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曉英,周 廣,秦語語,溫彩藝,庹必光,方興國
(1.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鏡中心,貴州 遵義 563000;2.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鏡中心,貴州 遵義 563000)
納入內鏡治療的患者:①有肛門不適,伴或不伴有便血癥狀,經結腸鏡檢查診斷為痔;②一般飲食及藥物治療無效、反復出血;③內鏡下診斷為I-III期的內痔,且愿意接受在結腸鏡下行硬化劑治療的患者;④排除內鏡治療的禁忌癥后。不納入治療的患者:內鏡診斷為IV期以及伴有炎癥性腸病、肛門狹窄、肛裂、瘺、大便失禁的患者不納入治療。70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21例;年齡26~78歲;病程6~30年;疾病分期包括Ⅰ期41例、Ⅱ期 24例、Ⅲ 期5例;16例內鏡檢查時有活動性出血進行急診內鏡下治療,54例選擇了擇期手術;其中合并癥包括高血壓15例、糖尿病9例、失血性貧血3例、前列腺增生7例。經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在術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實施診治。
1.2.1 器械、物品準備與設備調試
該組患者均接受透明帽輔助內鏡下硬化術治療,內鏡選擇OlypmusCF-H290電子腸鏡,注射針選擇Boston Scientific(一次性使用體內注射針)硬化注射針(M0518311透明,25G,直徑0.5mm針尖長為4mm),注射用硬化劑為聚桂醇,選擇Olypmus(D-201-13404)內鏡透明帽。其它使用物品有麻醉機、氧氣、負壓吸引器、心電監護儀、注射器、鹽水、止血劑、急救車等,檢查各種配件并確保完好。
1.2.2 術前患者的準備
常規進行結腸鏡檢查前的腸道準備,并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相關知識、治療措施及配合方法;檢查前查看心電圖、血常規、胸片、出凝血時間是否正常,確保手術順利完成。
1.2.3 護士準備
建立靜脈通道,協助患者取左側位,行心電圖、血氧飽和度監測;將透明帽安裝在結腸鏡前,使結腸鏡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并做好內鏡清洗消毒追溯管理;用滅菌紗塊取達克羅寧膠漿潤滑肛門口,并做肛門指檢及潤滑結腸鏡前端插入部,協助醫生進鏡,并與醫生共同觀察腸道有無病變,若有息肉則先處理息肉后再接受結腸鏡內痔硬化手術治療。
1.2.4 麻醉師準備
本組70例患者均由麻醉師綜合評估病情,符合全麻標準,術中全過程由麻醉師對患者進行心電圖、呼吸及血氧飽和度監護下實施不插管全身麻醉手術,并做好記錄。
1.2.5 治療的術中配合
首先護士將10ml聚桂醇+0.2ml亞甲藍抽入10ml注射器中,將配置好的聚桂醇注入注射針內進行排氣備用,醫生注氣后充分暴露視野,固定內鏡,防止滑脫,明確痔核基底部,護士將注射針前端送醫生插入內鏡活檢孔管道,此時注射針針尖務必退在注射針外管鞘內,避免注射針針尖損傷內鏡管腔,當注射針露出內鏡前端時,護士推出針尖,根據醫生選擇的部位進行內鏡直視下進針,在齒狀線以上選擇注射點,并嚴密觀察注射情況,避免藥液注入不足。一般每個注射點劑量約為 0.5~2 ml,每注射0.5ml向醫生報告一次硬化劑用量,邊注射邊退針,掌握針頭方向,避免針頭移位,導致穿刺過深藥液外滲及出血,影響鏡下視野,而出現并發癥或達不到治療效果。治療結束,再觀察注射點有無出血,若有出血用透明帽進行短暫壓迫止血,大約10~20s。
1.2.6 術后處理
術后當晚臥床休息,選側臥位,避免直立或平臥位,減少注射部位受壓。可飲水,禁食24小時,術后三天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富營養為主,少渣飲食,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飲酒3個月;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多休息,合理膳食;保持大便通暢,軟化大便,特別是對便秘的患者,術后72小時遵醫囑服用乳果糖,每天3次,一次10ml,連續3-5天,普通患者可遵醫囑服用1-2天,且保持肛門清潔,便后每次用溫水輕輕擦洗肛門,一般不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必要時局部使用痔瘡膏或痔瘡栓以促進恢復。治療后囑患者一周內避免劇烈運動,并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
痔瘡療效評價標準為[1]:①痊愈:治療后患者的便血、脫出、疼痛、瘙癢、粘液分泌、排便異常等癥狀完全或基本消失,檢查痔瘡時已消失;②好轉:治療后患者的前述癥狀有所改善,檢查痔瘡時已有顯著減小;③無效:治療后未能達到前述標準,或惡化。
70例經透明帽輔助內鏡下硬化術治療術后亦無患者出血,手術順利,痊愈67例、好轉3例,總有效率達100%。手術時間、住院天數及治療費用分別(1.5±0.6)h、(4.1±1.5.0)d、(2523.7±569.4)元。術后1周內患者無腹痛、發熱、尿潴留,有5例患者伴有肛周痛,10例患者出現便后不適,其余患者未訴特殊不適。術后隨訪3個月患者未發生其他并發癥,調查患者滿意度為100%。
透明帽輔助內鏡下硬化術治療痔瘡的方法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內鏡治療術[2],此法具有止血率高, 并發癥少, 手術時間短、病程短、費用少、對生活及工作影響小等優點。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硬化劑,可迅速刺激內痔黏膜下層與痔核內的相關動靜脈,進而形成血栓,達到止血目的[3]。我們通常要求具備1年以上內鏡工作經驗,并能獨立完成消化道息肉切除術100例以上的護士配合該手術,避免因醫護配合不當引起醫療安全事件的發生。在操作前務必全面掌握病情,根據痔核選擇注射針。本組70例患者均選擇4mm針尖的注射針,比文獻報道[4]推薦使用的(10-20mm)的注射針更易于控制。操作時針尖斜面與痔核的角度保持在30°迅速刺入,抽回血查看是否在痔核內,注射時做到精準、足量、避免藥液外滲。護士配合貫穿整個操作流程,協助醫生固定結腸鏡不脫出肛門口,使得腸鏡穩定,避免針尖劃破痔核導致出血和損傷鉗子管道。出針動作輕柔、推注硬化劑時“快速、均勻”,避免用力過猛藥液外滲。注射完畢及時收回針芯,用注射針外套管按壓穿刺點1-2s,報告硬化劑用量,細致到每點的平均用量。觀察患者腹部情況,如腹部膨脹厲害,可吸引腸腔內氣體,亦能選用二氧化碳泵注氣,防止患者術后腹脹。
綜上所述,內鏡護士熟練的業務、操作流程中精準的醫護配合是決定手術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