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亮
摘要:大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能夠起到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創新發展,最終實現農村整體改革創新發展的重要作用。文章對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的路徑展開分析,并提出壯大農村經濟的有效方案,希望對該領域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關鍵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農村經濟;路徑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與創新發展,中國經濟水平逐年攀升。在這一現實背景下,中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勢必要更加完善與創新發展農村經濟體制,為經濟水平的穩定發展與持續攀升提供根本保障。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其維護農民集體收益權、壯大農村經濟等重要作用已成為現下我國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2020年3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也已印發關于做好2020年農業農村政策與改革相關重點工作的通知。2018年山東省開始試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改革工程雖小有成就且接近尾聲,但受制于工業化發展城市化所引發的失地農民等新問題,以及該體制改革的歷史遺留問題等因素影響,目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仍待完善。
一、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概述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源于集體所有制,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其所有資產占有、支配和收益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一是存在共有性特點,即組織成員共同擁有集體資產,共同分享資產收益與勞動成果,在擁有集體產權的同時也必須承擔相應的權利與義務;二是存在區域性特點,即集體經濟組織存在于一定區域范圍內,圈子內成員較為封閉,進入圈子則享有權利與義務,且不可流轉、不對外共享,反之退出圈子則失去相應的權利與義務;三是排他性,每個集體組織資產與成員邊界十分明確,能夠避免侵權現象發生。這種傳統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起到了保障農民平等享有集體收益權,維護農村社會公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但這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也存在著傳統公有產權制度的通病,一是出現歸屬不清問題,集體經濟雖人人有份,但集體成員歸屬與劃分的標準較為模糊,因此為分配環節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且面臨外來人口增加等問題時,新村民是否納入集體、以怎樣的方式納入集體、納入集體后怎樣分配經濟效益等矛盾也為集體經濟效益分配等環節帶來了極大的不穩定性;二是出現權責不明問題,絕大多數集體組織與村組織管理合二為一,村干部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集體組織的管理者,但缺少必要的監管環節,這種村干部權力過大或缺乏權力限制的運行制度為違法犯罪提供了溫床;三是出現保護不力的問題,由于缺少必要的監管環節,村干部經常會侵占集體資產,造成集體資產流失等社會問題,進而引發農村干群矛盾等社會問題。四是出現流轉不暢的問題,由于集體產權模糊、村干部之間的權責不明等問題影響,資產如何處置便成了燙手的山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常常因此受到不利影響。
目前在社會經濟發展新時期,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增速,產生了失地農民、村莊外來人口增加等全新社會問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弊端也愈發明顯。在新經濟環境及村集體組織成員結構愈發復雜的情況下,對于如土地轉讓金、征地補償費等村集體大量增加的貨幣資產的管理、收益與分配環節,傳統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并不能夠予以有效監管,甚至出現了“城市化越深入,集體資產越難實現保值與增值”“集體資產逐漸增長,集體間矛盾也在逐年增長”等不良趨勢。為解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面臨的舊問題與新問題,激發農村集體經濟活力,促進農村經濟創新發展,各地政府紛紛加大了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力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也接連提出了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明確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歸屬,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管,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更多的義務與權力等重要改革路徑。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其內容是指在農民集體所有前提下將農民變為股民,以股份合作制原則將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個人,以此實現農民共同共有產權制度向農民按份共有產權制度的有效轉變,保障農民能夠按份享受集體資產收益的分配制度。實踐證明,這種改革制度的重要意義在于,一是能夠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通過產權清晰的農村集體經濟改革制度,集體產權歸屬得到有效明確,集體產權的自由流動得到有效推動,以此為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建立良好的基礎。通過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城鄉一體發展機制能夠得到有效健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得到根本確立,農村集體各類要素平等參與市場交換也隨之得到根本保障;二是有力地保障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加,通過改革制度,農村集體資產范圍與相關權責也得到有效明確,農民被賦予了更多的集體財產權利。這有力保障農民平等參與到集體經濟的改革發展進程,將集體資產量化到個人,保障土地承包經營權等集體收益的分配權益能夠落實到戶,以此為農民收入的穩步提高提供根本保障。三是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起一套與市場經濟更為匹配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運營制度,使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效率與質量得到穩步提升,進而為農村經濟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帶來根本保障;四是能夠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切實保障與維護廣大農民利益,實現集體資產的民主化管理,進而減少社會矛盾,保障農村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方案
(一)摸清家底
為有效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壯大農村經濟,相關政府部門應牽頭開展“摸清家底”的工作,以此明確改革的主體與方向,為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的基礎。為此相關部門一是要全面開展資產清算工作,重點清理資源型資產、經營性資產等賬內資產,同時也要重點清理賬外資產,以此明確集體資產的數量、結構、種類等。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健全資產數據庫以及相關賬目,最終實現賬實相符的改革目標。在開展資產的清查、審核與認定工作時,相關單位要通過陽光操作、公示等制度保障集體成員的知情權,以此減少干群矛盾等社會矛盾,為改革的順利開展提供根本保障。三是要做好組織成員認定工作,切實保障集體每一位成員的利益。為此相關部門首先要結合戶籍關系、土地承包關系等因素,明確組織成員認定的規則,并結合實際情況,強化組織成員認定工作。同時相關部門要堅持依法、依規的原則,并堅持群眾路線,結合人民群眾老辦法、傳統習俗中的精華,合理高效完成此項工作。以此做到民主協調,使該項工作能得到大部分集體成員認可的同時,也能夠保障少數人的權益。最后相關部門要做好農齡登記工作,科學設計農齡工作登記工作方案,并對結果公開公示,使登記結果得到大多數人的同意。
(二)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監管體系
為有效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相關部門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還要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監管體系,提高農村經濟管理的效率與質量,最大限度保障改革的平穩、高效、持續開展。為此相關部門一是要通過明確農村集體資產歸屬問題及改革的組織形式、確定集體成員的權利與義務、依法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成員合法權益、保障農村要素平等交換等思想原則,建立健全一套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體產權制度;二是要緊扣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及新變化,強化民主監督機制,并賦予農民更多的集體財產權利,創新農村集體經濟制度運行的機制;三是要完善監管制度,明確集體組織管理人員的權責,強化對權力的監管,以此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組織架構,切實保障集體組織成員的物質利益及民主權利。以山東省為例,2018年山東省發布了《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山東省將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合理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有序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保障農民集體資產股份權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并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機制。
(三)科學設計集體經濟股權
在現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模式下,股權設置科學與否,直接影響集體成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以及對改革的認同感,因此股權可以說是推動改革發展的核心力量。為有效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相關部門還要科學設計集體經濟股權,切實保障集體成員利益,提高其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以此保障改革的順利開展。同時相關部門要根據村屯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股權設置方案。在經營性資產較大的村莊,相關部門要在摸清家底、確認集體成員人員名單后,將集體資產以股份形式量化到集體個人,并以此作為參與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則。在經營性資產較少的村莊,相關部門要將集體資產以份額的形式量化到集體個人,并以此為參與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則。最終通過科學設計集體經濟股權,提高集體成員參與集體資產管理的積極性,并將其角色定位轉向資產的所有者、管理者以及受益者,以此實現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創新發展。
(四)多種形式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環節,相關部門還要在堅持集體制度的基礎上,適度允許農民通過多種所有制形式,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創新的重要戰略目標。為此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明確其獨立市場主體的定位,并根據自身資源、區位等優勢條件,因地制宜地選取農村服務業、觀光旅游等多種途徑,發展壯大農村經濟。以煙臺棲霞蘋果為例,近年來,棲霞市始終秉持“綠色、生態、優質、高效”為發展理念,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在第二產業層面圍繞蘋果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和蘋果深加工等相關產業,已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鏈,在第三產業層面,以蘋果旅游實現農業與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最終推動當地經濟全面、深度發展。
三、結語
目前,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雖小有成就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此相關部門要時刻關注國內外經濟形勢、農業發展形勢的變化,不斷創新發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提高農民收入,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最大限度體現。
參考文獻:
[1]方志權.關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11):6-12.
[2]張新生.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J].農民致富之友,2019,602(09):235.
[3]方志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理論和模式選擇研究[J].科學發展,2017(04):81-93.
[4]傅萍.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J].農業經濟,2018(004):39-40.
[5]黨梓毓, 付洪壘.關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9,603(10):245.
(作者單位:棲霞市翠屏街道辦事處財政經管服務中心)