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君,郝金鋼 審校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放射科,云南昆明 650101)
胰腺是第二大消化腺,它包括了內、外分泌部,是十分重要的消化相關的臟器,屬于腹膜后的器官。近年來,胰腺的疾病在不斷增加,特別是胰腺癌的發病率也呈現出上升趨勢,胰腺癌是消化道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且胰腺癌早期起病隱匿,通常有臨床表現或體檢發現時,已發展成為晚期[1],有研究表明,至2030 年,預計在美國胰腺癌可能變為第二大癌癥致死病因[2],中國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2018 年最新數據顯示,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十位是胰腺癌。因此,提高對胰腺疾病診斷和鑒別的正確率,也成為胰腺疾病后續治療及預后的關鍵。隨著近年來醫學影像學的發展,胰腺疾病的診斷的方法層出不窮,特別是CT 及MRI 等功能影像技術的發展,也為胰腺病變診斷正確率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尤其是MRI 功能成像技術中,逐漸發展起來的體素內非相干運動的彌散加權成像,IVIM-DWI 成為一種胰腺疾病診斷和鑒別的理想方法。
MR 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建立在水分子彌散運動的基礎上,能對活體組織病理生理改變進行定量參數分析的一種生物標記物,反映了組織的功能代謝[3],并能對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的病變進行診斷以及鑒別診斷[1,4]。19 世紀80 年代中期,DWI 第一次應用于人體,很快便開始應用到全身各個系統的病變[5]。MR 彌散加權成像包括單指數模型、雙指數模型以及拉伸指數模型[2]等模型,其中單指數模型是其中應用最早,同時也是應用最多的。但是單指數模型獲得的表觀擴散系數(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通常會偏高,這是因為其中除了水分子運動的彌散效應,還包括了微循環的血液流動[6],這樣得出的組織特征可能并不可靠。于是,1986 年Le Bihan 等[6-7]提出了體素內不相干運動(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的概念。
IVIM-DWI 相較單指數模型DWI,不僅能較好地體現出水分子的彌散運動所產生的效應,同時也可以反映出微循環的灌注,是由單指數模型衍生而來的雙指數模型[6-7]。單指數模型DWI 常僅通過采集高低兩個b 值來進行計算,而雙指數模型則通過采集多個b 值和模型的MR 信號,進行雙指數曲線的擬合分析后,可以同時獲得量化了真實的組織擴散及血流灌注的圖像[7],從而為診斷提供更多的信息。雙指數模型的計算公式是:Sb/S0=(1-f)×Exp(-bD)+f×Exp[-b(D+D*)],其中的f 值代表了灌注分數,其是微循環的灌注效應與總的擴散效應的容積百分比,值在0~1 之間;單純擴散系數D 值的單位為mm2/s,反映了選中區域中的單純水分子擴散所產生的效應;D*值是指假擴散系數,說明了所選區域局部血流灌注所產生的擴散效應,單位用mm2/s 表示;S0指的是擴散梯度為0 時的信號強度;Sb則表示擴散梯度為b 值時的信號強度[6-10]。
IVIM-DWI 最早應用于腦部等呼吸運動相對較少的檢查部位,后逐漸應用到其他部位的檢查。1999 年,Yamada[9]等首次將IVIM-DWI 應用于腹部,但是由于當時技術發展還跟不上,掃描的圖像質量較差。隨著磁共振的更新換代,IVIM-DWI開始被廣泛應用于腹部。下面就來對目前IVIM-DWI 在胰腺疾病應用得較多的研究中的診斷現狀進行闡述。
2009 年,Lemke 等[11]進行了對ADC 值和IVIM-DWI 對胰腺導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s,PDAC),與正常胰腺組織鑒別的效果的評估,結果顯示擴散系數D 值不能對二者進行鑒別,而灌注分數f 值則是鑒別二者最好的參數值,正常胰腺組織的灌注分數f 值高于PDAC,并且多b 值的采集能很好的提高f 值的穩定性,提高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除此之外,采用多b值有助于區分腫瘤、胰腺的血管和主胰管[12]。馬婉玲等[1]研究表明,IVIM-DWI 測得的正常胰腺組織的ADC 值及f 值高于PDAC,而D 值低于PDAC,并且D 值在其中的診斷效能是最高的。De Robertis等[13]計算了表觀擴散系數ADC 值,擴散慢成分D值、不相干微循環Dp 值和灌注分數f 值,結果顯示ADC 值不能較好的區分正常胰腺組織與胰腺的病變(P=0.109),而D 值,Dp 值,和f 值可以區分(P<0.001),存在統計學差異,尤其是,與正常胰腺相比,PDAC 的D 值較高,而Dp 值和f 值較低。
Rong D 等[14]研究了IVIM-DWI 鑒別PDAC 中的轉移性淋巴結站和非轉移性淋巴結站,結果是非轉移性淋巴結站的平均D 值、D*值、f 值和ADC值這4 個值均比轉移性淋巴結站高,并且其中診斷效能最好的是D 值,測得的區分轉移和非轉移淋巴結的最佳值是:D=1.180×103mm2/s,D*=14.750 ×103mm2/s,f=20.65%,ADC=1.390 ×103mm2/s。馬婉玲等[15]還進行了IVIM-DWI 定量參數對PDAC 的分化程度評估的研究,研究顯示低分化PDAC 的慢表觀擴散系數ADCslow值較高-中分化PDAC 明顯增高,而f 值較高-中分化PDAC低,因此IVIM-DWI 的ADCslow 值和f 值對低度分化PDAC 與高-中分化PDAC 進行鑒別,并能夠對其進行術前的病理分級。Ma Chao 等[16]的研究結果是多b 值DWI 衍生的單指數與雙指數模型擴散參數與PDAC 及腫瘤分期或腫瘤特征無相關性,當ADC 值=20 mm2/s 時,鑒別PDAC 與正常胰腺組織的準確率是最高的。Elizabeth M 等[17]證明在PDAC 中,纖維化與D 值呈負相關,與f 值呈正相關,提示基質增生會影響灌注和擴散效應;ADC2b在致密纖維化的腫瘤中是低值,也許可以作為纖維化結構的生物標志物。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占胃腸道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7%~9%,它在基因組、表型和生物學三個不同的水平上高度異質。在IVIM=DWI 上,Klau 等[18]發現PNETs 的灌注分數f 值較PDAC 的f值高;而D 值則較低;D*值則不能鑒別PDAC 和PNETs;組織學腫瘤特征參數微血管密度MVD 值在PNETs 較PDAC 的值高;IVIM-DWI 的f 值與MVD 值有明顯的關聯。Kang 等[19]研究顯示IVIM-DWI 在PNETs 的Dfast 和f 值均高于PDAC,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01),且在ROC 曲線分析中,Dfast 和f 值與ADC 值和Dslow 值相比,在鑒別中更具有意義。馬婉玲等[1]研究結果表明PNETs 的ADC 值、D* 值和f 值的三個值均高于PDAC 的值,而其中鑒別二者是D*值診斷效能最高。而馬露等[20]發現乏血供的PNETs f 值高于胰腺癌,D 值低于胰腺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D*值及ADC 值的P>0.05,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De Robertis 等[13]發現PNETs 與PDAC 相比,具有較高的Dp 值和f 值以及較低的D 值。綜上,f 值可以有效地將PDAC 和PNETs 區分開來,其他值的結果仍尚無統一定論。
Lotfalizadeh 等[21]進行了DWI 預測PNETs 級別高低的研究,腫瘤的級別越高,平均ADC 值和D值就會明顯減低;并且腫塊的體積也越大。Guo C等[22]研究表明ADC 值與PNETs 的分級、有絲分裂計數和Ki-67 增殖指數均表現為負相關。二者研究結果基本一致。De Robertis 等[23]的結果顯示全腫瘤的ADC 值柱狀圖分析,可能是一個有價值的可以進行預測PNETs 的侵襲性的非侵入性工具,ADCentropy 和ADCkurtosis 值是識別具有更高生物侵襲性的PNETs 的最準確的柱狀圖衍生參數,在更高級別的腫瘤和血管侵犯、淋巴結和肝轉移中顯著較高。
慢性腫塊型胰腺炎與PDAC 這兩者由于影像表現上會存在交叉重疊,因而區分兩者常會存在困難,IVIM-DWI 的出現能夠為二者的鑒別診斷提供更多的信息。Klauss 等[24]研究顯示,ADC 值在50~300 mm2/s 時,可以對慢性腫塊型胰腺炎和PDAC 進行鑒別,且灌注分數f 值對于鑒別慢性腫塊型胰腺炎和PDAC 的效能比ADC 值高,是較為有效的參數值。Kang 等[19]研究表明了IVIM-DWI的Dfast 值和f 值在慢性胰腺炎中均較PDAC 高。在前期研究中發現f 值對慢性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鑒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01),而D、ADC、D 值的鑒別能力較差,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26);PDAC 的f 值與慢性胰腺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但D*值(P=0.327)、D 值(P=0.12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f 值的診斷效能是最好的[25-26]。
Klau 等[27]的研究顯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和PDAC 之間的f值存在差異,且AIP 的f 值較PDAC 的更高。Song等[28]研究結果為與PDAC 相比,腫塊型AIP 的ADC值顯著降低,且在多變量分析中,均勻強化、穿管征、ADC 值小于0.9407×103mm2/s 對區分腫塊型AIP 與PDAC 有顯著意義。De Robertis 等[13]的結果也表明AIP 的f 值與PDAC 相比較高,二者f 值存在差異(P=0.024),并且,Dp 值和f 值在AIP均較正常的胰腺組織及PNETs 值要低。
IVIM-DWI 診斷胰腺疾病存在的不足,現有研究大多數樣本量都較少,未來需要更多的樣本來支持進一步的研究。磁共振檢查應該要盡量減少圖像的偽影及提高信噪比,但是這些還需要更多的去研究,才能保證圖像的質量和配準。胰腺的血供是復雜的,已有研究表明雙指數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新發展的拉伸擴散和貝葉斯IVIM 擬合等替代模型和擬合算法可以提高IVIM參數估計的一致性和準確性。IVIM—DWI 的參數容易受到b 值的影響,低b 值可以顯示出組織的灌注,但是對于低b 值的選取還有待于更多的研究,目前尚無統一的定論。
總之,IVIM-DWI 較傳統的單指數模型的DWI對于胰腺病變的診斷更具用優勢,其多參數定量分析可以將真正的彌散效應與灌注效應進行區分。而單指數模型常同時包含二者的效應,對病變的診斷易存在重疊。IVIM-DWI 可作為一種影像學上的生物標志物,無需采用侵入性的手段,僅通過獲得多個參數,就能對病變進行分析,增加對病變的識別能力,從而有助于診斷及鑒別診斷,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提高患者預后及生存質量。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及計算機軟件的升級換代,相信會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臨床實踐中來,為臨床的診斷、治療和預后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