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勒爾汗·阿克木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冠心病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心臟病類型,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血管官腔狹窄、堵塞等,進而形成心肌缺血、缺氧壞死,引發心臟功能改變[1]。當下我國冠心病的城市患病率約為1.6%,農村患病率約0.5%。冠心病可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等癥狀,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同時具有較高的病死率[2]。本研究將探究分析,疼痛護理對于冠心病重癥監護室患者死亡率的影響情況,為重癥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提供參考。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冠心病重癥監護室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選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男20例,女12例;患者年齡55~78歲,平均(67.25±5.37)歲。對照組中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齡54~82歲,平均(66.81±6.09)歲。兩組患者相關臨床資料均無較大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為患者建立心電監護儀,密切觀察患者心率、血壓、血氧、呼吸等相關指標,并每1小時記錄1次。主動詢問患者是否存在胸痛、胸悶癥狀,心痛時,注意觀察患者心電圖ST-T段表現。觀察患者有無呼吸困難或其他心力衰竭表現。觀察患者二便通暢情況。每2小時測量患者體溫。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安撫、消除患者心理顧慮,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飲食管理,以低脂、低膽固醇、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為主,控制鹽攝入量。指導患者絕對臥床,保持緩解安靜,必要時對患者使用鎮靜劑。遵醫囑應用其他藥物,配合醫生完成其他治療措施。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服務基礎上再加入應用疼痛護理。首先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患者在發生疼痛時,觀察患者的表情、表現、體位改變情況、心率、血壓等相關改變,并據此大致評價患者疼痛狀況。同時詢問患者疼痛感受,可以應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疼痛狀況評分。根據疼痛表現,對引發疼痛的具體原因進行分析。然后根據患者疼痛狀況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對于疼痛程度較為嚴重的患者,應該及時告知醫師,在醫師指導下適量應用鎮痛藥物止痛。同時觀察患者疼痛癥狀好轉程度,并做好止痛藥物的使用劑量、使用方法、用藥前后的疼痛狀況等方面記錄。對于中度疼痛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長效的鎮痛藥物,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疼痛感受發作規律等,分析疼痛發作原因。對輕度疼痛或應用鎮痛藥物后還有輕微疼痛的患者可以指導患者通過轉移注意力方式緩解疼痛感受。比如聽音樂、聽廣播、看電視等。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及時排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指導患者保持積極樂觀心態。
觀察統計兩組患者護理前后VAS評分情況,總分1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同時統計兩組患者病死率情況。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所得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VAS評分分別為(7.84±2.53)、(3.26±1.08);對照組患者護理前VAS評分分別為(7.73±2.61)、(4.58±1.81)。兩組患者護理前VA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t=0.1712,P=0.864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t=3.5427,P=0.00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病死1例,死亡率為3.13%;對照組患者病死4例,死亡率為12.5%。兩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病死率顯著低于對照組,x2=6.0934,P=0.01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狀動脈狹窄,血流通過性差,因此容易引發心絞痛等多種臨床癥狀。而心絞痛發作會對患者產生嚴重疼痛,這中嚴重疼痛的出現會對患者生存質量產生嚴重影響[3]。同時疼痛作為第五生命體征,也會嚴重影響患者預后。若患者疼痛頻繁發作,也會消磨患者意志,讓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甚至可能產生心理,對臨床治療失去信心,不配合醫護操作等。所以冠心病疼痛應該引起重視,積極控制疼痛、緩解疼痛,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患者預后[4]。
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疼痛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死亡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對冠心病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給予疼痛護理可明顯降低患者疼痛癥狀,同時也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綜上所述,疼痛護理應用于冠心病重癥監護室患者在改善患者疼痛癥狀的同時也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