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路過

被譽為“20 世紀第一CEO”的杰克·韋爾奇今年去世了,他的經典著作《贏》在圖書暢銷榜上經久不衰。在這本書中,他從6 個維度分享了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第一條就是金錢。
書中說得很直白:“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莫過于,那些討厭的家伙一邊掙著大錢,卻一邊大放厥詞,說錢對于正在找工作的人來說并不重要。我不會像他們一樣,而且我會告訴你錢很重要,非常重要。”
至于你對金錢在乎的程度如何,需要你自己來把控。你需要為你覺得滿意的工作設置一個能接受的薪資底線,這關乎你在工作中能不能真心地全力以赴。
比如,我當年實習時面試了一家公關公司,整體聊下來很好,但后來對方告訴我一個月實習薪資只有800 元。如果去了,可能每月還要問家里要生活費,我想了想,最終選擇不去。后來也不是沒有后悔,畢竟是業內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可如果真的去了,又未必做得開心,因為我能接受的最低薪資是1000 元,看似只有200元的差距,可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卻意味著伙食標準要降低不少。
第二條是人。
如果你加入一個與內心感受不融合的公司,你也不認同公司創始人和領導們的價值觀,那每天去上班,一定沒有辦法充滿熱忱。在職業生涯中,你需要找到志趣相投的人,而且越早越好。
第三條是機遇。也就是這份工作能給你帶來多少成長和進步。
選擇一份工作,不僅要剛剛好能做,還要有所挑戰,這樣才有更多進階的動力。你感覺到能在這里學到新技能,獲得新的提升和成長。
我從傳統的出版行業轉行到互聯網做內容,了解了內容電商和內容運營的形式,到了阿里之后,又開始接觸產品運營相關的知識。這些零碎的知識都在新的工作里融為一個整體,帶領我探索到更為專業的領域。
如果你去了一家公司后發現,你是整個辦公室里最聰明的人,那你就要小心了,有可能你不是來進階的,而是來輸出的。工作不再是一種成長,而是消耗。
第四條是未來。
所謂未來,就是你需要考慮離職時,你在這家公司的經歷是不是加分項,你是否會通過這份工作變成跟之前不一樣的人?
選擇一家公司,能解決溫飽自然是首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否在這里得到足夠的養料,等到下次尋找機會的時候,這些經歷就會散發著光芒吸引新的面試官。
這個未來包含兩個方向,一是這個行業的前景如何,二是這家公司前景如何。比如像杰克·韋爾奇所在的通用電氣,美國的臉書、谷歌,國內的騰訊、阿里等公司,都有光環效應,也有不少人來這些大公司的目的是鍍金。
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在線辦公和在線教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起來,想必今年以及之后,行業的發展速度也會呈良好的上升趨勢。
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你所從事的每種職業都是一場賭博。它有可能拓展你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有可能縮小你的選擇范圍。
第五條是主導權,你選擇這個行業是因為自己喜歡還是為了滿足其他人的期望呢?當你明確你自己能夠掌握工作的主導權,同時對所得覺得合理時,就是一個良好的信號。
最后一條是工作內容。為了錢去工作的人和為了激情去工作的人,工作時的狀態一定是不一樣的。如果不喜歡工作的內容以及傳達的價值觀的話,你很難喜歡上這份工作。
在《贏》中還有很多簡潔有效的建議。所謂的贏,并非意味著打敗誰,而是意味著選擇一種你希望選擇的生活。作者在扉頁上寫的寄語是——“我把本書獻給那些熱愛商業生活、渴望把事情做好的人,獻給那些每天一醒來就期盼在事業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
(摘自“天天成長研習社”微信公眾號,魏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