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鐸印
前不久,湖北省武漢市交管部門推出“10分鐘便民停車泊位”,時限內免予處罰,消除了駕駛員短時間“一停之難”的顧慮;云南省昆明市交警聚焦大型車輛右轉視線盲區事故頻發問題,通過科學分析研判交通事故成因,逐步在主城區具備條件的路口施劃紅顏色的大型車輛“右轉彎盲區警示帶”。這些舉措引來網友紛紛點贊,網友留言建議將這種做法在全國更多地區推廣。
近年來,全國各地在交通管理方式創新、城市精細化管理方面,有不少有益探索。如北京市朝陽區設置智能斑馬線和智慧道釘,引導行人科學安全穿過馬路;湖南省長沙市公交車車尾配備紅綠燈提示屏,解決后車看不到信號燈的困擾,等等。類似這些暖心舉措,都是交通執法部門站在方便民眾、促進安全角度拿出來的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這些做法切口小,但針對性強,實踐中也更容易得到大家認可,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城市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博采眾長,吸收采納其他地區的好點子、好方法,各地不妨多了解多學習外地較為成熟的先進經驗及有效做法,開闊視野、轉變觀念,探索社會治理新舉措。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堅持在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善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用科學態度、先進理念、專業知識去規劃、建設和管理城市,以“繡花”功夫做好工作,從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出發,用具體管用的實招持續化解各類矛盾和難題,把城市發展建設中的小事、雜事、煩心事處理好。
衣食住行、生活環境、社會秩序等體現著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找準服務群眾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精心、細心和巧心對城市治理精益求精,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