為1次;提到“消費”的次數從4次增加至11次,擴大內需仍然是明年的核心。中央工作經濟會議提出,注重需求側管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赌先A早報》18日說,會議指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
“中國誓言明年抓好強化反壟斷任務?!毙录悠隆堵摵显鐖蟆?8日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范,并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有經濟學者對路透社表示,這并非是針對某個企業,而是發展到這個階段必然提出的政策方向。
“關鍵之年”
“與去年相比,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內容變化還是相當大的?!北本┐髮W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首先,中央把宏觀經濟發展的國際因素充分考慮在內,不僅考慮市場風險,還有非經濟性、政治性風險。其次,此次會議考慮的結構性問題比往年要多,淡化短期年度經濟指標。不過曹和平表示,在會議的精神里面,政策連續性依然存在。
“從今年的文件看,明年是關鍵之年,其中包含三個關鍵:‘十四五開局之年;面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年份;疫情仍在多國蔓延背景下的一年?!辈苓h征說,明年要以內需為基礎,穩定宏觀經濟并形成增長新的臺階,通過規則和制度性開放等讓全世界分享中國居民收入日益增長帶來的市場,“通過全球分享,中國擁抱全球化”。
德國財經網18日說,盡管會議內容以中國國內經濟為主,但相關政策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比如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強化反壟斷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等等。
彭博社稱,在這一年里,中國放松了財政和貨幣政策以應對疫情,封鎖解除后提振經濟,并幫助支撐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馬來西亞《星報》說,主要經濟組織和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走強表示有信心,認為中國將為明年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重要動力。根據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布恩的預測,中國為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1/3?!?/p>
●本報駐美國、德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李勇 青木 辛斌●本報記者 張旺 ●張靜
“中國提出宏觀政策不急轉彎”“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位列八大任務首位”“北京將為新的五年規劃爭取一個強有力的開端”……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備受外界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來都是外界探尋中國經濟政策方向和重點的“窗口”,而今年的情況尤其特殊:全球經濟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中國則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后,經濟得以逐漸回暖,被視為明年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21年又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在此背景下,外界對中國經濟動向更加看重。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既肯定中國在“極不平凡”的一年中交出了一份“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又坦言在目前的形勢下,“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要求明年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通過這次會議可以看到,在中國明年的經濟發展中,穩健性、結構性變化等指標一定會不斷強化、優化,但對于增長速度等指標會相對淡化。
宏觀政策“不急轉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講話中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并作了總結講話。
“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會議指出,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中國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會議指出,經過5年持續奮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完成。
會議強調,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復蘇不穩定不平衡,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
新加坡《商業時報》18日稱,此前投資者猜測,隨著中國經濟從低迷中復蘇,北京將做出政策調整,因此這次會議備受關注。路透社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中國最高級別的經濟形勢分析和決策會議。
馬來西亞《星報》18日稱,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美國彭博社說,由于2021年是中國新的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此次工作會議意義更加重大。會后公布的內容概述中國政府預計會優先解決的問題,重新聚焦減緩債務增長速度、令經濟免受國際政治形勢影響。中國承諾將更多地關注高質量的經濟增長,而不是速度。今年兩會期間,中國首次沒有公布年度經濟增長具體目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1年八大任務,要求宏觀政策‘不急轉彎?!甭吠干缯f,會議要求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認為,這一表述是“很重要的亮點”。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今年,抗疫引領經濟表現,中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后,對于相關政策是否要“退出”,全球都非常關注。會議穩定了市場預期,避免市場對政策快速退出、經濟下行的擔心。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對路透社表示,會議提出財政政策要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這指明了明年財政政策結構性重點的發力方向。貨幣政策強調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要穩杠桿、而不是去杠桿,這也是“不急轉彎”的一個體現。
香港《南華早報》認為,在外部環境存在不確定性時,政策制定者往往尋求在風險防范和經濟增長之間取得微妙平衡,就像當前的情況一樣。國民經濟、金融體系和就業市場的穩定將在明年獲得更高的優先級。在中國共產黨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北京將為新的五年規劃爭取一個強有力的開端。
強調科技與創新
路透社說,中國提出的八項任務涵蓋科技自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擴大內需、改革開放、糧食安全、反壟斷、房地產、綠色發展等方面。對于這八項任務,外界18日各有關注的側重點。
臺灣“中央社”聚焦科技戰略,稱頭兩項任務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與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并且要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這兩項任務包括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對路透社說,“科技”和“創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文分別出現14次和16次,去年分別提了6次和10次;“安全”在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10次,去年為1次;提到“消費”的次數從4次增加至11次,擴大內需仍然是明年的核心。中央工作經濟會議提出,注重需求側管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赌先A早報》18日說,會議指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
“中國誓言明年抓好強化反壟斷任務?!毙录悠隆堵摵显鐖蟆?8日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范,并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有經濟學者對路透社表示,這并非是針對某個企業,而是發展到這個階段必然提出的政策方向。
“關鍵之年”
“與去年相比,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內容變化還是相當大的。”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首先,中央把宏觀經濟發展的國際因素充分考慮在內,不僅考慮市場風險,還有非經濟性、政治性風險。其次,此次會議考慮的結構性問題比往年要多,淡化短期年度經濟指標。不過曹和平表示,在會議的精神里面,政策連續性依然存在。
“從今年的文件看,明年是關鍵之年,其中包含三個關鍵:‘十四五開局之年;面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年份;疫情仍在多國蔓延背景下的一年?!辈苓h征說,明年要以內需為基礎,穩定宏觀經濟并形成增長新的臺階,通過規則和制度性開放等讓全世界分享中國居民收入日益增長帶來的市場,“通過全球分享,中國擁抱全球化”。
德國財經網18日說,盡管會議內容以中國國內經濟為主,但相關政策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比如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強化反壟斷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等等。
彭博社稱,在這一年里,中國放松了財政和貨幣政策以應對疫情,封鎖解除后提振經濟,并幫助支撐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馬來西亞《星報》說,主要經濟組織和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走強表示有信心,認為中國將為明年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重要動力。根據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布恩的預測,中國為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1/3?!?/p>
環球時報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