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偉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數據,全球每年都有約13億噸糧食以損耗或浪費告終,每年大約有價值2.6萬億美元的食品被浪費。與此同時,全球仍有8.7億人在溫飽線上掙扎,三分之一兒童面臨營養不良問題。日前,聯合國研究報告發出預警: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饑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由此,如何制止“舌尖上的浪費”,讓更多的人解決溫飽問題,成為各國政府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之一。
德國:“食物分享計劃”廣受歡迎
為了解決餐廳浪費問題,德國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對于浪費者予以重罰。在德國,無論自助餐還是點餐,都不能浪費,一旦被發現,人們就會向相關機構舉報。執法人員會立即趕到,根據相關規定對浪費者進行罰款。在出具罰單的同時,執法人員還會鄭重地對當事人說:“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
但僅有行政手段是不夠的。為了進一步解決食物浪費問題,2012年,一群德國年輕人掀起了一個名叫 “食物分享計劃”的行動,他們成立了專門的網站,網站會詳細列出哪些地點有食物以及有哪些食物。他們號召市民將超市丟棄的、還能食用的食品重新找出來,分享給有需求的人。據了解,“食物分享計劃”組織沒有任何存儲設施,食物通過個人及地方網絡、公共冰箱以及虛擬的“食品筐”(即在線發布信息便于點對點贈送),以饋贈的方式共享食物。
目前,共享食物的理念已在德國許多城市傳播開來,僅在柏林就有大約3000名志愿者。據統計,該組織在德國、奧地利、瑞士和其他歐洲國家已擁有超過20萬注冊用戶,并有25000名接受過培訓的“食物挽救者”,共挽救了約1280噸食物。
英國:在線交互式計算器很受歡迎
英國一家食品科技公司2018年開發出一款在線使用的交互式計算器,非常受歡迎。這家名為“它是新鮮的!”公司開通了一個網站,消費者登錄后,首先選擇家庭成員人數,再輸入丟棄的蔬果種類及數量等,計算器便可顯示用戶的損失以及對于環境的影響。公司創始人西蒙·李希望借助這款計算器,可以提醒人們更加珍惜這些寶貴的資源。
意大利:吃不了兜著走
意大利2016年出臺了《反食品浪費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推廣外出用餐的人使用外賣袋,把剩余的食物打包回家。
新法案除了捐贈食物之外,還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防止食品浪費,如在學校引入如何儲存、烹飪及處理過期食品的課程,改善食品包裝技術以讓保質期更長,引入食品標簽新制讓食品標簽更簡明易懂等。這些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據意大利SWG民調機構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如今,54%的意大利人愿意選擇將剩菜剩飯送回廚房,37%的人在餐館用餐時會將剩菜剩飯打包帶走,21%的人外出就餐時會實行“光盤”行動……
日本:推出喂飽窮人的食物銀行
日本推出的食物銀行,向零售商回收可食用的食物分發給有需要的人,并通過商店積分的方式鼓勵人們購買接近保質期的食品。
嚴格意義上說,食物銀行是一個為食物短缺家庭提供暫時援助的慈善組織。“有的時候,因為經濟原因我連孩子的便當都沒法給他做了,只好讓他臨時休學幾天。現在多虧了食物銀行,我們可以吃上魚和肉類了。”一位單親媽媽如是說,“以前,即使斷了糧也不知道該去找誰商量,即使找到政府機關,也因其相互推諉而無法及時解決我們的問題。”
據了解,食物銀行的主要活動是將準備廢棄的食物收集起來,免費分發給困難戶或者福利社。對于那些達到貧困標準的家庭,食物銀行每周一次給他們送去大米、面包、蔬菜、方便面、速食食品、罐頭、飲料等食品,需求最多的是食品中用于保證健康飲食的蔬菜、魚、肉等。
法國:超市可以獲取60%的稅收減免
2016年,法國推出《反食物浪費法》,規定超市不得丟棄或銷毀接近“最佳食用日期”的未售出食物。如果超市有相應未售出食物,必須將其捐贈給慈善機構或是食物銀行。超市和慈善機構簽訂協議后,能獲得捐贈食物價值60%的稅收減免。
2019年,在《反食物浪費法》基礎上,法國又推出針對平衡農食領域商業關系的法律,將食物捐贈范圍拓寬到公共餐飲部門及農業食品領域,并規定,自2021年7月起,餐廳必須使用“餐飲袋”,鼓勵顧客打包帶走。
韓國:推廣“半碗飯”活動
韓國首都首爾市曾推廣“半碗飯”“半份菜”活動,飯和菜的量約為正常分量的1/2至2/3,價格也相應下調。
據了解,這項活動最初在韓國京畿道進行,半碗飯的價格為500韓元(約合2.8元人民幣),比整碗飯便宜一半。京畿道專門制作了盛半碗飯的特制碗,免費發放給各個餐廳。“半碗飯”活動開展之后,出人意料的是,經常有顧客點半碗飯,餐廳每月大米購買量和產生的食物垃圾量都有明顯減少。
“這項活動對我來說真的太實用了。我現在年紀大了,每頓也吃不了多少。以前點一碗飯,每次都會剩下不少。現在餐廳都提供半碗飯了,我只要吃飯就點半碗,既省錢又不浪費糧食。”一位名叫劉善美的老人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