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下班,四季輪回。我在工作的機關大院內,過著簡單的生活。
三月艾草香。我原以為艾蒿只在鄉野生長,沒想到在大院內也有一叢叢艾草蓬勃生長。
“走,扯艾蒿去,做蒿子粑粑吃。”最初,是同事的邀約引起了我對艾蒿的注意。
趁著空閑時間,我們朝那畦長滿了艾蒿的地里走去,開始了“野蠻”征服。濕潤的空氣里,混合著泥土的氣息與草木的清香,我們不一會兒就摘滿幾袋,收獲頗豐。
同事做好了艾蒿粑粑,讓我們一起分享勞作成果。團子碧綠,質樸可愛,帶著來自山野的氣息。不想久居城市中,也能感受到“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的趣味。原來,生活中的滿足這么容易采摘。
過些日子,大院南門的湖也生起了無限風光。
湖邊信步,初夏的顏色映入眼中。碧波蕩漾間,生機勃勃的荷花日日拔莖成長。湖光水色之中,青粉交織,朦朧如幻。清風吹過,那些荷葉被郁郁芊芊的根莖托著,輕輕舞動,“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這池荷花位置偏僻,鮮有人至。但并不影響這些脫塵君子破泥而出,亭亭舒展清逸之姿。每一枝荷,每一片葉,每一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仿佛都有著自己的故事。
觀景的我反倒像個無措的外來客,既驚詫于這個角落竟存在這樣的超俗之美,又生怕唐突了眼前的靜謐。將要離去之時,才發覺自己屏息駐足已久;回味景色,又覺得心中酣然暢快。
從大院南門到西門,總要穿越一片銀杏林。遇上晴朗的秋日,天空蔚藍,陽光灑在一排排銀杏樹上,耀眼奪目。原來遠方和詩就在身邊。
“銀杏自無語,風華落徑深。”大自然就像一位畫師,一手牽著時間,一手描繪顏色;看著看著,銀杏葉就由青綠變得金黃。陣陣秋風拂過,銀杏林響起“沙沙”的旋律,葉片瑟瑟起舞,鋪滿地面,讓行人如同踏在軟軟的金絲毯上。
這片林子還有鳥兒的光顧眷戀。它們云集林間,與銀杏一起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或低空盤旋,或高空振翅,往來于天地之間,悠閑自在得很。環衛工人清掃落葉時,幾只可愛的鳥兒在地面上跳躍著,一點都不怕人。
冬天,院內的竹林依然青翠,為原本蒼涼的季節平添生氣。
竹子是我最喜愛的草本植物。修竹林立,枝葉纖細,擠擠挨挨地倚靠著圍墻。再冷的天,從圍墻經過,也偶爾能聽到不知名的鳥在竹林里啾啾唧唧。這些活潑的生靈,令蕭瑟肅殺的冬季,存了幾分歡快和喜悅。
山嶺上的竹林依然蒼翠遒勁。有的竹枝折斷了,但竹鞭仍然盤根錯節地緊緊吸咐在根的周圍。“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想到一棵竹子經過無數寒風冷雨的洗禮,依舊傲岸挺立,我也備受鼓舞。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一方院落,四時更替,雖是平淡無奇的生活,也蘊藏著頗多意趣。生活的美,來自尋常,最珍貴的也正是這份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