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不像以前戎馬倥傯,有了更多的閑暇時光,除了醉心詩詞、書法,聽戲成了他最大的精神享受。他最愛聽老生戲,能一字不差地背出許多唱段。毛主席看戲時還有一大“愛好”,那就是常常給劇目挑錯。
《空城計》中諸葛亮在城樓上唱“我是又無有埋伏又無有兵”,毛主席聽后則提出,“兵”和“埋伏”傳遞的是一個意思。應該是“內無埋伏外無救兵”或者是“既無埋伏又無救兵”,不能說“又無有埋伏又無有兵”,這句唱詞表意不準。
等毛澤東仔細欣賞完《空城計》后又發現了一個問題——諸葛亮怎么會戴朝珠呢?于是他找來扮演諸葛亮的譚富英,說:“朝珠,是清朝才有的,諸葛亮是大漢丞相,怎么會戴清朝的朝珠呢?我想都是因為你祖父譚鑫培的緣故。你祖父進宮給慈禧太后演戲,慈禧一高興,就賞了他一串朝珠,他不敢不戴啊。又因你祖父是伶界大王,別人都學他,也就跟著戴了。前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后人怎能如法炮制?你考慮考慮,今天還有戴的必要嗎?”譚富英回去后對師弟說:“我決定今后再唱《空城計》不戴朝珠了,你最好也不要戴?!?/p>
毛澤東還對革命樣板戲的編排非常關心,甚至親自為唱詞把關。例如,他為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修改唱詞,把“迎來春天換人間”一句改成“迎來春色換人間”,把“小分隊整行裝飛速前進”中的“行裝”改為“戎裝”。(摘自《文史博覽》,劉振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