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勝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射洪市要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格局、更大力度突出抓好開放合作、產業發展、項目招引、交通建設、文旅融合,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謀求射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以開放合作為平臺
一是主動融入發展大環境。射洪位于成渝經濟區腹地,要依托自身地域優勢,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機遇,繼續深化與成都、重慶、綿陽、德陽、南充等周邊城市的交流合作,努力把射洪建設成為成渝區域合作重要支撐點。二是努力拓展發展大視野。射洪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走出去”戰略,借助渝新歐、蓉歐、川貴廣—南亞等國際物流大通道,不斷拓展延伸開放合作領域,提升對外交流水平,搶抓新一輪全球生產要素優化重組和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加快完善射洪市產業體系建設,加速釋放市域經濟活力。三是深度把握發展大機遇。射洪要狠抓撤縣設市后政策機遇,以市場化引領城市和產業時序上同步規劃、空間上融合布局、功能上產城一體,加快完善道路管網、能源信息等公共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經濟和文化功能,努力打造區域性副中心城市。
以產業發展為基礎
一是加快培育現代產業。圍繞主體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立足市域資源稟賦與發展優勢,深入對接全省“5+1”現代產業體系,主動與成都、遂寧協同配套,聚焦射洪市“鋰電新材料、機械電子、食品飲料”三大主導產業提能升級,謀劃布局康養醫療、電商物流、新能源大數據等產業。二是做強產業園區平臺。全力打造鋰電產業園,進一步集聚鋰電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體系,打造“西部礦都、煉金之城”,加快創建全省鋰電池回收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動力電池再制造利用產業基地。持續做優西部國際技術合作產業園。三是提升經濟發展能級。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培育,建立健全“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結合鋰電新材料等特色優勢產業,鼓勵支持重點企業深化與成渝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加快中國生態釀酒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推進美豐股份與華南理工大學合作開發無紡布隔膜及鋁塑膜、造紙術制鋰電極片項目。打造西部新能源大數據中心,以工業數字化引領射洪市工業經濟提檔升級。進一步實施好“洪城英才招攬行動”。
以項目招引為抓手
一是突出重點項目招商。瞄準世界500強、國企500強、民企500強,及時推出鋰電正極材料、鋰電負極材料等優勢項目,開展“定點定向”招商。二是突出重點產業招商。緊緊圍繞鋰電新材料、電子信息、機械及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實現“以鏈聚商”“以商招商”,在延鏈、補鏈、強鏈上下足功夫,引導有限資源向優質產業集中。三是突出重點活動招商。充分利用“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等重大投資促進活動和展會契機,全力打造射洪名片,吸引優質資源,引進一批質量優、效益好的重大項目。
以交通建設為突破
一是融入區域大規劃。以區域交通發展規劃為引領,完善與成都、重慶及遂寧、綿陽、內江、德陽、南充等周邊城市群交通運輸部門之間的協作機制,主動加強規劃、項目、政策、機制的深入對接,做好大交通、內循環、“毛細血管”及各層級道路銜接的規劃工作。二是拓展對外大通道。配合做好綿遂內城際鐵路籌備工作,全力爭取蘭渝高鐵并線,謀劃蓬溪至四川射洪經濟開發區貨運專線,著力融入遂寧市“6向15線”鐵路綜合運輸網絡。加快推進遂德高速、S101升級改造、鹽射路改造提升等大通道建設,爭取“鹽射大樂”高速項目落地落實。積極推進涪江水運復航,打通涪江航道網絡。三是完善市域大路網。深化“交通+產業+新村+扶貧+旅游”五位一體融合發展,加快農村路網、村道加寬等項目建設,加快城鄉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全面推進市域瓶頸路段升級改造和“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香山涪江大橋、瞿河涪江大橋建設推進力度。
以文旅融合為補充
一是加快發展文旅產業。以建設“區域性文化中心”為目標,圍繞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加快全域旅游規劃編制工作,有序推進伯玉路特色街區、山水長廊涪江明珠、螺湖半島、沐水小鎮等重點文旅項目建設,積極推動舍得酒文化旅游區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大力發展文旅經濟,實現全域旅游服務業發展。二是打造節慶文旅品牌。舉辦雙溪芍藥花節、鳳來李子花節、瞿河菊花節等鄉村文化旅游節及詩歌朗誦賽、龍舟文化惠民系列活動等大型文旅活動,全面融入市農業園區大環線,加快建設七大農業主題園區,著力打造百里綠色農業園。三是培育新型文旅業態。發展“夜間經濟”,打造伯玉路、濱江路、美食街等一批文旅特色街區。開發文創旅游產品,打造“文創集市”,借力文旅產業鏈延伸至教育、醫療、康養等領域,進一步整合全市文教體育、醫療康養等資源要素,讓更多群體積極融入“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等各行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