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琴,張冬林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藥學部,湖北 武漢 430022)
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癥。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大多見于冬春季節,可暴發或散發流行。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全身酸痛、干咳及肺浸潤等。病毒性肺炎的發生與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徑以及宿主的年齡、免疫功能狀態等有關。一般小兒發病率高于成人。在臨床一線的醫療實踐中,有個別患者在入住病房的初期階段及病情變化進入平臺期時出現焦慮不安甚至恐懼的心理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救治的依從性。現報道1例焦慮情緒導致病程延長的病例。
患者,女,44歲,因“發熱8天伴喘氣4天”于2020年2月1日收入我院。入院前行CT檢查可見雙肺多發淡薄斑片影,縱膈淋巴結增多,提示雙肺病毒性肺炎可能。
患者住院期間體溫正常,心率在68~100次/分,呼吸平穩。2月6日患者訴呼吸困難,睡眠差,查體SPO2100%(鼻導管吸氧,氧流量5 L/min),心率85次/分。2月19日患者訴便秘及潮熱,查體生命體征平穩。2月20日,患者訴腹痛,查體腹部平軟,無特殊。2月28日,患者焦慮,睡眠差。3月1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差。3月8日患者焦慮明顯、食欲、睡眠障礙。
1.3.1 抗肺炎治療
給予抗炎抗病毒及對癥治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阿比多爾顆粒、蓮花清瘟膠囊、甲強龍、多索茶堿注射液、甘草酸二胺、沐舒坦、金葉敗毒顆粒)。
1.3.2 抗焦慮治療
酒石酸唑吡坦片5 mgqn,2月21日~3月10日;奧氮平5 mgqn,2月25日~3月3日;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10.5 mgqn,2月28日~3月3日,后調整為bid,3月4日~3月10日;艾司唑侖1 mgqn,3月8日~3月10日。
患者治療39 d后,精神、飲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2020/02/11 CT-胸部及心臟平掃檢查診斷:雙肺病毒性肺炎,較前(2020.1.31)有所吸收。2020/02/23 CT-胸部及心臟平掃檢查診斷:雙肺改變,考慮病毒性肺炎恢復期表現。
人類在面臨巨大威脅生命安全的事件面前,產生恐懼是一種正常的反應。當出現恐懼反應時立即將患者脫離或隔離恐懼源,可以緩解其恐懼情緒,使其心態恢復正常。但是,如果面臨的恐懼對象有許多的不確定性、不可靠性時,不僅使患者拉緊了心理緊張的弦,也動搖了其穩定心態的基石,這就是焦慮的本質。
2.2.1 藥物治療及注意事項
首先控制癥狀,可用艾司唑侖或者酒石酸唑吡坦片;并應用抗抑郁藥聯合治療3~6個月,如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黛力新)。需要注意的是肺炎主要影響肺臟,應謹慎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因為這類藥物可能會加重呼吸抑制,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應注意。
2.2.2 心理疏導四原則在緩解焦慮恐懼中的應用
在心理疏導中,普遍遵循的原則是:真誠、共情、無條件關懷和接納、非指導性的干預。
①真誠互動原則:從患者入院開始,醫務人員就應與其建立真誠的醫患關系。醫務人員應該認真聽取患者的想法和自我心理感受。在互動過程中醫務人員眼神應該看著患者,面帶平和的神情。切忌不要在患者訴說身體不適時,讓患者覺得醫生在發呆,注意力不集中。這些表現都會給患者一種醫護人員不重視其病情的感受。認真傾聽求患者的敘述,其本身就具有治療作用。某些患者在對施治者產生信任感后會全部傾訴出自己壓抑已久的內心感受,甚至會痛苦流涕地發泄自己的悲痛心情,這一結果會使其情緒安定舒暢,心理障礙也會明顯改進。
②相互理解原則:因疾病的折磨,患者對病情的擔憂和未來的不確定性等因素,會出現焦慮恐懼的常態化改變。醫護人員長時間疲勞工作,如果休息和飲食得不到改善,久而久之,也會出現煩躁、不安等心理變化。要做到醫患之間相互理解,只有醫護人員換位思考患者的處境,充分理解患者的焦慮恐懼,才能設身處地為患者服務。
③無條件關懷和接納原則:在查房接觸患者時,有些患者會向醫護人員表達一些失望、自卑、焦慮、悲觀,內疚、慚愧、甚至抑郁的心情感受等。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醫護人員抱有同情、理解、不鄙視、不排斥的態度,讓患者感到自己并不孤單,有許多人在幫助他,那么患者的負性心理就會隨著病情的好轉逐漸消失,醫患關系就會信任中得到加強。 這對悲觀消極、久治未愈的病人尤為重要。反復地支持和鼓勵,可防止患者發生消極言行,大大調動患者的心理防衛機能和主觀能動性;對強烈焦慮不安者,可使其情緒變得平穩安定,以加速病患的康復。
④引導性的指正原則:當前是一個信息來源多樣化的時代,患者的認知會受到矛盾信息的干擾。如果患者既往性格是比較敏感的話,或許就會擴大認知推理,也就是災難化認識客觀現象,導致看不到積極點,只有消極的結局。患者出現這種認識的偏差因素很多,如醫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思維定式(也可以稱之為思維習慣)、網絡媒體的影響等。此時患者會更加關注住院期間自身病情的變化、反復詢問有關檢查指標的變化。建議針對患者個體而言,需要反復正性解釋結果,不要夸大該患者的病情特點,尤其是在向患者解釋檢驗結果時。
部分患者焦慮情緒持續時間長、嚴重程度高,自我調節難以恢復,使得病程延綿起伏,又反過來加重負性情緒的惡化,二者互相影響,不但不能調動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而且還能影響其救治依從性。醫務人員一旦明確患者存在焦慮情緒,則應在救治的基礎上積極應用心理疏導及藥物治療,以利于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