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李靜 沈雪云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 300192)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2019)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干咳,少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或接觸傳播,具有很強的人際傳染性[1-2];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該病納入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3-4]。我院血液凈化中心原有門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0 余人,疫情發生后又承擔了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海河醫院血透室轉診的部分患者的透析治療任務,共計透析患者430 余人。 血液凈化中心依據國家衛計委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的相關防控指南, 制定出針對疫情期間的接診制度及流程,建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每日排查報告制度。 采取每名患者固定透析時間、 微信預約、 分時段錯峰上機; 固定陪伴家屬; 嚴格執行患者體溫三級篩查制度、及時鑒定與排查、疑似病例單間隔離透析等應急管理措施,現報告如下。
血液凈化中心依據疫情防控的工作種類進行人力配置與調度[5],共分成4 個小組:接診防控小組、后勤消毒小組、培訓小組和隔離小組。 其中接診防控小組對進入醫院的患者和家屬執行預檢分診流程、體溫監測登記等, 包括詳細評估其透析間期有無與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病例接觸史;有無發熱、乏力、胸悶、氣促、腹瀉史等流行病學史;進入醫院的所有患者及家屬需要微信掃描二維碼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并記錄; 同時要求患者家屬簽署新冠肺炎防控告知承諾書,了解相關責任及需要履行的義務。 消毒小組負責醫護人員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的發放及使用登記,按工作時間控制醫療物資數量,避免浪費;負責治療及診療區域范圍內整體環境、 物品消毒的實施及監控。 培訓小組負責對全員進行個人防護用品穿脫流程、手衛生操作規范、消毒液配置原則及隔離患者進行連續腎臟替代療法(CRRT)操作的防護流程的培訓及考核;緊跟防護指南的更新,全員及時掌握最新防控知識與要點并通過考核; 對透析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感控知識的宣教。 隔離治療小組負責將體溫高于37.3 ℃或有呼吸道癥狀患者引導至發熱門診進行鑒別診斷; 負責經發熱門診鑒別診斷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仍有呼吸道癥狀或發熱患者在隔離單間內固定機器進行的透析治療, 觀察2 周后再次經發熱門診鑒定排查后方解除隔離, 在常規環境下進行治療; 同時負責疑似患者在發熱門診隔離診斷期間的CRRT 治療。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 血液透析患者無法像普通民眾一樣居家隔離, 必須每周3 次至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 透析患者因本身疾病原因,抵抗力差, 屬于病毒易感人群; 同時透析中心人員密集度高、暴露風險高,給疫情防控帶來極大的挑戰。 在患者進行透析治療前進行三級體溫篩查制度, 即接診大廳初篩-進入透析中心治療區域前復篩-透析治療上機前最后篩查; 在治療進行中每小時進行生命體征及體溫的監測,每一個環節的防治都要落實到位;患者進入血液凈化中心及進行治療全程中佩戴口罩、 進行手消毒, 嚴禁在透析治療中飲食及摘脫口罩,加強對患者家屬的防控管理。 向患者家屬發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宣傳手冊, 安排接診小組護理人員進行防控知識宣教; 疫情期間患者往返透析中心需固定家屬陪護; 對患者及其固定陪護家屬進行信息登記, 對患者家屬做好體溫實時監測、 實時記錄、每日總結、每日上報。 建議家屬將患者送至醫院后及時離開以避免人員聚集。 鼓勵家屬督促患者居家自測體溫,體溫≥37.3 ℃或有咳嗽、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者應及時通知血透中心并前往本院發熱門診進行進一步鑒定診斷, 經排查后有明顯發熱及呼吸道癥狀者仍需在隔離單間內進行固定機位透析治療2 周, 經鑒定后排除為新冠肺炎感染者方可解除隔離,正常透析;疫情期間我院血液凈化中心除接受天津市衛健委分配至我院的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取消院外患者的臨時性透析治療。
每個透析治療區域內均配置高效能空氣消毒凈化器;每班次治療結束后進行開窗通風30 min,以加強清潔消毒及換氣頻率; 嚴格執行兩班透析之間患者清場制度; 每班次透析治療結束后用有效濃度為1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進行地面、 透析機器表面、患者床單位、過床桌、治療車及治療區域范圍內物體表面的擦拭消毒,對有患者血液、分泌物、嘔吐物及排泄物的床單位及濺有血液的機器表面及時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的濕巾進行擦拭, 避免接觸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6];在接診處、候診大廳、透析中心入口及各治療區域內張貼宣教資料,重點告知減少和控制家屬陪護;播放正確的手衛生、佩戴口罩的操作視頻;對于隔離單間內進行治療使用的置換液、透析液和藥品一人一配置,不得用于其他患者或返回治療室或庫房; 同時由隔離小組固定人員進行治療及護理。 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的醫療器械、 物品及血透機器嚴格按照防控指南配置有效氯濃度為2 000 mg/L 的消毒液進行表面加強消毒[7]。 醫護休息室、家屬休息室每日2次進行紫外線消毒,同時做好監測及消毒記錄。 護士站、接診臺、家屬休息室內物品、各處門把手等物體表面每班次患者上機后, 使用1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消毒并記錄。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 利用信息系統制作透析患者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并進行調查[8];統計結果并進行分析,邀請院內心理科醫生進行疏導及心理干預, 對SDS、SAS 測評中分數較高者進行針對性個案輔導。
制定應急處置流程并進行針對性演練; 利用醫管云平臺對醫生、護士、技師及護工進行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知識培訓,并進行考核;嚴格執行標準預防措施、嚴格手衛生操作;正確使用醫用防護用品,工作期間全程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及帽子, 在進行上下機、血管通路換藥、穿刺或護理時,需戴一次性外科口罩、護目鏡或面屏及一次性醫用手套,工作服每日更換;如在隔離單間工作,應嚴格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治療區的要求執行。 需著隔離衣、佩戴護目鏡、N95 口罩及一次性醫用手套;對所有工作人員每日測2 次體溫,體溫≥37.3 ℃或有咳嗽、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及時上報并按規定進行鑒別診斷;工作人員實行分時段進餐, 減少工作人員在進餐時的聚集及暴露。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原因抵抗力低屬于病毒易感人群,加之透析中心治療區域內人員密集度高、暴露風險高,要充分認識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加強醫護人員的防護、減少聚集性醫療活動;加強家屬及患者的宣教, 做好患者及家屬的活動軌跡記錄;嚴格執行體溫三級篩查管理及流行病學調查,做好透析患者及家屬的管理,落實好固定家屬陪伴制度;嚴格執行兩班透析期間患者清場制度,做好治療及診療區域內環境進行通風換氣及物體表面消毒工作。通過以上措施及管理制度的落實,我院血液凈化中心未發生過院內感染事件, 消除了患者及家屬的緊張情緒,隨訪患者滿意率數據由原來的94%升高至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