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強 重慶川九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1)對公路路基工程開展全面的實地勘察測量,將測量數據與路基工程設計文件進行比對,并作必要的補充。(2)若發現路基現場情況與設計文件資料不相符,要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并結合實際提交科學合理的修正方案,設計變更方案下達后按新方案的要求進行施工。(3)正式開展路基填筑施工前,要徹底清除地面上的各種雜物,路基有斜坡的在坡頂挖好截水溝,防止下雨時邊坡被沖刷。
施工測量的目的在于通過測量對路基填筑施工路線做出科學合理、盡可能完善的規劃,包含路基水準點、中線、導線的測量區域規劃等。(1)測量。安排技術人員現場測量,認真記錄測量數據,測量結果交監理工程師驗算審核,如果數據通不過,則需對現場重新測量,直至審核通過。(2)勘測。對現場地質情況和周邊環境進行勘測,用樣品檢驗的方法驗證勘測判斷結果是否準確。勘測中如發現問題,要及時與有關部門溝通,為設計方案的調整提供必要的地質數據。
路基放樣是路基填筑工程施工前的最后工序,放樣質量對路基填筑的施工質量具有重要影響,應予以著重關注。放樣作業在各種土堆、工程護坡道等區域范圍展開,放樣過程中應準確定位并設立標識樁,標識樁的間距安排要合理,一般兩樁距離不大于200m,設立標識樁是為后續施工確定方位走向提供方便。
路基填筑施工中涉及大量的土石方挖運遷移、壓實重構,施工質量不可小視,務須要嚴格遵循國家的相關規范,認真按設計施工方案要求并密切結合現場實際具體實施。
路基基底的處理需要根據地形地貌的特點,因地制宜,方式多樣,不必拘于一格。
(1)丘陵山地的基底處理。當施工路段處于山地丘陵地帶時,要重點考慮路基兩邊的樹林灌木植被、溪流及其它相關情況,對施工方案做出選擇,將那些應該保留、移除、挖低、墊高、鋪直、修整的地方逐一進行處理。
(2)地質穩定坡地的基底處理。當施工路段雖有一定坡度但地質穩定的,施工方案的確定就要特別考慮該路段坡度大小的情況,若水平線到坡頂高度不大于10m,可按碾壓測試模式施工。但應注意:水平線距坡頂10m以內,施工地段需提高的高度不大于1m的,須先徹底清除坡面植被;水平線距坡頂在5m~10m范圍內的路段,要先清除地面的雜物和爛泥,然后再進行碾壓測試模式施工。施工中如果發現某些地段穩固性不夠,應采取有效的技術性措施加固補救。
(3)土質松軟農耕地的基底處理。當施工路段為農耕地或者土質松軟時,應先鏟去地面的有機土,再進行填筑、平整、壓實等相應施工。
(4)深耕土地的基底處理。對于深耕地的基底處理,則需運用挖掘機、鏟車等機械設備清除表層的松軟土質,再用生土回填,推平、機械壓實。
(5)地下水豐富路段的基底處理。如路基下方富含地下水,則必須先處理地下水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阻斷地下水,將其疏導引流走,如果一時無法處理,則應以堅硬且滲水性好的巖石填筑底部,再行填土。
(6)路基基底的壓實處理。路基填筑施工時,盡量采用原土進行回填,并進行機械壓實處理。壓實處理的目的在于確保路基基底的穩固性,為后續的路基填筑施工打下良好基礎。為防止路基坡度過大,對路堤地面坡度應按1∶5控制,在原地面開挖臺階,臺階寬度約1m,以保證后續路基填筑、壓實施工順利進行。
路基填筑施工質量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選的路基填料的質量,因此選擇的填料一般應具備強度高、水穩定性好的特征,具體操作時要根據項目的公路等級、國家對路基填筑的相關規定以及路基現場的實際情況來選定,包括填料的質量、存量、取得的難易、運輸的遠近、付出的經濟成本等因素。所選的填料顆粒密實度和含水量等也要滿足路基填筑施工的規范要求,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且含水量超過相關規定的土不能直接作為路基填料。為保證路基填料質量達標,必須對其顆粒進行試驗驗證,主要驗證其有機含量、液限、塑限等指標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并通過CBR值對其強度大小做出判定。目前,我國規定公路路基填料顆粒粒徑應小于路基層厚的2/3,強度應超過15MPa。試驗檢測結果應及時報送項目監理方,為路基填筑施工監理提供科學依據。
(1)土方填筑攤鋪。攤鋪前必須先確定土方填筑的厚度,用水平儀進行控制。攤鋪時從路基的最低處開始,逐層攤鋪,每層松鋪厚度約100mm~300mm。攤鋪中用推土機先進行粗平,再用平地機作精平處理,使填筑平面平整,沒有明顯凹凸。機械攤平過程中由兩側向中間推攤,使中間略高,向路基兩邊稍傾斜形成排水坡。如果想讓排水坡只向一側傾斜,也可以由中間向兩側攤鋪,讓一側稍高,另一側稍低。
(2)石塊填筑。對于需要填石的路段,要將片石逐層水平填筑,通過試驗段把握分層的松鋪厚度,鋪一層石塊后覆蓋一層泥土,攤平壓實。
(3)路基邊緣處理。對路基兩側要多填筑各300mm,平整壓實,使之符合規范要求。
路基壓實是直接影響路基施工質量的關鍵環節,在壓實作業中,填料含水量的多少又是影響路基填筑施工進展與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予以嚴格控制。路基含水量與路基壓實程度密切關聯,因此路基含水量一般可以作為壓實效果評價的重要指標,路基含水量越接近標準范圍,表明壓實效果越好,土層的密實度越高。但填料不同,路基含水量也可能不同,不是各個路段都能達到最佳含水量標準的,比如砂質土和黏性土含水性就很不一樣,壓實效果就會有一定差別。壓實施工中,應控制壓路機的行進速度為10km/h~15km/h,壓實不少于15遍~20遍。每層壓實完成后,應依照路堤填筑的實際高度,對每層壓實度進行檢查,確保每層填筑資料無遺漏,并由監理進行簽字確認或旁站監理。在填筑至設計標高后,應及時按照要求對路槽進行整理,對邊坡進行修整并做好防護,從而為路堤填筑的強度與穩定性提供保障。
(1)從施工現場的實際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經濟實效的施工方案,對設計圖紙方案要進行認真審核并熟悉,同時做好各有關部門的工作協調。
(2)合理選用施工機械設備,開展機械化施工,減少人力支出,確保施工能力強、進展快、效能好。且施工用機械設備要嚴格按照維養要求做好相關的保養維護。
(3)選好路基填料,以確保其強度高、水穩定性好,便于填筑壓實。填筑施工時,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和施工方案進行。
(4)正式施工前,須做好試驗段的施工,以便獲取準確有效的設備參數、填料松鋪厚度參數等數據,總結經驗,形成規范,以為路基填筑施工打下基礎和提供樣板。路基填筑施工所用設備、填筑材料等應與試驗段施工時一致。
(5)對不同路段、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地質情況,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選用不同的填料、采用不同的路基基底處理技術,運用不同的填筑施工方式,且都要達到國家的相關技術質量標準。
路基填筑作為公路建設項目的重點施工內容,其施作質量易受多方因素所影響,因此,填筑施工全程的作業管控便顯得愈發之關鍵。對此,參建各方務須對其予以廣為關注,全面做好填筑作業前的相應準備,并依現場實際妥善處治好基底,選用適宜填料,應用高效機械設備開展攤鋪、壓實作業,抓好施作要點與注意事項,加強試驗監測,多措共舉,全力促使路基填筑質量得以優質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