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軍 山西六建集團有限公司
混凝土作為一種工程建筑中使用率最高的材料,其施工質量可謂是非常重要,不僅關系到整個建筑工程的使用價值,更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雖然混凝土結構有著一定的使用優勢,但與此同時混凝土結構也有著一定的不足之處——易開裂,這一問題會極大的影響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如何有效解決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問題是當下最為緊要的。本文針對可能會導致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原因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并提出了幾點有效解決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對策,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幫助。
通過對可能會導致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因素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與分析之后,筆者發現在實際工程建筑過程中有很多因素都會導致混凝土結構開裂,例如施工材料的使用、施工人員的技術以及施工現場管理等。因此本文從以上方面進行闡述。
雖然混凝土是建筑施工過程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種建筑材料,但還是不排除部分建筑單位為了減少施工成本將一些原有檢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質量以及規格的相關環節而簡化;還有一些建筑單位的相關人員在檢查的過程中缺乏細心與耐心,從而導致混凝土材料的質量或者是規格不達標,以至于建筑過程中使用了質量不合格的混凝土材料,甚至有的建筑單位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還會出現偷工減料等現象,而這些都是引起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通常情況下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建筑材料在投入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還會出現一定的而化學反應或者是物理反應,這些反應的出現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混凝土材料,改變其力學防水或者抗壓性能。無論是在何種類型的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都會使用到不同類型的混凝土,而不同類型的混凝土材料也有著不用的攪拌方式以及攪拌程度,所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要嚴格按照施工的類型也特點去選擇不用程度的混凝土材料。但事實上絕大多數施工人員為了節省施工時間而隨意的選取混凝土材料,因而導致混凝土材料的性質與建筑本身不符,從而影響到混凝土材料的質量導致出現混凝土出現裂縫。一般情況下混凝土材料配合比都是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根據實際建設場所勘察以及相關實驗之后所得出的數據信息進行配比,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保證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并通過混凝土材料的坍落度來判斷混凝土和易性的好與壞。但是很多相關工作人員都是隨意配比,根本沒有進行相關的實驗與勘察[1]。
據有調查現實大多數建筑單位在實際工程建設過程中都缺乏一個完善有效的工程管理制度,并且對與施工現場的相關參數也沒有進行嚴格的審核,從而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通常情況下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對很多建筑環節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質量要求,如果想要很好的保證施工質量,那么就必須要按照每一項項目的工藝要求開展施工,特別是在模板搭建、模板清理以及混凝土澆筑等施工環節,在這些施工環節中如果有一個環節出現失誤,那么則會整個施工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但大部分施工人員都會在此過程中出現不同情況的失誤。因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所以很多時候在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都缺乏有效的檢查,從而導致一些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載荷與實際建筑施工所要求的強度不符,進而導致施工過后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2]。
據實際調查現實建筑施工行業是農民工主要從事的行業,所以就導致了絕大多數建筑單位施工人員的主要構成群體是農民工,而絕大多數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都普遍偏低,且群體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文化差異性;這也就導致了多數施工人員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識、質量意識以及責任意識,從而導致相關建筑單位很難切實的保證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再加上部分施工人員缺乏一定的實際施工經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機率。很多施工單位由于施工管理方面的缺失,忽略了對基層施工人員的知識與技能培訓;而這則大大增加 混凝土結構出現質量問題。
如果各建筑單位想要有效的避免或者控制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那么就需要從源頭上進行有效的控制,加大對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幾率。首先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管理人員應組織成立專門的施工質量檢查小組或者混凝土材料質量檢查小組,以此來保證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質量。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相關施工人員因對所有建筑材料進行嚴格的質量管控與篩選工作,尤其是混凝土施工原材料。除此之外,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對混凝土進行實時監控,避免混凝土材料出現水化熱現象。在選擇施工所用水泥和混凝土材料時,盡量選擇一些低熱或中熱這兩種類型的水泥,如礦渣水泥就屬于低熱硅酸鹽水泥的一種,又如粉煤灰水泥則是中熱硅酸鹽水泥的一種。這兩種水泥都是大多數工程建筑建設過程中最常所使用的水泥,硅酸鹽水泥不僅是性能最好、應用最為普遍的水硬性膠凝材料,更重要是硅酸鹽水泥還能夠對混凝土材料在硬化過程中所釋放的熱能進行吸收,硅酸鹽水泥的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證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在進行混凝土材料攪拌的過程中以及其他施工環節中,施工人員都需要嚴格控制用水。水的使用類型可以通常有兩種:一種的自來水;一種是地下水;但無論是哪一種性質的水,都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保證清潔,這樣才能有效的避免水中含有的有害離子影響到混凝土材料的性能,進而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在進行混凝土材料拌合的過程中,施工人員除了要根據實際建筑需求來選擇混凝土材料拌合的方式以及程度之外,還必須要嚴格進行礫石的配比,這樣才能夠很好的保證混凝土材料的強度,避免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問題的出現[3]。
除以上筆者所說主要原因之外,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漲縮或者是應力。而施工縫的設置則是為了避免這一可能性的出現,施工縫不僅能夠很好的為混凝土材料的漲縮提供可冗余的地方,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材料所出現的內部壓力。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注重施工縫的設置。與此同時相關施工人員還必須要做好施工縫的養護工作,這樣才能有效的解決混凝土出現裂縫的問題。除設置施工縫之外,也可進行止水帶以及導水管的設置,這樣則能夠保證混凝土結構的防水性能符合標準。止水帶應設置在十公分的位置,且必須要保證焊接的牢固,在設置過后進進行嚴格的檢查,避免出現焊穿或者是漏焊的問題,進而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防水性能。混凝土澆筑之前的清潔與維護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相關施工人員必須要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對澆筑面進行清理,清理之后需要使用處理劑對澆筑面進行涂抹,這樣一來則能夠在提升混凝土材料防水性能的同時避免出現黏結現象。在進行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應選擇分層澆筑,且兩次澆筑的時間需間隔開,第二澆筑時需要等到第一次澆筑混凝土凝結之后在進行。
溫度的嚴格控制是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的關鍵途徑。如果相關施工人員想要很好的保證混凝土結構最后的施工質量,那么首先就必須要嚴重控制混凝土的溫度,無論是混凝土內部的溫度還是外部的溫度都需要將其控制在標準的范圍之內。其次,在實際的混凝土澆灌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混凝土的溫度是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或者標準所規定的溫度。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來影響到混凝土的溫度高度,所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找出影響到混凝土入模溫度的因素,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例如如果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材料的體積較大,那么這個時候混凝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某種因素而導致溫度升高或者產生了一定的偏差,所以這個時候施工人員就需要結合混凝土材料的內外溫度差來計算出入模溫度。混凝土溫度的測量主要依靠于測溫點,所以測溫點起著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測溫點的布置必須要能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可信度,這樣才能確保實際的測量溫度能夠很好的反映出混凝土結構的溫度。測溫點的布置通常情況下可以充分結合混凝土材料的澆筑方案以及模板的結構特點來進行。
眾所周知建筑施工所使用材料的質量好壞對直接對工程施工質量以及建筑整體后期的使用價值以及使用周期造成嚴重的影響。如果相關施工單位想要很好的保證項目的實際施工質量以及整體建筑后期的使用價值,那么就必須要對混凝土材料采取相關的護理措施。如果沒有對混凝土材料采取任何的保護措施,那么非常容易導致其在后期或者是建設過程中出現裂縫,如果在建設過程中出現混凝土結構開裂的現象,那么就意味需要重現返工,這樣才會嚴重影響帶工程進度。如果在后期混凝土結構出現開裂的現象,那么則會嚴重影響到建筑的美觀。因此,為了避免這一系列問題的發生,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就需要對混凝土材料進行一定的護理;并且在混凝土材料冷卻的時間段之內,施工人員還需要對混凝土層面進行的相關的掩蓋工作。掩蓋的目的有二:第一,保證混凝土具有充分水分;第二,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在日常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還需要定期對混凝土墻面進行澆水,這樣能夠緩解其水分的蒸發。而在混凝土結構完全凝固之前,管理人員需要派遣專人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嚴格的看護,這樣才能很好的避免被他人所誤碰而留下手腳印或者是被外界因素所污染,一旦被污染或者是留有手腳印,則需要進行維護,不僅很有可能會延誤工期,還會在大大增加施工成本。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需要注重混凝土的護理。
總而言之,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開裂現象的因素有很多。如果各建筑單位想要很好的避免或者降低混凝土結構出現開裂現象的幾率,那么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就必須要加強混凝土原材料質量的控制、制定并完善相關施工管理制度以及注重施工檢查工作的開展和加強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等,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提升最終的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避免出現開裂的問題,提升整個建筑的使用價值以及使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