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倩
(汕頭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校 515000)
如今,皮革服裝消費群體高度重視面料再造藝術的運用效果,基于此,服裝設計人員動態關注潮流趨勢,并細分大眾需求,通過面料搭配、再造來迎合消費者喜好。多元化背景下,重點分析皮革服裝設計中面料再造的實踐路徑是極為必要的,可見該論題具有探究迫切性和重要性。
所謂面料再造,即設計人員對面料二次設計,通過新元素增加、面料特征調整等方式傳遞設計藝術內涵[1]。因為面料是組成服裝的重要元素,面料樣式、風格對服裝表達效果有直接影響,可以看出面料設計與服裝設計存在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一旦面料設計與服裝設計脫離,則服裝設計水平會逐漸降低,并且服裝產品市場份額會隨之減少。
所謂皮革面料再造,即借助先進技術完成皮革面料設計及加工,為消費者呈現差異化機理特征[2]。由于技術不斷升級,有機融合技術與藝術,并創新皮革服裝設計手法,最終能夠呈現多樣化皮革服裝產品,這對服裝行業持續發展有推動作用。
皮革面料再造期間,藝術元素有效整合,并且設計思想淋漓盡致的呈現,最終服裝整體藝術效果能使消費者眼前一亮,進而豐富消費者藝術體驗。服裝設計者從消費對象、服裝市場、藝術品質等多方面考慮,從面料樣式、顏色、風格等角度創新式設計,使服裝作品多樣化表現。實際上,服裝藝術性全面提升,意味著消費者欣賞水平、藝術感知力隨之提高,同時,服裝設計內涵會逐漸豐富。
面料再造的言外之意,即面料循環利用、優質設計,這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理念”相一致[3]。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消費者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相應改變,這對服裝設計工作生命力延續、社會可持續發展有積極影響。此外,服裝設計成本會大大降低,最終服裝業經濟將常態化發展。
如今服裝消費者對皮革面料設計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基于此,設計人員從藝術美感、多元化消費需求等方面進行創新式設計,使消費者對再造后的皮革面料產生購買欲望,進而提高皮革服裝購買率。當消費者認可皮革面料再造藝術,說明皮革服裝設計理念和方式在時尚引領方面起到輔助作用,這對服裝業良性發展有重要意義。
這一方法較常用,經元素添加或改造來增強藝術感染力,并呈現皮革面料層次美。對于刺繡技法,通過點、線、面之變來傳遞民族藝術,對于欣賞者來說,能夠被刺繡細膩、精致的表達方法所吸引,可知刺繡技法在皮革服裝裝飾中起到點綴作用。對于鑲鉆操作,即借助熨燙機將不同圖案燙鉆印于皮革面料,這是迎合消費者審美需求的方式之一。對于手工繪畫,設計人員在皮革面料上繪制多種圖案,以此傳遞手工韻味,使消費者被精湛繪畫技巧所吸引。除了上述介紹的幾種加法外,還包括珠片繡、染色、手縫、堆飾、繩飾等方法,因皮革服裝造型、用途不盡相同,所以設計人員選用適合的面料再造方法,最終呈現非同服裝效果。
減法為受眾帶來簡潔之感,將皮革服裝含蓄美淋漓盡致的呈現,運用這一手段進行面料再造,能夠為皮革服裝業設計工作注入清流。一般來說,鏤空、打孔、雕刻、電燒、磨洗等方法較常用。其中,鏤空法在面料局部進行圖案切割,進而呈現虛實之別。打孔法主要利用打孔機呈現通、透效果。雕刻法運用期間,激光雕刻技術在其中發揮輔助作用,設計人員以手工操作、機械操作兩種方式對皮革面料擠壓、敲擊處理,直到呈現多層次立體圖案,最終增強皮革服裝藝術表現力。電燒法即控制電燒筆運轉速度、溫度等參數來呈現深淺不一、粗細不等的繪畫作品,以期加深消費者對此類皮革服裝印象。磨洗法應用目的之一,即營造破舊之感,設計者根據面料改造需要選用砂洗、打磨、水洗等方式。
皮革面料變形處理后,能夠營造立體效果,常用變形法分為多種,如塑型、折疊、褶皺、編織、抽縮等。對于塑型法,根據皮革面料內容表現需要,以揉捏、擠壓、扯拉等方式對其塑型,這既能營造個性化服裝風格,又能為設計人員創意思路表達提供載體。對于褶皺法,設計人員對皮革面料施加熱壓力,進而固定面料形狀,根據面料再造需要呈現不同方向、不同面積褶皺效果。合理運用褶皺法,能夠突顯皮革服裝獨特性,進而增強皮革服裝藝術魅力。運用編織法進行皮革面料再造,首先裁剪寬度、長度不等的皮革面料,接下來對其多樣化編織,最終呈現不同紋樣效果。
目前,皮革面料再造方式及要求動態變化,對于皮革服裝設計人員來說,應在短時間內適應變化,并抓住新時代皮革面料再造機遇,借此機會傳遞最新設計思路,為皮革服裝面料再造實踐貢獻積極力量[4]。基于此,皮革面料再造綜合法有效運用,即根據皮革服裝風格、款式合理搭配面料再造技法,進而呈現趣味化、生動化服裝作品,使受眾對新穎皮革服裝深刻記憶。無論是聯用加法與減法,還是融合加法與綜合法,都要觀察皮革服裝整體風格,避免出現畫蛇添足現象,最終呈現良好視覺效果,賦予皮革服裝藝術感和生命力。
皮革面料再造藝術實踐時,應遵循功能性、協調性、藝術性原則,這既能提高面料再造藝術價值,又能使皮革服裝業順應時代發展趨勢。
對于功能性原則,設計人員從面料功能角度出發,正確認知并妥善處理體感與服裝設計間關系,同時,客觀分析皮革服裝使用場合及目的,據此增減皮革面料功能,確保皮革面料設計與應用需求相一致。如果皮革面料功能優勢低效顯現,那么服裝美感及藝術效果無從談及,因此基于功能性原則完成皮革面料設計工作是極為關鍵的。
對于協調性原則,設計人員正確處理面料間、面料與服裝設計間關系,盡可能實現款式、風格、造型、顏色等多方面的統一,進而強化藝術效果。逆向思維分析可知,如果面料使用與整體風格存在差異,則皮革服裝視覺感受不盡如人意,并且服裝穿著舒適度會因此受到影響。可見,面料再造實踐中運用協調性原則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這對皮革服裝整體效果及風格有重要影響。
對于藝術性原則,皮革服裝設計者技巧式搭配服裝面料,將面料工藝性能全面突顯,這既能豐富消費者藝術體驗,又能為后期皮革服裝面料再造奠定良好基礎。皮革面料首次設計要求較簡單,面料再造設計難度在原有基礎上提高,服裝設計者要想全面顯現藝術內涵,需要不斷提升自身藝術修養,并強化藝術設計技巧,確保皮革面料藝術效果有效彰顯,全方面表達設計思想。
4.2.1 面料再造用于造型設計
皮革面料再造之前,面料質地柔軟度不夠優化,并且造型設計較呆板,設計后的皮革服裝存在雷同現象,這不僅會降低設計人員工作熱情,還會對服裝設計行業發展產生制約作用。要想加快服裝行業發展步伐,勢必要落實皮革面料再造工作,既要改變樣式、風格等顯見元素,又要創新面料質地,便于后期縫合和制作,最終成功調整面料造型。面料再造活動以造型設計為出發點,有利于激發設計人員靈感,并滿足各層級消費群體消費需要,這對服裝市場拓展有重要意義。皮革服裝造型個性化設計,意味著皮革服裝設計行業邁向新階段,且面料再造實踐方向得以明確,促使服裝設計行業持續、穩健發展。
皮革服裝面料造型設計時,設計者應樹立全局意識,掌握再造藝術運用技巧,這是皮革服裝產品革新的前提條件。在這一過程中,設計者主動學習與造型設計相關的理論知識,并主動借鑒相關經驗,使面料再造能力循序式提升。要想優化造型設計效果,需要對比面料再造方法異同點,根據皮革服裝設計需要選用適合方法,直到面料再造效果達到預期要求[5]。具體來說,設計人員適當創新設計理念,結合時代發展需要調整皮革服裝造型輪廓,進而體現時尚元素、增添時代氣息。
4.2.2 面料再造用于局部裝飾
皮革面料裝飾作用主要體現于局部,以真皮服裝為例,設計人員兼顧價格、面料質地等內容,在有限范圍內進行造型設計,借此提高服裝藝術價值。由于局部裝飾起到點綴作用,并將整體服裝美感和性能有效襯托,以現代皮革服裝設計工作為出發點,設計人員應巧妙運用裝飾技藝,將整體服飾風格和藝術效果有效顯現。如果一味追求整體美觀,忽視部分與整體間關系,那么皮革服裝設計水平得不到提升,因此,設計人員應客觀認知局部裝飾作用,在皮革服裝領口、袖口等部位精心設計。深入分析可知,局部面料具有形狀銜接、顏色過渡等作用,基于此,設計人員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確保局部與整體協調設計,直到面料再造要求得到滿足。結合皮革服裝設計實踐可知,常用面料局部裝飾方法有三種,對于點綴法,以個性突出、特色顯現等方式進行重點強調,這既能體現工匠精神,又能減少雷同設計現象。對于統一法,設計人員從服裝整體風格出發,追求局部與整體的一致性。對于襯托法,經差異化設計顯現皮革服裝特點,其局部設計效果間接反映設計人員設計水平,能為設計人員帶來強烈感受和深刻印象。
皮革面料局部裝飾法十分豐富,因皮革服裝設計要求不盡相同,所以設計人員應視情況選用單一或多種裝飾法,這是皮革服裝藝術效果顯示、面料再造技法升級的基本要求。對比于國外皮革服裝設計工作,我國設計人員應拓展設計思維、改進設計方法,結合國內皮革服裝發展現狀及市場需求,適當借鑒外國設計者在這一方面的優秀技法,以此彌補皮革服裝設計工作不足之處,并全面突顯皮革面料藝術美。在這一過程中,設計人員滲透精細化設計思想,將面料局部再造工作貫徹落實,以期營造別樣視覺感受。
4.2.3 面料再造用于整體創新
現代皮革服裝設計模式動態創新,基于面料藝術進行手法再造,將其合理用于皮革服裝設計活動,以此增強皮革服裝藝術魅力,為后續生產、銷售工作奠定良好基礎[6]。如果待設計皮革服裝用于舞臺表演,那么設計人員應創新整體設計思路,將個性化設計風格有效傳達,為面料再造提供廣闊空間。在此期間,設計人員應堅持適度原則,避免因表達要素雜亂而影響整體效果,最終弱化皮革服裝質量。正常情況下,皮革面料再造以簡潔設計思想為引導,這是面料藝術整體顯現的有效途徑。對于設計人員來說,應樹立全局意識和時代意識,以期實現面料整體再造理想效果,這對皮革服裝業良性發展、持續進步有正向影響。
具體來講,設計人員嘗試運用最新材料、優質工藝,通過非凡之舉呈現非凡設計效果,以此彌補傳統設計工藝劣勢,推動皮革面料再造活動有序開展,為皮革服裝現代化設計助力。皮革面料整體再造,主要從平面、立體構成兩方面入手,設計人員在美學原則引導下呈現藝術魅力,進而營造非同服裝造型,并為消費者帶來良好視覺體驗。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可知,皮革服裝設計追求藝術性和創新性統一,這既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又能妥善處理服裝色彩、樣式、風格的協調關系,最終成功塑造藝術氣息濃厚的皮革服裝。換言之,皮革服裝整體設計中應用面料再造,這對皮革服裝業發展空間拓展、面料再造藝術效果顯現有促進意義,并能更好的迎合服裝設計趨勢。
綜上所述,皮革服裝設計要求動態變化,通過滲透面料再造藝術來迎合多元化設計需要,這既能優化藝術表現效果,又能提高皮革服裝設計水平。時代發展步伐逐漸加快,要想真正深化皮革服裝業改革,提高面料再造藝術價值,應在原有基礎上創新面料再造藝術實踐路徑,這對優秀文化傳承、文明活動有序開展有重要意義。因此,國內皮革服裝設計者應拓展設計思路、改進設計方法,為皮革面料再造貢獻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