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多慧
(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甘肅 蘭州 730050)
豐富的礦產資源能夠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加工企業的形成。但是在社會企業進行工程施工過程中,長期超強度、大規模的開發礦產資源會對地質環境造成影響。通過開采礦產資源雖然可以獲得經濟利益,但是對礦山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從而引發多種地質災害,透支人類的生存資源。因此,企業在利用礦山資源的同時,要重視對環境的保護,政府也要加大監管力度,督促企業合理的利用礦山資源,預防礦山地質災害的形成,對于已經遭到污染和破壞的地區要加強治污設施的運行,提高企業保護環境的意識。
地質環境是自然環境的一種,是由水圈、巖石圈以及大氣圈組成的環境系統。由于長期的地質歷史演化的過程中,水圈和巖石圈之間、大氣圈和巖石圈之間、水圈和大氣圈之間進行能量轉換和物質的遷移,形成了一個相對平衡的開發系統。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地球時刻在運動和變化,人們又依賴在不斷變化的地質環境,同時也在改變著地質環境。因此,人類要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分析,合理利用地質規律,從而減少資源損失和經濟損失[1]。
地質災害是以地質動力活動或地質環境異常變化為主要成因的自然災害。在地球內動力、外動力或人為地質動力作用下,地球發生異常能量釋放、物質運動、巖土體變形位移以及環境異常變化等,危害人類生命財產、生活與經濟活動或破壞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資源、環境的現象或過程。目前,人為原因也是造成地質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各地區也都非常重視地質災害的于預防,一旦災害發生會造成嚴重損失。常見的地質災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巖爆、土地沙漠化、地震等,每一種災害的后果都不堪設想,因此,為了預防和減少災害發生對人類造成的危害,我們應該分析災害成因,及時預測,做好防護工作,一旦災害發生要有應對預案,緩解災難傷害。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環境問題出現,人們通常會用環境質量的好壞來判斷環境受污染的程度,因此出現了“環境污染程度”以及“環境質量指數”等名詞。
地質環境的破壞一旦超過了地質環境的最大承受能力,便會出現一些地質災害,一旦地質災害出現,會給人類帶來嚴重損失。我國領土面積廣闊,氣候多樣、地質復雜,因此可能面臨的地質災害會有很多種,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情況。地質災害的發生主要會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是會出現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二是會對當地經濟形勢以及社會發展造成影響。地質災害一旦發生,會影響地質環境的優劣,影響人類生存依賴的資源以及社會發展的條件,地質災害發生的越嚴重,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就越大,對人類社會造成的損失也就越大。
開采礦山資源主要有兩種形式,地下開采和露天開采兩種工作環境。這兩種開采方式都會造成礦山出現滑坡和崩塌的災害,這兩種災害一旦出現會造成開采企業嚴重的經濟損失以及人員傷亡,會影響當地的社會發展以及經濟形勢。不同的作業環境產生的災害形勢也有所不同,露天開采環境的礦山主要是在礦邊坡發生滑坡和崩塌,山體表皮剝離會發生泥石流;在地下開采礦山如果發生災害通常是崩塌,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以及氣降。
在開采礦山過程中,礦山地質環境會逐步發生變化,采空的區域不能有效填充,礦山缺失造成的地質環境破壞也是不能復原的,加上地層出現風化以及地殼產生的運動,一些突發的因素增加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如,地表下沉、瓦斯爆炸、地面塌陷、礦坑火災等,任何一種災害的發生都會產生無法估計的后果,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同時產生嚴重的財產損失。
礦山水位變化產生的災害也是地質災害中發生概率較高的一種,同時具有較高的危害性。在開采礦山過程中,對水量的估算是一項重要的數據,開采工作開始之前要對礦井內的突水量和涌水量進行測量,這些數據對采礦工作做重要依據。如果地下水在開采過程中突然涌入,嚴重后果會導致淹沒井巷造成人員傷亡;如果實際涌水量大于了估算值,也會導致礦坑內產生大量給水,后果不堪設想。
即使在測算過程中數據準確,但是影響水位的因素也有很多,例如裂隙水以及大氣降水等因素,并且在水流過程中會攜帶一些砂石,如果礦坑被砂石堵塞,采礦工作者也會面臨安全威脅。礦山地下水位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礦山開采工作的安全。
在礦山開采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冶煉廢渣、采礦費石、鋅、鐵等冶尾礦固體廢棄物。由于產生的固體廢棄物較多,企業處理的不及時,礦區周邊的大量土地被占用、堆放。如果固體廢棄物長時間不妥當處理,內含的重金屬以及有害的化學物質容易通過雨水滲透到土壤中,從而污染地下水源和土地,形成嚴重的二次污染,二次污染一旦形成治理的難度增高,范圍增大。在惡劣天氣時,也會造成固體廢物堆積出產生泥石流或滑坡等災害。
防治礦山地質災害是一項復雜的工作,要想有效的進行地質災害的綜合防治一定要遵循地質環境的發展規律,遵守防治原則,采用可持續的防治措施,減少災害的發生幾率。并且要有一旦災害發生能迅速采取措施的應急預案,保證人身安全,將損失降到最低。
在采礦的重點防治區域,相關工作人員要做好相關的防治措施,落實好防治工作。在開采工作開始前要做好準備工作,由專業的礦山設計公司設計好采礦方案以及計算所需數值。對當地之際情況了解后要保證危巖以及礦山邊破的穩定和安全,做好邊破的加固圍擋等工作,對危巖及時清理。
要想保證開采工作順利進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在開采開始之前,采礦工作者要對所需數據進行精密的測算。選用精密的儀器測算出礦區坡度數據,加強穩固工作,保證礦區邊破的平穩、安全。在采礦工作中,地質勘察工作同樣重要,了解地質結構以免在作業過程中造成巖石斷裂、變形導致的山體滑坡、塌陷等意外發生。采礦工作中,準備工作需要做細,具有必要性。提前做好開采的準備工作能夠有效減少意外的發生以及意外發生時的應急措施。每一位參與采礦的工作人員都要加強施工安全意識,嚴格按照施工標準進行作業,將人為因素造成的危險降到最低。
對于采礦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意外情況以及一些不穩定的采礦區域要做好安全防護體系。例如,在采礦前進行涌水量計算時,如果數量過多,要提前做好應急預案,設置排水溝渠,做好應急排水方案,避免出現水量增多時出現邊坡不穩、滑坡等現象,造成危險。安全施工是保證開采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因此要加強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在采礦工作進行時要加強采礦作業的施工監管,要有專人負責,避免人為因素造成危險事故。保護人身安全的同時也要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可以通過增加綠植種植、回填礦坑等方式來維持開采當地的生態平衡,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在進行礦山開采工作時,要嚴格遵守開發要求進行開采,避免過度開采、浪費資源,合理施工才能夠保證工作順利進行。開采工作開始之前要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依照施工方案對坡高、坡角等細節施工。加強固體廢物的管理和處置,防止因為固體廢物出現二次污染,造成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以及在惡劣天氣產生泥石流和滑坡的現象。在開采工作結束后,要對被開采區域進行恢復治理,地質災害高發地區要加強監管和警示,提高安全意識,建立災害預案系統以及危害檢測系統,如果出現緊急情況能夠及時發現,將危害降到最低。
在進行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中,離不開政府的努力和支持,在政府的幫助和努力下,要形成專業的防治災害部門,專人專項負責,承擔安全、治理任務,更好的落實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
在礦山資源開采時,要做好資源利用以及環境保護的權衡,雖然目前社會對礦山環境保護加大了重視,但仍然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要在經驗中總結規律,更好的落實礦山地質災害環境保護的工作,盡可能的維持生態平衡,減少經濟以及人員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