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敏
(昆山市中醫醫院,江蘇 昆山 215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其特征是氣流受限,在臨床中主要顯現為呼吸困難、咳嗽、氣喘及胸悶等[1]。在院期間能夠對病人實施干預來控制病情,但是病人在出院后自我控制力低、流動性差及復診依從性低等導致出院后難以延續在院期間的護理效果,以此院后采取干預措施來改善這一問題是臨床中關注的熱點[2]。隨著微信平臺的使用及普及,我院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實施護理干預利用微信平臺,以此探討其干預對病人肺部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研究組35例。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71~83歲,平均(75.5±4.5)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7例,初中10例,高中8例。研究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70~83歲,平均(76.0±4.7)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5例,初中11例,高中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利用微信平臺實施:①建立微信平臺小組,由護士長、管護師、主治醫師及護士組成,主治醫師負責監督審查護理工作及平臺的資料;主管護師負責傳達上級領導的意見以及反饋問題;護士長對小組成員進行專項知識的培訓以及工作安排,小組成員負責實施并指導病人學會使用微信平臺。②組建微信平臺,以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的方式進行,并讓患者加入其中。③每日在公眾號推送1條消息,內所發送的內容必須有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知識。同時在微信群中發放標準的肺部康復訓練動作,讓患者保存并按照其進行訓練。在內容制定的時候要保證患者能夠理解,以圖片、文字及視頻多種形式進行。
對比兩的CAT總評分,該問卷包括8個問題,患者通過自身的情況對每個項目評分,0~5分制,分值為0~40分,分數越高表示疾病癥狀越嚴重。同時對比兩的FEV(1秒用力呼氣容積)、PaO2(血氧分壓)、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水平。
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對照組實施常規干預后CAT總評分為(26.04±4.52)分,研究組實施微信平臺干預后CAT總評分為(15.66±3.06)分,兩組評分具有明顯差異,且研究組CAT總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干預后PaO2水平為(6.84±1.13)KPa,PaCO2(7.39±1.04)KPa,FEV(50.11±7.84)%,研究組實施微信平臺干預后PaO2水平為(7.92±1.25)KPa,PaCO2(6.42±0.84)KPa,FEV(62.89±8.29)%,兩組各項指標具有明顯差異,且研究組PaO2、FEV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給環境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加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負擔疾病[3]。臨床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對自身病情的識別、就診及自我管理的要求較高,目前臨床中只能通過干預來緩解癥狀,完全治愈的難度較大[4]。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產品的應用給我們的生活帶去了極大地方便,微信的出現更是給交流節約了時間、降低了成本。微信是一款可以跨平臺進行交流的通訊工具,該軟件可以實現單人、多人同時進行交流,通過手機網絡進行語音、圖片、視頻以及文字的發放與接收。在本次的研究中,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利用微信平臺,結果顯示:研究組CAT總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結果證實了微信平臺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在建立微信群及公眾號后,微信平臺小組制定、審核有關疾病的內容,并在平臺中定期的推送,從而達到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同時病人可以在微信群中提出自身對有關疾病的疑問,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且微信群中的好友均是同類疾病的病友,其可以在群中互相分享自身鍛煉及恢復的經驗。同時出院后護理人員還可以隨時與患者進行互動,督促患者院后的康復訓練。通過本次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PaO2、FEV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護理干預中,利用微信平臺能夠提高病人的肺部功能。
綜上所述,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實施護理干預中,利用微信平臺取得滿意的效果,能夠更好的改善病人的肺部功能,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