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汪 勤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肺炎是一種新型急性傳染病,發病率高,傳染性強,具有一定死亡率[1]。2020年初該病從武漢開始迅速擴散至全國范圍,國家衛健委在2020年第1號公告中將其規定為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防控措施[2-3]。鐘南山院士等專家團隊指出新冠肺炎主要癥狀為發熱、乏力、咳嗽、呼吸不暢;可經飛沫近距離接觸傳播,不排除體表傷口、排泄物污染等其他途徑傳播的可能;以對癥治療為主,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前線的逆行者們在奮力抗戰,在后方的醫護人員也應打好保衛戰。為了減少院內新冠肺炎的傳播,南醫大二附院決定將急診病房作為抗擊新冠期間的過渡病房。所有住院患者都先收住急診病房,待核算結果出來,排除新冠肺炎后再由醫護人員護送轉運至各專科病房。在該決策實施過程中通過隨機約談和常用心理評估量表,發現大部分急診醫護人員存在不良心理情緒。本文分析了壓力產生的原因,并根據臨床經驗提出一些心理防護與疏導措施。
目前我院急診病房配備的人員較少,突然驟增的工作量對醫護人員的身體素質提出較大的挑戰。
由于疫情的突發性與傳播性,醫院常規儲備的防護用品不能滿足所有醫護人員的日常使用需求。突然增多的住院患者,大大增加了病房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但是為了節省物資,每位醫護人員只有一套防護用品。急診醫護人員每天都在自己會被感染、會被隔離的擔心中工作。對急診醫護理人員的內心產生極大影響。
急診病房醫護人員對專科性較強的疾病治療和護理方面經驗不足,處理不到位,需要請相關專科人員會診后才能有效應對。這一過程等待時間長,患者病情變化快,醫醫、醫護、醫患之間溝通不佳等等,都容易產生矛盾。
由于其他住院病房采取的是封閉式管理,所以其醫護人員不需穿戴防護用具。所以在患者交接時,急診的交接人員常常遭受異樣的評論,進一步增加了大家的負面情緒。
①成立心理疏導小組。組建微信群采取有效溝通鼓勵情緒表達,及時了解大家的心理狀態并進行調整。壓力過大的醫護人員由院方安排心理咨詢師進行針對性的個體心理治療或采取適當的藥物干預,避免問題進一步嚴重化。②合理排班。 護士長可根據工作量彈性排班,從急診其他單元抽調人員全力支持病房。③加強安全防護。醫院應采用各種方法(采購、社會募捐等)保障重要部門人員防護物資的需求。④獎金績效政策支持。體現勞有所獲、勞有所得、多勞多得,充分調動大家工作的積極性。
①不對自己提過高的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過分要求自己。②鼓勵情緒表達。不愉快的事情隱藏在心理,會增加心理負擔。找人傾訴會頓感舒暢。可以與同事、親朋好友及時溝通和多交流,緩解心理壓力,及時疏導不良情緒,避免負面情緒過多累積而導致心理問題。③可以通過運動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激發積極、愉快的情緒反應,使自己從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④盡量保證飲食、睡眠及活動需求。 馬斯洛人類基本需求理論告訴我們,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只有在滿足了生理需求的基礎上,才能確保個體的身心健康。⑤鼓勵主動求助,尋求專業心理指導[4]。
在現在的特殊時期,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是打敗肺炎這場戰“疫”的基礎。各醫院應給予高度重視,實施有效的心理防護和疏導措施,全力保障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作為醫護人員,這次危機也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越是危險,越需要我們團結一致、積極面對、挑戰自我。在危機中成長,全力支持和相信黨和政府,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